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5年 第18卷 第28期    刊出日期:2015-10-05
    Renuka Tipirneni,Katherine Diaz Vickery,Edward P.Ehlinger
    2015, 18(28):  3385-33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1
    摘要 ( )   PDF for PC (518KB) ( )  
    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内科医学系,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卫生保健政策与创新研究院(Renuka Tipirneni);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亨尼奔郡医疗中心医学系,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Katherine Diaz Vickery);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明尼苏达州卫生部(Edward P.Ehlinger)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泽宏,余扬,龚秋伟
    2015, 18(28):  3388-33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2
    摘要 ( )   PDF for PC (662KB) ( )  
    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问题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政府官方数据为资料来源,分析了香港的社区医疗管理体制,并将其与内地社区医疗的条件和水平进行对比。深入探讨了内地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相应改善政策,以期能为我国内地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阔,甘筱青
    2015, 18(28):  3393-339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3
    摘要 ( )   PDF for PC (466KB) ( )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双向转诊的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关于居民就诊行为的调研数据,分析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013年我国12个省份30多家医院2 006例患者的调查,分析患者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患者就诊单位的选择行为模型和患者下转的选择行为模型。结果 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距离近(占56.7%)、质量好(占15.8%)、有熟人/信赖医生(占10.7%)、定点医院(占6.3%)和价格低(占5.6%)。508例转诊患者中,上转467例(占91.9%),下转41例(占8.1%)。患者上转的影响因素有:基层医疗条件限制(占31.8%,162/508)、疑难杂症(占19.1%,97/508)、急危重症(占19.1%,97/508)、急诊抢救(占17.9%,91/508)、患者家属要求(占12.1%,61/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27.369,P<0.001)。患者不愿下转的影响因素有:对基层医院医技水平不满意(占28.0%,142/508)、转诊手续繁琐(24.0%,122/508)、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不支持(占21.0%,107/508)、对基层医院药品品类不满意(占17.9%,91/508)、对基层医院服务态度不满意(占9.1%,46/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6.248,P<0.001)。结论 患者双向转诊行为中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转诊流程、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态度等方面问题,应加大政策支持,制定转诊指征,明确医疗体系中各医疗主体单位的功能,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福昌,徐鹏,张大鹏,孟思宁,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2015, 18(28):  3396-34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4
    摘要 ( )   PDF for PC (437KB) ( )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配置需求,为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在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个城市选择4家艾滋病防治服务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中心,确定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流程、作业对象及作业动因;通过现场工作记录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时间,结合两种方法综合测算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配备的艾滋病防治人力数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作业中心包括HIV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HIV咨询检测、HIV感染者/患者随访管理及支持性工作5个1级服务项目。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2012年所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总人力时间分别为202 798.6、407 875.4、255 039.0、123 717.0、213 724.0、384 069.0 min,需要的标准人力分别为2.0、4.0、2.5、1.2、2.1、3.8人,平均为2.6人。结论 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艾滋病防治人力仍无法有效满足防治服务下沉后的工作需求,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在下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同时加强其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增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艾滋病防治服务人员的配置,从长远上保障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静钗,孙国平,陈先辉
    2015, 18(28):  3401-34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5
    摘要 ( )   PDF for PC (431KB) ( )  
    目的 评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运营效率,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深圳市坪山新区某公立医院下设的21家社康中心2013年的基本运行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总支出、职工人数;产出指标包括总收入、门诊人次、妇儿保健人次、慢性病管理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数。结果 21家社康中心平均综合效率为0.839,综合有效比例为38.1%(8/21);平均技术效率为0.929,纯技术有效比例为66.7%(14/21);平均规模效率为0.904,规模有效比例为38.1%(8/21);其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的社康中心有7家。结论 社康中心运行效率较低,且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及各项医疗服务开展不均衡等问题;在进行社康中心建设中,应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发挥各资源的最大效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燕,王君燕,黄晓霞,许慧琳,苏华林,赵燕萍
    2015, 18(28):  3405-34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6
    摘要 ( )   PDF for PC (461KB) ( )  
    目的 探讨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闵行区实施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其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3种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分别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的传统型服务模式(模式1)、依托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外包中心协同管理的渐进型服务模式(模式2)、依托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小团队管理的激进型服务模式(模式3)。评价2014年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卫生人力成本、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及服务效果。结果 3种模式每10万管理人口中分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相近,分别为61.22、61.37、61.91人。模式1中,公共卫生人员投入比例最大,占14.53%;模式3中,全科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最大,占40.10%;模式2中,公共卫生人员、家庭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分别为10.96%、30.82%。3种模式的居民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教育覆盖率、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2的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P=0.034)、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460)和模式2与模式3的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23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种模式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3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P=0.7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在服务相同人口的情况下3种模式投入相同的卫生人力成本,以模式2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服务效果较好,模式3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效果较好。模式2公共卫生服务更均衡化,是现阶段推进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改革的较好选择;而模式3将是今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霞凤,杜兆辉
    2015, 18(28):  3410-34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7
    摘要 ( )   PDF for PC (413KB) ( )  
    目的 评价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2014年潍坊社区常住居民分别作为A(n=102 378)、B组(n=102 526)。其中A组无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主要由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团队的6名全科医生在门诊过程中独立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B组有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来自本中心的6名全科医生助理员与A组全科医生一对一配对后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比较两组居民的电子档案建档、双向转诊及筛查项目情况。结果 B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37.13%(38 068/102 526)比20.56%(21 051/102 378)〕、双向转诊率〔0.11%(116/102 526)比0.04%(39/102 378)〕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全科医生协同防保人员共计15人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436人,人均完成295.7人;B组全科医生助理员6人共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000人,人均完成666.6人。A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 684人次,人均完成178.9人次;B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6 263人次,人均完成1 043.8人次。结论 全科医生助理员对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有促进作用,使服务模式运作更灵活,提高了全科团队的工作效率;另外可以使更多政府公益筛查项目在社区进行覆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彤,赵岩,金光辉,刘英杰,邵爽,杜娟
    2015, 18(28):  3413-341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8
    摘要 ( )   PDF for PC (532KB) ( )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为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11名全科医生。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 抽取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为(0.67~12.00)万,签约率为30.0%~80.0%,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医生是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工作主要承担者。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但居民认识存在误区,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宣传与引导,优化其服务内涵和团队合作,并不断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政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建功,张向东,王敏,赵京,韩琤琤,许建
    2015, 18(28):  3417-34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09
    摘要 ( )   PDF for PC (491KB) ( )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 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樊尚荣,黎婷(编译)
    2015, 18(28):  3423-342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0
    摘要 ( )   PDF for PC (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卫东,傅坤发,连燕舒,陈允菊,夏金荣
    2015, 18(28):  3426-34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1
    摘要 ( )   PDF for PC (444KB) ( )  
    目的 探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南京市三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职工人群为前瞻性研究随访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况及体检资料等,2009-2012年连续随访4年,以首次诊断为T2DM为观察终点。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2 464例体检职工纳入分析,其中男1 445例,女1 019例。根据基线B超检查和饮酒情况将体检职工分为NAFLD组(n=365例)和对照组(n=2 09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3.8年的随访(9 695人年,其中NAFLD组1 397人年,对照组8 298人年),共有32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3.30/1 000人年。其中NAFLD组中有12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8.59/1 000人年;对照组中有20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2.41/1 000人年。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累积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4,P<0.001)。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手术史、每日身体活动量、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BUA)及体质指数(BMI)后,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发生T2DM的HR(95%CI)为2.936(1.380,6.247)。结论 NAFLD会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重视和积极治疗NAFL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贤兵,李芳,陈晓萍,田明庆,吴倩,张伟
    2015, 18(28):  3430-343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2
    摘要 ( )   PDF for PC (469KB) ( )  
    目的 了解中青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生活质量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因慢性咳嗽到衢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中青年患者240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将其分为青年男性组(n=60)、青年女性组(n=68)、中年男性组(n=50)及中年女性组(n=62)。分析患者病因,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表得分、视觉模拟得分法(VAS)得分、莱塞斯特咳嗽量表(LCQ)得分。结果 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变应性咳嗽(AC)、原因不明性咳嗽的患者数分别为62例(占25.8%)、48例(占20.0%)、42例(占17.5%)、40例(占16.7%)、38例(占15.8%)、10例(占4.2%)。4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因患者的LC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表得分、VAS得分、LCQ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女性组与青年男性组、中年男性组患者的VAS得分、LC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女性组与青年男性组、青年女性组、中年男性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表得分、VAS得分、LC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LCQ得分与VAS得分、咳嗽症状积分表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主要为CVA、UACS、EB、GERC及AC,不同病因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LCQ与VAS、咳嗽症状积分表的协同性较好,不同性别和年龄慢性咳嗽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尤其是中年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静,刘思诗,李秋玲,刘婧一,刘彩霞
    2015, 18(28):  3435-343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3
    摘要 ( )   PDF for PC (482KB) ( )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甲流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流危重症患者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疾病严重程度及肺部影像特点,并在出院后1、5年进行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症状、胸部CT表现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另外对存活新生儿进行临床症状及生长发育测评随访。结果 7例危重症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为27.3岁;孕周为22~38+6周,平均为32周;均选择了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死亡2例,存活5例。5例存活患者气管插管时间为5~21 d,平均为13.6 d;住院时间为4~35 d,平均为19.4 d。5例存活患者随访1年后,有2例存在临床慢性呼吸道症状,胸部CT异常3例,肺弥散功能异常5例,合并小气道功能异常3例;随访5年后,仍有2例存在临床慢性呼吸道症状,胸部CT异常3例,肺弥散功能异常5例,合并小气道功能异常1例。3例存活新生儿孕周为34+2~35+1周,平均为34.5周;体质量为1 380~2 120 g,平均为1 881 g;未发现H1N1流感病毒感染;在随访1、5年中,生长发育与其他婴幼儿无异。结论 妊娠合并甲流危重症患者出院1、5年后,胸部CT异常和肺功能障碍仍较为常见,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以及长期随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詹爱琴,杜美玲,左维泽,程丽,朱庆峰,季榕,买力坎木,程光海,居马百克,谢松松,张砚
    2015, 18(28):  3439-34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5.014
    摘要 ( )   PDF for PC (636KB) ( )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住院和门诊慢性HBV感染者100例,其中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2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组30例;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6例为健康对照(H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BLM、LC、CSHB组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4,P<0.05);两两比较显示,CHBLM组与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LM、LC、CSHB、HC组的Tre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18,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LM、LC、CSHB组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8、0.697、0.544,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Treg水平增加,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Treg在慢性HBV感染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文军,严激
    2015, 18(28):  3443-34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5
    摘要 ( )   PDF for PC (481KB) (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邹三鹏,胡刚,周金梅,李玉,黄浩,刘惠霞
    2015, 18(28):  3448-34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6
    摘要 ( )   PDF for PC (432KB) ( )  
    目的 了解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0 d。记录并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果、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维持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结果 (1)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维持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间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两组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既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又能改善其抑郁和焦虑情绪,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哲新,李虹伟,顾复生,武星,李禄金
    2015, 18(28):  3452-345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7
    摘要 ( )   PDF for PC (437KB) ( )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居民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为制定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CHD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和2014年均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824名。分别记录纳入居民2009年和2014年的CHD危险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层:<40岁,175名;40~60岁,557名;>60岁,92名。分析按年龄分层后2009年和2014年居民的CHD危险因素变化。结果 2014年研究对象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与2014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高于2009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段居民的2014年血糖高于2009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009年(P<0.05);2009年和2014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共同的CHD危险因素。在3个不同年龄段中,体质指数并非40~60岁社区居民的CHD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许军,吴伟旋,崔周国,谢娟,张远妮,张翔,陈孝谋,黄小微,苏淑文
    2015, 18(28):  3456-346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8
    摘要 ( )   PDF for PC (598KB) ( )  
    目的 建立中国三省市(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的常模。方法  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抽取城镇居民10 000名(广东省4 000名、安徽省2 000名、天津市4 000名)。采用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 326份(广东省3 758份、安徽省1 096份、天津市3 472份)。在分析三省市城镇居民SHMS V1.0得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及划界常模。结果  不同省市城镇居民的总量表得分(GS)、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PS)、心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MS)及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省市不同性别城镇居民的GS、PS、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省市不同年龄城镇居民的GS、PS、MS、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30岁~组和40岁~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可合并为一组;50岁~组与其他3组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30岁、50岁为年龄界点。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SHMS V1.0量表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均数常模;以5%的百分位数间隔建立百分位常模;分别以(x±s)、(x±0.5s)为界将健康状态划分为疾病、重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轻度亚健康及健康5种状态,建立划界常模。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三省市(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城镇居民SHMS V1.0的常模,可以为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研究及人群亚健康筛查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石福艳,赵倩,雷淑林,潘静,杨丽平
    2015, 18(28):  3464-346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18
    摘要 ( )   PDF for PC (522KB) ( )  
    目的 设计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的、能够快速筛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简易筛检工具,进而为其有效管理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以2013年1月1日-8月31日在西京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15 000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每名研究对象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人体学测量、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4种评估。采用SAS 9.2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NAFLD筛检指数。结果 15 000名研究对象中有4 573人被排除,最终纳入10 427人,经超声诊断,其中有2 215人被诊断为NAFLD,为病例组;其余8 212人为对照组。将10 427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训练样本(n=5 213),另一组为验证样本(n=5 214)。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NAFL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变量被用于构建NAFLD筛检指数:NAFLD指数=2×BMI+TG+FPG-6×(AST/ALT)。该指数在训练样本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831,0.855)〕,在验证样本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837,0.860)〕。结论 NAFLD指数是一个针对中国人群的简单的、有效的NAFLD筛检工具,其可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或详尽的生活方式治疗筛选对象提供依据,并有可能增加筛检的成本效益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志军,简伟研
    2015, 18(28):  3469-347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0
    摘要 ( )   PDF for PC (483KB) ( )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并探讨其社会决定因素。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东部某大城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以其中自报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9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主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情况及调查前1年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995例患者中共有高血压患者873例,糖尿病患者372例。调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社区医生随访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数分别为707例(占81.0%)和315例(占84.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高血压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口患者是农业户口患者的2.609倍,收入次高20%、最高20%患者分别是收入最低20%患者的2.246倍、2.307倍,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0.458倍;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糖尿病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不同社会因素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的社会决定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彦琦,张玲,易东,石凯,刘岭,周亮,伍亚舟
    2015, 18(28):  3473-347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1
    摘要 ( )   PDF for PC (507KB) ( )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24个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居民1 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区健康管理利用情况。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036份,因问卷填写不合格剔除15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021份。结果 1 021名居民的实际糖尿病患病率为11.9%〔122/1 021,95%CI(10.0%,13.9%)〕,实际高血压患病率为29.3%〔299/1 021,95%CI(26.5%,32.1%)〕。居民对社区健康管理的知晓率为77.8%(794/1 021),不同患病情况居民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的社区健康管理接受率63.8%(651/1 021),不同患病情况居民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患病情况居民对健康管理作用的认知、健康管理满意度、健康管理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内容中,不同患病情况居民在测量/询问血压和血糖、生活指导、用药指导、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及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和健康教育讲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自测血糖和血压情况、最近卫生服务机构、患病情况对居民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社区健康管理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优于未患病居民。性别、年龄、自测血糖和血压情况、最近卫生服务机构、患病情况是居民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晓康,闵捷,李晓宁,曲晨,季莉莉,郭海健
    2015, 18(28):  3477-348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2
    摘要 ( )   PDF for PC (490KB) ( )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的慢性病预防素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健康素养中其他5类健康问题对慢性病预防的作用方式。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10-11月,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调查对象为14 241名江苏省常住居民。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健康素养中其他5类健康问题对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影响,采用路径分析探讨其他5类健康问题对慢性病预防的作用方式。结果 14 241名居民的慢性病预防得分中位数为11(6)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科学健康观得分、传染病预防得分、安全与急救得分、基本医疗得分及信息获取得分对慢性病预防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5类健康问题对慢性病预防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信息获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且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可通过信息获取对其产生间接作用,传染病预防和信息获取可通过基本医疗对其产生间接作用。结论 江苏省居民的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较低,地区、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素养中的其他5类健康问题是其影响因素。其他5类健康问题均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慢性病预防,提高居民的多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其慢性病的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谭莉娜,唐峥华,覃巧邕,韦波,尹富权,刘剑波
    2015, 18(28):  3481-348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3
    摘要 ( )   PDF for PC (572KB) ( )  
    目的 探讨监狱女警的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监狱警察工作压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南宁市某监狱155例女子警察进行测查。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监狱女警CD-RISC得分为41~131分,平均为(81.93±16.06)分,其中高心理韧性31例(占20.0%),低心理韧性28例(占18.1%),一般水平96例(占61.9%)。监狱女警SAS〔(52.77±12.58)分比(29.78±0.46)分〕、SDS〔(55.06±13.25)分比(41.88±10.57)分〕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7%(88/155)、71.6%(111/155)。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386、-0.466,P<0.01);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8、0.394,P<0.01)。心理韧性能负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296、-0.390,P<0.01);工作压力能正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404、0.285,P<0.01);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2.97%、14.32%。结论 心理韧性、工作压力能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丽雅,赵岳
    2015, 18(28):  3485-34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4
    摘要 ( )   PDF for PC (502KB) ( )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天津市宜童心理行为研究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患儿的父亲或母亲92例。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孤独症患儿父母PTGI总分为(61.52±17.09)分;将PTGI总分按由高到低排序,根据27%的划界原则分为高分组(>74分)和低分组(<52分),则高分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I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6、0.275、0.237、0.228、0.530,P<0.05),而与消极应对得分无相关性(r=-0.132,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社会支持,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身心健康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崔雪丹,郭洪伟,尹文强,管晖,郑骥飞,范海平,陈钟鸣
    2015, 18(28):  3488-349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5
    摘要 ( )   PDF for PC (447KB) ( )  
    目的 综合评价不同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方法 以山东省为研究样本,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0月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抽取4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机构内医生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共调查14个县区的232名社区医生。以居民对非基本药物、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的要求使用率三项指标作为用药习惯的评价指标,采用密切值(Ci)法计算14个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Ci并将结果排序。结果 14个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Ci由小到大依次为G(-1.000 0)、C(-0.845 1)、B(-0.811 8)、M(-0.808 9)、F(-0.767 8)、I(-0.753 9)、N(-0.747 8)、J(-0.688 5)、A(-0.680 6)、L(-0.671 7)、K(-0.645 3)、E(-0.549 1)、H(-0.533 8)、D(0)。结论 14个县区中,G地区居民用药习惯最好,D地区最差,可以通过强化医生用药指导等措施来改善居民用药习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薇,金海英,吴伦,余莉,张丹丹
    2015, 18(28):  3491-349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6
    摘要 ( )   PDF for PC (508KB) ( )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方法 2014年3-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抗菌药物调查表》对宁波市江北区18岁以上1 784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备药情况、抗菌药物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等。结果 74.2%(1 323/1 784)社区居民家中备有抗菌药物,但仅31.5%(560/1 778)能完全辨认抗菌药物,29.2%(520/1 781)、27.7%(492/1 776)了解所用抗菌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56.5%(1 006/1 782)认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有效,感冒或流感期间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分别为56.9%(1 010/1 775)、26.0%(464/1 784);儿童感冒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为29.4%(522/1 776),63.9%(1 136/1 778)社区居民表示在给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会更谨慎;39.6%(706/1 784)、40.3%(716/1 777)社区居民存在随意换药和停用的情况。不同年龄、学历和有无慢性病社区居民抗菌药物得分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学历高和有慢性病的居民抗菌药物认知得分较高。结论 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药师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抗菌药物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黎鹏,衣艳梅,李淑贤
    2015, 18(28):  3496-35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7
    摘要 ( )   PDF for PC (541KB) ( )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患者的肿瘤局部免疫反应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成为胃癌预后的热点研究。本文介绍了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亚型、临床分型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胃癌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通常与不利的预后相关,而肿瘤浸润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5RO记忆T细胞、B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通常与良好的胃癌预后相关,为进一步研究胃癌患者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关键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水清,徐冉,朱煊,贺海清,赵划晟,张磊,赵晓昆
    2015, 18(28):  3501-35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8
    摘要 ( )   PDF for PC (514KB) (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膀胱软组织真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常提示膀胱恶性肿瘤,易误诊而导致膀胱全切,常需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行确诊。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且术后不需要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转移。近年来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报道及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从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特征以及发病机制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晓惠,王凌云,赵洁,郗然,陈小冬,金琳,路琦,赵玉娇,刘春燕,胡宏
    2015, 18(28):  3505-350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29
    摘要 ( )   PDF for PC (614KB) ( )  
    目的 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主要身心副反应及其产生原因,探索家属需求,促进社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方法 于2014年4-6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在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过临终关怀服务的16名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纳入的16名患者家属均表现出较严重的身心副反应,主要为:恐惧、悲伤、不舍;焦虑、迷茫、无助;亲人离世后后悔、自责。导致身心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为求心安,自家陪床照顾体力不支;请护工照顾效果不满意,更添经济负担;居家照顾能力不及,担心忧虑并存。心理纾解、有经验患者家属的帮助和指导、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是其想要得到的主要帮助和支持。结论 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身心副反应较严重,希望获得帮助的意愿较强烈,应受到高度重视与关怀。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宣传,培养家属自护能力,是减少患者家属身心副反应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葛津津,刘薇群,杨阳,奚弘妮,汤培凤,陆佳韵
    2015, 18(28):  3509-35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8.030
    摘要 ( )   PDF for PC (535KB)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工作开展现状,以为其工作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4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在上海市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护理管理者或骨干护士1名,共纳入12名。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主题词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情况较严峻,创口类型以压疮为主,创口损伤程度较严重,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家庭照护者创口护理知识相对缺乏;社区专业创口护理师缺乏,专家型人才缺如,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社区创口护理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 上海市社区创口护理需求较高,但人力资源较匮乏,管理体系欠完善。应加强社区创口护理人才培养,建立适合社区的创口护理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