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8年 第21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18-07-15
    专题研究
    张明君,杨继红*
    2018, 21(20):  2395-23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94
    摘要 ( )  
    维生素D在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知。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还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对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群,维生素D缺乏者更易罹患此类疾病,一些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及疾病预后有益,提示维生素D补充疗法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志国*,辛毅
    2018, 21(20):  2400-240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76
    摘要 ( )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原不适当的活化、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分泌细胞的破坏,若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胰蛋白酶学说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前体胰蛋白酶原激活与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遗传异质性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揭示胰腺炎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乙醇与烟草可损伤小胰管及腺泡细胞,但饮酒者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升高并不显著。胰管分泌物可减轻胰腺损伤,缺乏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动物模型仍有胰腺炎发生,细胞因子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在胰腺炎性反应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俎明,丁士刚*
    2018, 21(20):  2404-240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77
    摘要 ( )   PDF for PC (1027KB) ( )  
    胃上皮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通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为统一活组织检查标本的病理诊断标准,国际上提出Padova分类、Vienna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目前,胃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自然病程仍有争议,胃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高,而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胃上皮异型增生的定义、自然病程、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综述,提出对胃上皮异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或规律随访对预防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建中,汤宝鹏*
    2018, 21(20):  2409-24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85
    摘要 ( )   PDF for PC (1044KB) ( )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心房颤动是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可能与炎性反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基础疾病、内毒素、心功能障碍、电解质等因素有关,但内在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目前治疗药物多样,缺乏特异性,因此,针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提出新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转运,李丹丹,高冉冉,袁新,杨建中*
    2018, 21(20):  2414-24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86
    摘要 ( )   PDF for PC (1065KB) ( )  

    目的 探讨舒张早期左房室瓣峰值流速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在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患者共157例。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118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院24 h内完善超声心动图,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定E/e'等。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lat)、左房室瓣环室间隔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与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平均值(Ea)低于存活组,心率、呼吸频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乳酸、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左房室瓣环室间隔E/e'(E/e' sep)、左心室侧壁E/e'(E/e' lat)、E/e'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T-proBNP〔HR=0.978,95%CI(0.967,0.989)〕、APACHEⅡ评分〔HR=1.032,95%CI(1.009,1.054)〕、SOFA评分〔HR=1.100,95%CI(1.050,1.153)〕、E/e'〔HR=2.469,95%CI(2.071,2.867)〕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E/e'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0.887,95%CI(0.829,0.944)〕大于NT-proBNP〔AUC=0.821,95%CI(0.743,0.898)〕、APACHEⅡ评分〔AUC=0.604,95%CI(0.503,0.706)〕及SOFA评分〔AUC=0.705,95%CI(0.603,0.807)〕(Z=1.631,P=0.050;Z=4.765,P=0.001;Z=3.057,P=0.001)。当E/e'取临界值为10.34时,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86.3%。结论 脓毒症死亡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更重,E/e'可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且优于NT-proBNP、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建中,周贤惠,芦颜美,张玲,汤宝鹏*
    2018, 21(20):  2420-24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91
    摘要 ( )   PDF for PC (1109KB) ( )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建中,李转运,殷富康,李丹丹,汤宝鹏*
    2018, 21(20):  2426-24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90
    摘要 ( )   PDF for PC (1121KB) ( )  
    目的 探讨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联合诊断模型并验证。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呼吸重症监护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选取其中心功能正常177例(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性心功能障碍66例(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构建联合诊断模型,生成联合预测因子pre1。结果 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与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有回归关系(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3.231+0.046×年龄-0.344×平均动脉压+0.104×NT-proBNP+0.065×H-FABP+0.744×新发心律失常。年龄、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是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pre1诊断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AUC大于年龄、平均动脉压、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Z=1.798,P=0.040;Z=3.124,P=0.001;Z=1.894,P=0.032;Z=1.671,P=0.050;Z=1.901,P=0.026)。简单随机选取80例脓毒症患者,代入联合诊断模型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89.58%,符合率为85.00%,阳性似然比为7.49,阴性似然比为4.09。结论 年龄、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是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预测因子诊断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优于单项指标,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脓毒症;生物学标记;心室功能障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吕红1*,宋晓华2
    2018, 21(20):  2432-24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44
    摘要 ( )   PDF for PC (1038KB) ( )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降糖方案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患者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后腺瘤复发的风险,为临床筛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6月于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检查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的患者273例,根据降糖药物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使用药物组(50例)、磺脲类药物组(94例)、噻唑类药物组(52例)、二甲双胍组(45例)和胰岛素组(32例)。回顾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约为5年,未满5年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记录血糖控制情况、降糖药物使用情况、阿司匹林服用状况、他汀类药物服用状况等。结果 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未使用药物组、磺脲类药物组、噻唑类药物组、胰岛素组腺瘤复发率均高于二甲双胍组(χ2=15.14、18.34、46.83、34.29,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HR=2.96,95%CI(1.40,6.24)〕、糖尿病持续时间≥48个月〔HR=2.84,95%CI(1.03,7.81)〕、血糖控制差(血糖水平>6.1 mmol/L)〔HR=4.97,95%CI(1.74,14.22)〕、最大腺瘤内超过20%为绒毛状腺瘤〔HR=5.73,95%CI(1.86,17.61)〕、服用磺脲类药物〔HR=3.19,95%CI(1.42,7.14)〕、使用胰岛素〔HR=3.48,95%CI(1.70,7.13)〕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保护因素〔HR=0.25,95%CI(0.09,0.73),P<0.05〕。结论 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患者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后腺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的降糖治疗中,可能需选择腺瘤复发风险较小的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春艳1,张磊1*,高照猛1,徐建1,刘娟2,张旗1
    2018, 21(20):  2437-244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0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5KB) ( )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女性RA患者240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等,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G)水平,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 RA 患者骨密度。根据DAS 28积分分为低度活动、中度活动、高度活动,采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48例、中度亚组136例、重度亚组56例。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高于对照组〔(6.1±1.9)分与(4.7±1.5)分,t=5.995,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病例组中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者升高,重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和中度活动者升高(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年龄、病程、RF阳性率、A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25(OH)D、VEGF、OPG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亚组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VEGF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P<0.01);重度亚组患者ESR、CRP、DAS 28积分、VEGF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CCP阳性率和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P<0.01)。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DAS 28积分(r=0.575,P<0.05)、ESR(r=0.529,P<0.05)、CRP(r=0.420,P<0.05)、CCP滴度(r=0.413,P<0.05)呈正相关,与25(OH)D(r=-0.595,P<0.05)、OPG(r=-0.538,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β=0.033,95%CI(0.001,0.065),P=0.043〕、CCP滴度〔β=0.008,95%CI(0,0.068),P=0.044〕、甲襞微循环积分〔β=0.484,95%CI(0.355,0.614),P<0.001〕是女性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0,1.291),P=0.025;OR=2.980,95%CI(1.184,7.502),P=0.033〕,而25(OH)D和OPG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005,95%CI(0.003,0.007),P=0.032;OR=0.907,95%CI(0.842,0.977),P<0.001〕。结论 女性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升高是疾病活动度增加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作为一种预测RA骨质疏松发生的潜在诊断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米小昆,韩颖*
    2018, 21(20):  2444-24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87
    摘要 ( )   PDF for PC (1049KB) ( )  
    目的 观察海马萎缩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探索其早期发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健康体检人群、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各35例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1次/年,随访时间5年,排除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完成随访的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进展情况最终分为以下4组,健康体检人群(NG)组23例、未进展为AD的aMCI(aMCI-S)组25例、进展为AD的aMCI(aMCI-AD)组10例、AD组15例。比较4组认知功能〔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下降率表示〕、海马体积(HV)、海马萎缩率,并分析海马萎缩率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MSE评分、HV低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AD组患者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海马萎缩率与MMSE评分下降率呈正相关(r=0.745,P<0.001)。结论 海马萎缩率可准确及时反映认知功能下降的高危aMCI人群,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干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钟静玫1*,张虹2,武绍远1,陈辉1,朱艳青1
    2018, 21(20):  2448-24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96
    摘要 ( )   PDF for PC (1057KB) ( )  
    目的 探索干燥综合征(SS)并发抑郁的原因及与神经、内分泌改变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与风湿免疫科收治的SS患者225例,将存在抑郁的SS患者59例纳入抑郁组,其余16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额叶、颞叶、枕叶、小脑、脑干、基底节区行颅脑磁共振平扫加权与磁敏感加权扫描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促甲状腺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记录肝脏损伤、肾功能损伤、慢性心力衰竭、肺纤维化发生率。结果 抑郁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基底节区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患者额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均高于颞叶、枕叶、小脑、脑干、基底节区,颞叶、基底节区均高于小脑(P<0.05)。抑郁组额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区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患者额叶部位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均高于枕叶、小脑、脑干(P<0.05)。抑郁组TSH、aTG、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F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肺纤维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S并发抑郁可能与SS造成脑血管损伤,导致与情绪相关脑区缺血、出血有关;可能与SS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并发重要脏器损伤,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婧1,张晓1,刘琦1,闫俊1,姜思思1,蔡丽伟1,袁慧书2,阎浩1,廖金敏1*,张岱1*
    2018, 21(20):  2452-24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86
    摘要 ( )   PDF for PC (1323KB) ( )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度中心度(DC)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SZ)患者经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SZ患者38例为SZ组,同时期通过广告招募北京市社区健康志愿者31例为正常对照组。于基线时、随访6周后评估受试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全脑DC值,检测基线时SZ组与正常对照组、SZ组基线时与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后DC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并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做偏相关分析。结果 基线时SZ组双侧中央后回、右侧扣带回、右侧丘脑、左侧小脑、双侧舌回的DC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错误发生率(FDR)矫正,P<0.05〕;左侧中央后回DC值与阳性症状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61,P=0.033)。SZ组治疗6周后双侧中央后回DC值高于基线时(FDR未矫正,P<0.001);右侧中央后回(z=48 mm)DC值与首次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84,P=0.003),与总病程呈负相关(r=-0.491,P=0.003)。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改善SZ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异常,中央后回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作用的重要脑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石晓娜1,徐梅先1,霍习敏1,王晓冬1,刘刚1,张静2,孙素真2*
    2018, 21(20):  2459-246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35
    摘要 ( )   PDF for PC (1077KB) ( )  
    目的 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沈健*,石仕元,赖震,金阳辉
    2018, 21(20):  2463-246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55
    摘要 ( )   PDF for PC (1145KB) ( )  
    目的 寻找和分析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93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7例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技术捕获6例脊柱结核患者外显子区D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到Fat-1基因多态性(rs1280098,c.8798A>C,p.Q2933P)与脊柱结核的发生相关;随后,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做上述突变位点的验证。检测Fat-1基因型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Fa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同时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病例组AA基因型129例(66.8%)、AC基因型33例(17.1%)、CC基因型31例(16.1%);对照组分别为157例(75.8%)、35例(16.9%)、15例(7.3%)。两组Fat-1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5,P=0.019)。不同遗传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加模型中,CC纯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AC杂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不相关(P>0.05);在显性模型中,AC+CC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在隐性模型中,CC纯合突变基因型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且该多态性位点最小等位基因C与脊柱结核是否发病相关(P<0.05)。病例组患者外周血Fa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和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脂蛋白A、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at-1基因rs1280098位点多态性与脊柱结核的发病相关。此外,Fat-1基因该位点的突变导致Fat-1基因转录水平下调,以及血清炎性因子IL-12和IFN-γ水平上调,并最终导致脊柱结核易感性增加。这些检测结果为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东辉1,2,张文良3,孙皓1,时景璞1*
    2018, 21(20):  2469-247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61
    摘要 ( )   PDF for PC (1396KB) ( )  
    背景 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就医延迟现象不容乐观,目前相关研究略显不足。目的 探讨辽宁省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10年8月—2012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15家县级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血管重建史、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症状发生时间(发病季节、发病时间段)、出发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医院的级别、患者转移情况、交通方式、迟疑就医的原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140(220)min。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史〔OR=2.368,95%CI(1.501,3.734)〕、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治疗一种慢性病:OR=0.596,95%CI(0.398,0.894)〕、发病时间段〔6:00~11:59:OR=0.314,95%CI(0.193,0.511);12:00~17:59:OR=0.458,95%CI(0.276,0.761)〕、出发前往医院时间〔6:00~11:59:OR=3.035,95%CI(1.876,4.908);12:00~17:59:OR=2.189,95%CI(1.326,3.612)〕、患者转移情况〔间接转移且采取措施:OR=4.015,95%CI(2.176,7.407);间接转移但未采取措施:OR=3.554,95%CI(1.793,7.044)〕、交通方式〔其他:OR=1.695,95%CI(1.004,2.861)〕、迟疑就医的原因〔路途遥远:OR=0.083,95%CI(0.058,0.119);贫穷:OR=0.352,95%CI(0.161,0.770);其他:OR=0.584,95%CI(0.393,0.868)〕(P<0.05)。结论 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较长,可能原因是其对AMI认识不足、就诊意识薄弱以及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建议加强农村地区急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并制定措施以改善相对落后的医疗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玉慧*,陈小燕,石卉,张明香,周水鑫,姜慧,顾宇丹,徐希德
    2018, 21(20):  2475-247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14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67例为常规组,行常规急救干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组,行降阶梯思维的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效果、存活预后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常规组(t=21.843,P<0.05);研究组存活率高于常规组,总病死率低于常规组(χ2=6.453、6.872,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t=7.924,P<0.001);研究组急救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χ2=14.678,P<0.001)。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降阶梯思维方式可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急救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阳1,程春燕2,崔盼盼2,陈长英1,2*
    2018, 21(20):  2479-24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75
    摘要 ( )   PDF for PC (1039KB) (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8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的FCR水平、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为(36.8±10.7)分,≥34分者171例(63.3%),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9.3±5.5)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7.5±6.2)分。HADS得分为(16.6±7.4)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9±4.3)分,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8±3.9)分。PSSS得分为(59.9±13.9)分,家庭内支持维度得分为(21.7±5.1)分,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为(38.2±9.8)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疗效评价的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HAD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1);PSS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负相关(r=-0.46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3.908)、婚姻状况(t=-3.218)、HADS得分(t=11.327)、PSSS得分(t=-4.672)是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FCR检出率较高,年龄、婚姻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FCR水平的重要因素。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忠永1,万鹏宇1,杨新国2*
    2018, 21(20):  2484-248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37
    摘要 ( )   PDF for PC (1135KB) ( )  
    目的 探讨焦虑、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南宁市老年大学320例学员,采用老年人形象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问卷、焦虑问卷和孤独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0.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6%。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为(57.6±7.7)分,感知社会支持问卷得分为(22.8±4.0)分,焦虑问卷得分为(10.9±4.5)分,孤独感问卷得分为1(0,2)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者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高于较差者(P<0.05)。感知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形象、焦虑呈正相关(P<0.05);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感知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焦虑具有正向影响(β=0.16,P=0.01),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负向影响(β=-0.40,P<0.001);焦虑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正向影响(β=0.18,P=0.006);感知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形象具有正向影响(β=0.30,P=0.003)。采用Bootstrap检验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孤独感→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353 5〔95%CI(-0.685 6,-0.126 8)〕,表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部分中介效应成立;“孤独感→焦虑→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焦虑→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028 4〔95%CI(0.004 9,0.088 9)〕,表明感知社会支持与焦虑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结论 焦虑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孤独感不仅通过感知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形象产生间接效应,还通过焦虑预测感知社会支持并最终预测老年人形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谭教旺1,张敏1,黄琼1,叶美琴1,罗立1,张鼎君1,揭西娜2,傅立哲2,伦龙威2,吴一帆2*
    2018, 21(20):  2489-24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24
    摘要 ( )   PDF for PC (1031KB) ( )  
    目的 基于专家咨询法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西医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4—9月共选取23名中西医肾病领域专家,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形成调查问卷,包括知识部分、信念部分和行为部分,进行3轮调查问卷,记录每个条目的专家认可率。结果 经过3轮问卷调查,共形成44个条目。知识部分包括药物治疗作用、药物不良作用、药物名称及用法等18个条目,专家认可率均>90%;信念部分包括服药能让人相处融洽、服药能让人思维清晰、服药能让人更有活力等19个条目,其中服药能让人更有活力、服药能让人减少住院、服药能让人更轻松等12个条目的专家认可率均>90%;行为部分包括忘记服药、不注意服药、症状改善自行停药等7个条目,其中忘记服药、不注意服药、症状改善自行停药等5个条目的专家认可率均>90%。结论  CKD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对日常服用药物了解的程度、对中药煎煮的了解及中药味道的接受程度、服药后自我感觉、治疗效果和预后、日常生活对服药的影响等。针对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宣教,建立正性信念,避免负性信念,可能会有效改善CKD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加丽*,张怡,许英
    2018, 21(20):  2493-249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36
    摘要 ( )   PDF for PC (1055KB) ( )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防治知识与防治行为的现状,为社区DR重点人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由服务站就诊或配药的501例糖尿病(DM)患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包括居民对DR的认知情况(题目1~7)、居民采取DR防治措施的现状及意愿调查(题目8~10)。结果 DM患者与IGT者题目2(DR病因)、3(DR可预防控制)、5(DM定期检查眼底)、6(了解DR的途径)的认知情况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7、13.198、15.721、25.168,P<0.05)。DM患者与IGT者题目9(最近眼科检查时间)、10(是否定期眼底检查)的防治行为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56,χ2=4.474,P<0.05)。不同性别IGT者题目10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P=0.007)。不同年龄DM患者题目9、10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14,P=0.022;χ2=23.449,P<0.001)。其中,<60岁与70~79岁的DM患者题目9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DM患者选择“会定期检查”的比例均高于60~69、70~79、≥80岁DM患者,60~69、70~79岁DM患者选择“会定期检查”的比例均高于≥80岁DM患者(P<0.05)。不同病程DM患者题目8(DR知识讲座)、10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9,P=0.005;χ2=6.353,P=0.042)。其中,病程>10年DM患者选择“参加过”的比例均高于病程<5、5~10年DM患者,病程<5年DM患者选择“会定期检查”的比例均高于病程5~10、>10年DM患者,病程5~10年DM患者选择“会定期检查”的比例高于病程>10年DM患者(P<0.05)。结论 本社区居民对DR知晓率较低,且IGT者在认知程度和防治行为上均不及DM患者,因此对社区居民开展DR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玉琴1,刘耿星1,林敏1,方丁芬1,黄卫斌2*
    2018, 21(20):  2499-250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56
    摘要 ( )   PDF for PC (1031KB) ( )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短联律间期,并采用逆向技术确定该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左、右心室心尖部的联律间期最短,测量值分别为(380±55)、(394±58)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4.89,P<0.01;t=5.61,P<0.01;t=3.90,P<0.01;t=5.99,P<0.01);右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2.18,P=0.03;t=3.09,P<0.01;t=2.07,P=0.04;t=3.11,P<0.01)。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心尖部较易发生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可能与病理生理及心尖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庸,魏杨辉*,黄耀
    2018, 21(20):  2502-25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52
    摘要 ( )   PDF for PC (1082KB) ( )  
    目的 观察自制绷带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甲乳外科同一组临床医生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弹力绷带包扎30例(A组)和自制绷带包扎30例(B组)。观察两组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甲级愈合、平均拔管时间、日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舒适度。结果 A组皮瓣坏死8例(26.7%),皮下积液9例(30.0%),甲级愈合22例(73.3%);B组皮瓣坏死2例(6.7%),皮下积液2例(6.7%),甲级愈合28例(93.3%)。A组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均高于B组,甲级愈合率低于B组(χ2=4.32,P=0.038;χ2=5.46,P=0.020;χ2=4.32,P=0.038)。A组腋窝平均拔管时间、胸前平均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日引流量多于B组(P<0.001)。A组注射止痛药物10例(33.3%),呼吸受限8例(26.7%),被动体位9例(30.0%);B组注射止痛药物3例(10.0%),呼吸受限2例(6.7%),被动体位2例(6.7%)。A组注射止痛药物、呼吸受限、被动体位发生率均高于B组(χ2=4.81,P=0.028;χ2=4.32,P=0.038;χ2=5.46,P=0.020)。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自制绷带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日引流量,节约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桂梅1,2,葛辉玉1*,冉维强1,陈文1,孟秀峰2
    2018, 21(20):  2506-251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75
    摘要 ( )   PDF for PC (1685KB) ( )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非性功能障碍的1 69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射精管、精囊腺及输精管末段经直肠超声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射精管、精囊腺及输精管末段的异常发生率为49.29%(836/1 696)。其中射精管异常发生率为31.72%(538例),包括射精管囊肿458例(27.00%),射精管钙化或结石35例(2.06%),射精管囊肿并结石28例(1.65%),射精管扩张并结石8例(0.47%),射精管扩张7例(0.41%),射精管管壁增厚2例(0.12%)。精囊腺异常发生率为32.02%(543/1 696),包括精囊腺先天缺如290例(17.10%),精囊腺先天发育不良127例(7.49%),精囊腺扩张81例(4.78%),精囊腺结石25例(1.47%),精囊腺囊肿11例(0.65%),精囊腺囊壁增厚9例(0.53%)。输精管末段异常发生率为8.20%(139/1 696),其中输精管先天缺如或发育不良109例(6.43%),输精管末段扩张11例(0.65%),输精管钙化或结石11例(0.65%),输精管管壁增厚8例(0.47%)。结论 对男性不育症者采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对射精管、精囊腺及输精管末段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病变进行诊断,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立斌1*,张盛敏1,许幼峰1,姜月茗茗1,郭旻华1,张涛2
    2018, 21(20):  2511-251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77
    摘要 ( )   PDF for PC (2526KB) ( )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术(FNA)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并探讨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因甲状腺结节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按照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的细胞病理学结果。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判断甲状腺FNA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作用,并分析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743例患者755个结节,结节直径为(10.4±7.1)mm。755个甲状腺结节FNA细胞病理学参考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标本不满意81个(10.7%),良性结节342个(45.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AUS)病变80个(10.6%),滤泡性肿瘤3个(0.4%),可疑恶性结节91个(12.1%),恶性结节158个(20.9%),标本满意率为89.3%(674/755)。≤10 mm与>10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恶性结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与>5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甲状腺结节恶性结节率低于>5 mm甲状腺结节(P<0.001)。在202个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结节中,FNA能确定诊断的结节为173个,FNA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150/159)、85.7%(12/14)、93.6%(162/173)、98.7%(150/152)和57.1%(12/21)。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具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测值;结节大小对Bethesda细胞病理学分类无明显影响,标本满意率受熟练程度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夏春凤1,赵艳君1,张君2,刘刚3,张跃其4*
    2018, 21(20):  2516-252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67
    摘要 ( )   PDF for PC (1066KB) ( )  
    目的 分析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LOMG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临床症状及Osserman分型、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不同首次发病年龄、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LOMG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平均首次发病年龄(73.4±9.7)岁;首发临床表现为眼肌受累38例(84%),球麻痹31例(69%),抬头无力6例(13%)。Osserman分型,发病初期:Ⅰ型10例,Ⅱ型27例,Ⅲ型8例;极期:Ⅰ型7例,Ⅱ型15例,Ⅲ型21例,Ⅳ型2例。18例(40%)患者存在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41例(91%)患者至少有1种合并症。43例接受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检测患者中39例(91%)阳性,33例接受胆碱酯酶抑制试验患者中31例(94%)阳性,33例接受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患者中20例(61%)存在异常。10例患者有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水平升高。42例行胸部影像检查患者中7例(17%)显示胸腺异常。42例(93%)患者接受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36例(80%)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抑制治疗,10例(22%)患者行胸腺切除术。不同首次发病年龄患者球麻痹发生率、发病初期Osserman分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极期Osserman分型高于存活患者,癌症发生率、随访期间住院次数多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LOMG患者具有多个特点:咽喉肌群易受累,表现形式多样,多合并有自身免疫疾病,胸腺切除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