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 2022, Vol. 25 ›› Issue (16): 1935-1941.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7
• Comments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1-06-25
Revised:
2021-10-19
Published:
2022-06-05
Online:
2021-11-03
Contact:
Jia YANG
About author:
通讯作者:
杨佳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hinagp.net/E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27
慢性病管理模式 | 特点 | 服务提供方 | 优点 | 缺点 |
---|---|---|---|---|
慢性病照护模式 | 基于循证的慢性病管理 | 专科医生、护士、全科医生等 | 通过6个模块的相互协调配合,对慢性病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 不清楚6个模块是否都有存在的必要,在初级卫生保健不健全的国家难以实施 |
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 |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进行管理 | 社区、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团队 | 适用范围广,能够在经济不发达国家使用,从3个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实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 | 不适用于多发病的概念,宏观和微观层面功能较弱,会因为资源缺乏而影响实施效果 |
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 | 基于社区的自我管理模式 | 培训过的非专业人员 | 针对健康状况差和年龄大的脆弱人群,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实施该项目 | 项目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
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ree foreign typical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s
慢性病管理模式 | 特点 | 服务提供方 | 优点 | 缺点 |
---|---|---|---|---|
慢性病照护模式 | 基于循证的慢性病管理 | 专科医生、护士、全科医生等 | 通过6个模块的相互协调配合,对慢性病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 不清楚6个模块是否都有存在的必要,在初级卫生保健不健全的国家难以实施 |
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 |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进行管理 | 社区、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团队 | 适用范围广,能够在经济不发达国家使用,从3个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实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 | 不适用于多发病的概念,宏观和微观层面功能较弱,会因为资源缺乏而影响实施效果 |
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 | 基于社区的自我管理模式 | 培训过的非专业人员 | 针对健康状况差和年龄大的脆弱人群,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实施该项目 | 项目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
慢性病管理模式 | 特点 | 服务提供方 | 优点 | 缺点 |
---|---|---|---|---|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 | 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意识,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 全科医生、护士、专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院 | 模式简单,实施方便,可以广泛应用,节约医疗资源 | 效果受患者和服务提供方影响较大 |
社区全科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 | 全科医生、药剂师、护士、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社区志愿者等 | 由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提供全周期、连续性的诊疗和干预 | 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团队水平参差不齐 |
厦门"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 | 医疗服务提供三方职责明确,相互配合 |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 | 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合作的"壁垒",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 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和农村难以实现,健康管理师缺口较大 |
Figure 2 Comparison of three typical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s in China
慢性病管理模式 | 特点 | 服务提供方 | 优点 | 缺点 |
---|---|---|---|---|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 | 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意识,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 全科医生、护士、专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院 | 模式简单,实施方便,可以广泛应用,节约医疗资源 | 效果受患者和服务提供方影响较大 |
社区全科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 | 全科医生、药剂师、护士、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社区志愿者等 | 由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提供全周期、连续性的诊疗和干预 | 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团队水平参差不齐 |
厦门"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 | 医疗服务提供三方职责明确,相互配合 |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 | 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合作的"壁垒",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 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和农村难以实现,健康管理师缺口较大 |
[1] |
WHO.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EB/OL].(2018-07-01) [2021-03-10].
|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读《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EB/OL]. (2017-02-14)[2021-03-11].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WHO. 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building blocks for action. Global report[R]. Geneva:WHO/NMC/CCH,2002.
|
[16] |
|
[17] |
|
[18] |
袁莎莎,王芳,李陈晨,等. 基于ICCC框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6):39-45.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06.007.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