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9年 第22卷 第27期    刊出日期:2019-09-20
    专题研究
    李凡,孙惠芬,段静,王欢英
    2019, 22(27):  3275-32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83
    摘要 ( )   PDF for PC (1414KB) ( )  
    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超过27.0%,而且受人口老年化、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将呈现进一步上升趋势,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治疗不规范还较普遍。本文分别就慢阻肺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三级预防(临床规范诊治)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GOLD)指南的演变,重点阐述了GOLD 2019对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分级诊疗具有指导意义的更新要点及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史健,袁梦,陈娟
    2019, 22(27):  3281-32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53
    摘要 ( )   PDF for PC (1597KB) ( )  
    中医中药在祖国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精准适宜人群选择方面效果欠佳。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器官功能耐受性差的特点,临床实践用药方案选择上要更精准的诊断和评估,才能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受益。本文拟通过报道1例疑似中药致急性肝衰竭的肿瘤患者引起临床思考,提醒临床医生对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应精准评估患者体质和疾病,防止过度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祝司霞,庞载元
    2019, 22(27):  3286-32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87
    摘要 ( )   PDF for PC (1452KB) (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程度高,药物难以清除,其产生泛耐药后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危险性,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病死率极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检出率高,主要与其毒力低、为呼吸道定植菌、医院监测和控制管理松懈有关。本文阐述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定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呼吸道定植清除的必要性,探讨哪些患者需要定植清除、如何进行定植清除管理;哪些患者可以不做定植清除,不做定植清除又将如何加强管理等问题。临床应及早发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及时予以清除或加强呼吸道定植管理,以减少该菌造成的难治性感染及防止耐药菌的扩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文艳,陈曦
    2019, 22(27):  3292-3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56
    摘要 ( )   PDF for PC (1134KB) ( )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为最常见的一种,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但目前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未能满足临床需求,亟需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肠道菌群作为机体不可分割的“器官”,对宿主的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不仅影响宿主代谢、神经发育、体内能量平衡和免疫调节,还对血压、血糖、血脂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重要作用,这些均为A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有效调节来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对肠道菌群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及目前常用的调节菌群失调的治疗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ACVD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娜丽,闫俊卿,魏锦,王怀祯
    2019, 22(27):  3298-33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34
    摘要 ( )   PDF for PC (1103KB) (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改善老年人口的生存质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细菌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衰老及相关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从影响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因素、老年人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其生理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立涛,赵静,韩虎
    2019, 22(27):  3302-3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25
    摘要 ( )   PDF for PC (1135KB) ( )  
    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展。最新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胃肠道以及其他远端黏膜部位(如肺)的免疫适应和启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在健康胃肠道和呼吸道中发现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疾病中的失调以及与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俊宇,张安仁
    2019, 22(27):  3308-3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2
    摘要 ( )   PDF for PC (1080KB) ( )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及宿主肠屏障功能降低会引起脂代谢异常,进而触发肥胖并引发代谢损伤。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间歇性禁食来重塑肠道菌群,可显著改善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在间歇性禁食治疗肥胖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肥胖的研究中,或可通过肠道菌群与间歇性禁食二者结合研究来促进临床转化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小倩,李娜,高红玉,端木羊羊,何勇,何丽,程晓光,章秋
    2019, 22(27):  3312-33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9
    摘要 ( )   PDF for PC (1120KB) ( )  
    背景 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性,分析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常规体检且进行DXA骨密度(BMD)检查的6 945例受检者的数据。按年龄进行分组,以人群中峰值BMD作为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计算50岁以上男、女受检者的L1~4、L2~4、股骨颈、全髋T值。结果 男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20~年龄组,女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30~年龄组。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组内L1~4、L2~4 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T值低于L1~4、L2~4 T值,全髋T值高于股骨颈T值(P<0.05);各年龄组间L1~4、L2~4 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60~、50~年龄组,70~年龄组全髋T值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组内L1~4 T值均低于L2~4 T值(P<0.05);50~年龄组和60~年龄组内L1~4、L2~4 T值低于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和80~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L1~4、L2~4 T值(P<0.05);除80~年龄组,50~、60~、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低于全髋部位T值(P<0.05)。不同年龄组间L1~4、L2~4 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股骨颈及全髋部位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结论 50岁以上男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腰椎部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50岁以上女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在70岁前应综合腰椎及髋部T值进行判断,70岁以后因腰椎T值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测部位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嫣,齐伟静,胡洁
    2019, 22(27):  3317-33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90
    摘要 ( )   PDF for PC (1475KB) ( )  
    背景 产后抑郁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外有关产后抑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森田疗法、人际心理疗法(IPT)等。近年来,由于IPT关注产后抑郁女性的人际关系,在治疗产后抑郁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多为小样本的研究,尚缺乏循证依据。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IPT对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IPT治疗产后抑郁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7-12-26。检索方式为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分别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为评价指标分为3组:以HRSD为评价标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纳入2篇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差值(SMD)=-6.47,95%CI(-9.92,-3.02),P<0.01〕。以BDI、EPDS为评价标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行敏感性分析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MD=-1.04,95%CI(-1.21,-0.87),P<0.01〕。结论 IPT对PPD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曹端华,王婷婷,闫海燕,韩敬哲,郗红艳
    2019, 22(27):  3323-33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08
    摘要 ( )   PDF for PC (1093KB) ( )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脂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但其作用缓慢。近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临床上对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研究并不是很深入。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疗效,分析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CAS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片/次,1次/d,连续用药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连续用药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PTX3、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栓素B2(TXB2)〕,并记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CASPA)和斑块积分〕指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u=2.020,P=0.04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TX3、TC、TG及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PTX3、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高于治疗前,ET-1、sICAM-1及TXB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NO高于对照组,ET-1、sICAM-1及TXB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CAD、CASPA及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CAD、CASPA及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有效改善CAS患者血浆PTX3水平,而且能够稳定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斑块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雁博,郝国贞,姜云发,傅向华,范卫泽,苗青,王庆,李红晓,谷新顺
    2019, 22(27):  3328-33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01
    摘要 ( )   PDF for PC (1089KB) ( )  
    背景 目前多种正性肌力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因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而应用受限。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其应用于右心力衰竭的治疗经验和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ADHF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左西孟旦组(n=40)和安慰剂组(n=39)。左西孟旦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6~12 μg/kg,10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而以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24 h。安慰剂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用药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心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SPAP);治疗期间24 h尿量、住院期间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1个月再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24 h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峰值(S')、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SPE)高于安慰剂组,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E/e'、 SPAP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24 h后左西孟旦组患者LVEF、S'、FAC、TAPSE高于同组治疗前,E、E/e'、SPAP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安慰剂组患者组内LVEDD、LVEF、E、e'、E/e'、S'、FAC、TAP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安慰剂组患者SPAP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期间24 h尿量多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1个月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改善ADHF患者右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邹,丁迎,陈婷婷,徐寅,王程强
    2019, 22(27):  3333-33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02
    摘要 ( )   PDF for PC (1096KB) ( )  
    背景 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叶酸水平与其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叶酸作为增效剂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机制未明。目的 探讨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舍曲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增服叶酸。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Hcy、星型胶质源性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B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χ2=5.00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结论 叶酸辅助舍曲林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降低血清Hcy、S100B、NSE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司超,张治平,范志茹,张亮,李丽,司军强,李新芝,马克涛
    2019, 22(27):  3339-33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11
    摘要 ( )   PDF for PC (1675KB) ( )  
    背景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出现听力阈值增加的疾病,耳蜗螺旋动脉(SMA)在维持耳蜗血供和听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连接蛋白43(Cx43)在血管壁上广泛表达,对血管的舒缩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Cx43在SMA上的表达与老年性耳聋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以D-半乳糖(D-gal)诱导的老年性耳聋豚鼠为研究对象,研究SMA上Cx43与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将无耳疾3月龄SPF级豚鼠36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NS组、D-gal组,各12只。D-gal组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 500 mg•kg-1•d-1;NS组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颈背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体积等同D-gal组);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共6周。取Control组豚鼠交配产下的3只新生豚鼠,处死分离SMA,贴壁法培养原代SMA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鉴定后取第3代SMA VSMCs制备细胞衰老模型:对照组为正常培养 48 h;衰老组为在正常培养基础上加入30 g/L D-gal培养48 h;AAP10组为在正常培养的基础上加入100 nmol/L AAP10预处理,而后加入30 g/L D-gal培养48 h。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实验检测Control组、NS组、D-gal组豚鼠测试第1、2、3、4、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6天穿越平台的次数;比较Control组、NS组、D-gal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肝组织、脑组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SMA上Cx43 mRNA及Cx43表达水平。比较对照组、衰老组、AAP10组VSMCs内SOD活性、MDA水平,VSMCs中Cx43表达水平。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豚鼠逃避潜伏期中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6.99,P交互<0.05);组别与时间在豚鼠逃避潜伏期中主效应显著(F组间=53.43,F时间=38.15;P组间<0.05,P时间<0.05)。D-gal组豚鼠测试第3、4、5天逃避潜伏期长于Control组和NS组(P<0.05);D-gal组豚鼠测试第6天穿越平台次数少于Control组和NS组(P<0.05)。D-gal组豚鼠ABR阈值高于Control组和NS组,肝组织、脑组织、血清SOD活性低于Control组和NS组,肝组织、脑组织、血清MDA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NS组(P<0.01)。衰老组VSMCs内SOD活性低于对照组和AAP10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AP10组(P<0.01);AAP10组VSMCs内SOD活性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D-gal组豚鼠SMA上Cx43 mRNA及Cx43表达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NS组(P<0.01)。衰老组VSMCs中Cx4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AAP10组(P<0.05);AAP10组VSMCs中Cx4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gal致衰老情况下豚鼠SMA上Cx4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老年性耳聋有关,为临床后续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戴婷,张孟喜,李欢,赵丽萍
    2019, 22(27):  3347-33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13
    摘要 ( )   PDF for PC (1139KB) ( )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常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担等,但跌倒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有助于甄别跌倒高危人群,对预防跌倒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损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比较国内外常用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为我国防控老年人跌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戴宁,王欢,孙颖
    2019, 22(27):  3353-33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02
    摘要 ( )   PDF for PC (1111KB) ( )  
    背景 近年来,难辨梭菌感染(CDI)发生率迅速上升,严重感染者急剧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我国有关老年人CDI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发生CDI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治疗与防控能力。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发生CDI的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CDI组)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于本院住院的70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CDI)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与CDI组相匹配)。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他相关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发生CDI的影响因素。结果 CDI组与对照组合并基础疾病≥3种所占比例、入院后营养方式、Barthel指数、第三/四代头孢使用率、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1个月所占比例、3个月内曾行全麻手术所占比例、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率、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率、C反应蛋白(CRP)、低清蛋白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方式〔鼻饲营养:OR=4.528,95%CI(1.079,19.004)〕、Barthel指数〔≤40分:OR=13.812,95%CI(1.153,165.500)〕、3个月内曾行全麻手术〔OR=8.358,95%CI(1.566,44.61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5.496,95%CI(1.073,28.163)〕、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OR=13.128,95%CI(2.291,75.242)〕、应用质子泵抑制剂〔OR=4.980,95%CI(1.112,22.305)〕、低清蛋白血症〔OR=5.351,95%CI(1.488,19.246)〕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发生CD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发生CDI的影响因素为鼻饲营养、Barthel指数≤40分、3个月内曾行全麻手术、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低清蛋白血症,临床应提高对该类患者的关注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文武,高修安,潘佳蕾,高志云,邓芳,何婉婷
    2019, 22(27):  3357-33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26
    摘要 ( )   PDF for PC (1102KB) ( )  
    背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自该技术诞生以来不孕症的治疗效果迅速提高,目前国内外IVF-ET的临床妊娠率已达30%~40%,但仍有不少患者移植优质胚胎出现失败,医学界普遍认为原因在于宫腔环境。子宫内膜息肉(EPs)是导致宫腔环境变差的重要原因,经宫腔镜治疗后息肉虽被切除,但出现子宫内膜容受性(ER)低下将延长治疗周期、降低IVF-ET成功率。如何改善此类人群ER,使他们成功妊娠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冻融胚胎移植(FET)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ER低下的临床疗效,探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调节ER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在IVF-ET助孕周期中因EPs行TCRP,术后出现低ER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在月经干净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直至ER恢复行FE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液)治疗,直至ER恢复行FE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类型a型率、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类型A型率、移植优质胚胎数、行FET所需时间、临床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类型a型率、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类型A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FET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可缩短TCRP后低ER患者行FET所需时间;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强TCRP后低ER患者宫腔血流灌注,提高内膜损伤后再修复能力,从而优化宫腔环境、逆转低ER状态,为胚胎着床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赖家春,邹辉标,董立芸,陈盛安,沈冠男,杨泽福,赵学峰,谢祥栋,杨希立
    2019, 22(27):  3361-33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28
    摘要 ( )   PDF for PC (1107KB) ( )  
    背景 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 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 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世鹏,袁亚,刘通,张朝晖,叶新华,周静珠,陈欢,张前德
    2019, 22(27):  3366-3372. 
    摘要 ( )   PDF for PC (2454KB) ( )  
    背景 阿是穴是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常用穴位。然而,其在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干预时机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电针阿是穴对腓肠肌钝挫伤大鼠腓肠肌高频超声成像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18)、24 h电针组(n=18)、72 h电针组(n=18)。除空白组外,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均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方法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评定。由于动物无言语表达能力,研究中阿是穴的选取以局部病灶(即腓肠肌肌腹的中点,辅以超声进行病灶定位)作为针刺部位。除空白组外,各组造模后3、5、7 d分别抓取不同的6只大鼠进行以下操作:24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24 h进行1次针刺治疗,72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72 h进行1次针刺治疗。模型组与2个电针组同步抓取与固定,但不做电针干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评分后处死,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即刻、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 d、24 h电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造模后即刻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与干预后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差值大于模型组、72 h电针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24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3 d血清CK水平低于模型组,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电针阿是穴能有效促进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的组织修复,损伤后24 h电针阿是穴治疗能较早地促进组织修复。
    黄炜祺,周咏明
    2019, 22(27):  3373-33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9KB) (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和内脏出血,是血液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本文报道了1例ITP并发多次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该患者确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余年,期间3次颅内出血,而且是颅内多部位出血,1次消化道出血,均出血量不大,未引起患者死亡,临床极其罕见,显示可能有其他的止血机制发挥作用,因此笔者结合文献复习,以期寻找到ITP患者脑出血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玲玲,巴宏军,李素萍,梁玉坚,黄雪琼,张丽丹,裴瑜馨,黄慧敏,张成,唐雯
    2019, 22(27):  3377-33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47
    摘要 ( )   PDF for PC (1771KB) ( )  
    背景 婴儿型糖原贮积症Ⅱ型(GSD Ⅱ)患儿临床表现危重,未予重组人酸性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时,常会在1岁前死于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目前国内缺少对婴儿型GSD Ⅱ酶替代治疗的疗效评估。目的 总结婴儿型GSD Ⅱ使用重组α葡萄糖苷酶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婴儿型GSD Ⅱ患儿3例,均有心肌肥厚和/或肌无力表现,外周血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低于正常。患儿均接受重组人类GAA替代治疗,20 mg/kg,1次/2周。观测患儿生命体征、呼吸情况、肌力、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胸部X线检查情况。结果 3例患儿开始治疗时症状均以四肢肌无力并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例成功撤离呼吸机,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患儿经重组人类GAA替代治疗肌力均明显好转,ALT下降2例,升高1例;AST下降2例,升高1例;LDH下降1例,升高2例;CK下降2例,升高1例;3例患儿治疗前的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大;治疗后患儿1、2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缩小,患儿3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变化不明显。治疗后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厚度下降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3例。结论 结合文献复习,重组人GAA替代治疗婴儿型GSD Ⅱ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儿心功能、肌力及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国华,王玉华,张令令,高兰,罗俊丽,赵绵松
    2019, 22(27):  3383-33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5
    摘要 ( )   PDF for PC (1097KB) ( )  
    目的 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RA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治疗与预后。结果 RA合并肺癌患者9例,占同期住院RA患者的0.57%(9/1 561),其中男4例、女5例。RA确诊年龄25~80岁,平均确诊年龄(53.7±19.6)岁;肺癌确诊年龄58~89岁,平均确诊年龄(73.8±10.8)岁。RA确诊到肺癌确诊病程为3~50年,平均(20.1±19.5)年。9例患者均有关节肿痛,2例出现关节畸形;9例患者中3例以咳嗽、咳痰为肺部主要首发症状。8例患者测定类风湿因子,5例升高;9例患者中7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升高,6例癌胚抗原(CEA)升高。9例患者中7例为腺癌,2例为低分化鳞癌。9例患者中8例为ⅣA期患者,1例无分期。9例患者中6例给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给予化疗和/或靶向治疗。9例患者中8例确诊肺癌时为Ⅳ期,且8例患者中5例死亡,3例虽经积极治疗仍出现脑转移及胸椎转移。结论 RA合并肺癌患者以腺癌为主,病死率高,预后差,对RA患者应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红艳,皇甫慧慧
    2019, 22(27):  3387-3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48
    摘要 ( )   PDF for PC (4617KB) ( )  
    背景 全科医生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人们健康的重要主体。随着实践的深入,有关全科医生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客观评价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是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实践发展的前提。目的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和Ucinet对全科医生文献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及关键词分布进行计量研究,系统分析全科医生研究发展的历程以及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 2018年1—3月,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为“篇名=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制度或全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制度”,数据来源类别设定为“全部期刊”,匹配度设定为“精确”,时间为1986—2017年,共检索到3 067篇文献,并对全科医生研究发文量、期刊分布情况展开分析。剔除与主题不符合、重复的文献,筛选出1 836篇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并对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关键词分布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1986—2017年发文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局部有波动。根据增长速度和变化情况可将1986—2017年的发文量分为以下阶段:1986—1996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萌芽阶段;1997—2010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探索阶段;2011—2017年处于全科医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关于全科医生研究的文献全部集中于医学类杂志,其中《中国全科医学》载文量最多(1 021篇)。鲍勇(35篇)、路孝琴(20篇)、赵亚利(20篇)等在全科医生研究方面发文量相对较多,其中鲍勇、杜学礼、张安、梁颖、孙纬等团队合作度较高;胡善联、何江江、谢春艳等团队合作度较高;梁鸿、芦炜、张宜民、黄蛟灵等团队合作度较高。吴春容在2002—2003年,张安、鲍勇在2011—2014年,方玉婷在2011—2013年,杜学礼在2011—2012年,梁颖在2012—2014年,研究较频繁。全科医生研究来源机构共约有190个,其中发文量前3位机构依次为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41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8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7篇)。全科医生研究关键词主要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等,研究内容主要偏向于教育、培训、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等,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等。全科医生研究关键词共聚为17类,主要从全科医生制度国际经验借鉴、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研究、全科医生绩效评价研究、全科医生服务能力研究、全科医生服务效果研究等方面展开分析。关键词前沿趋势分析:1986—1996年是全科医生研究的理论基础阶段;1997—2010年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理论基础研究逐渐转向应用型研究;2011—2017年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对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结论 全科医生研究相对丰富,但还存在事后成效分析相对不足、研究视野有待拓展、动态研究相对缺乏等问题,应不断加强该领域研究的统一性,聚焦全科医生服务的核心问题,制定适合当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霄艳,张晓娜,杨诗雨
    2019, 22(27):  3395-34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2
    摘要 ( )   PDF for PC (2807KB) ( )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模式以及签约服务内容是广大学者探讨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对家庭医生主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来探测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测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8-06-03,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师”为检索关键词,对2011—2018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 5.2.R2软件根据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地理位置、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突现词、聚类图谱方面进行分析,探测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 共检索出2 565篇文献,剔除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明显不相关、报纸发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纳入867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机构发文分析显示,参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87所;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发文数量为44篇,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7篇,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6篇,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数量为12篇,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均为10篇,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9篇;从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些方面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来看,2011—2014年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签约服务等宏观词汇。2015—2018年出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培训词汇。从突现词来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突现。从聚类图谱来看,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政策建议、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培训、满意度在内的7个聚类。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论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是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倾向于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教育、规范化培训、签约服务的模式、服务形式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