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帕金森最新文章合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王秋琴, 章雨桐, 徐语晨, 柏亚妹, 陈华, 姜荣荣, 严姝霞, 王庆, 徐桂华, 谢颖, 乔春, 杨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7): 2155-21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904
摘要664)   HTML10)    PDF(pc) (1760KB)(132)    收藏
背景

帕金森病(PD)作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因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且长期使用疗效降低,使其成为全球医疗难题。刮痧是应用广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有关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的研究尚少。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3—9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PD门诊诊治的16例原发性P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期相匹配的原则,选择16例原发性P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刮痧联合西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止刮痧,单纯西药继续治疗1个疗程作为随访。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最后1个疗程作为随访。治疗3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Ⅲ)评分、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观察血清白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

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及血清IL-1β、NF-κB水平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01);随访1个月对照组患者MDS-UPDRS 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3个月(P<0.001);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NMSS评分高于组内治疗3个月(P=0.002)。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MDS-UPDRS Ⅲ、NM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及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651、-3.468,P<0.05)。

结论

刮痧联合药物治疗早、中期原发性PD安全可行,能够改善PD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障碍,减轻非运动症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帕金森病患者疼痛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章雨桐, 王秋琴, 徐语晨, 翁恒, 梁咏琪, 汪露露, 王庆, 徐桂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4): 1766-17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8
摘要588)   HTML8)    PDF(pc) (3122KB)(130)    收藏
背景

疼痛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学者对PD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目的

系统评价PD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PD患者疼痛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4-12。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机构(AHRQ)编制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分别对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对所有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PD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 855例,共涉及24种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有2项保护因素和22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可知:女性〔OR=3.73,95%CI(1.75,7.96),P=0.000 7〕、病程长〔OR=1.35,95%CI(1.15,1.60),P=0.000 3〕、抑郁情绪〔OR=1.14,95%CI(1.07,1.22),P<0.000 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高〔OR=1.07,95%CI(1.03,1.11),P=0.000 2〕、Hoehn-Yahr分级高〔OR=2.28,95%CI(1.28,4.04),P=0.005〕、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高〔OR=1.68,95%CI(1.46,1.93),P<0.000 01〕是PD患者发生疼痛的危险因素。GRADE分级结果显示性别、NMSS评分是中等质量证据,病程、抑郁情绪、UPDRSⅢ评分是低质量证据,Hoehn-Yahr分级是极低质量证据。

结论

女性、病程长、抑郁情绪、运动障碍、Hoehn-Yahr分级高以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疲劳)程度重是PD患者疼痛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董琳瑞, 常青青, 马建军, 柳传泽, 郭大帅, 李晓欢, 范咏言, 李东升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2): 1450-14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7
摘要671)   HTML18)    PDF(pc) (1423KB)(263)    收藏
背景

帕金森病(PD)常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目的

分析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征,探讨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原发性PD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自主神经症状表现及持续时间评估有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AutD组,n=107)和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NAutD组,n=4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根据Hoehn-Yahr(H-Y)分期1~5级评估患者PD严重程度,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分别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自主神经功能(SCOPA-AUT评分)与认知功能(MMSE总分和MoCA总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56例原发性PD患者中男83例、女73例,平均年龄(63.9±0.7)岁;AutD组患者年龄(t=-4.391,P<0.001)高于NAutD组,病程(Z=-6.947,P<0.001)长于NAutD组。AutD组患者UPDRS-Ⅲ评分(t=-8.967)、H-Y分期中重度患者所占比例(χ2=44.350)、NMSS评分(t=-13.707)、HAMA-14评分(t=-3.665)、HAMD-24评分(t=-4.808)、PDQ-39评分(t=-11.893)均高于NAutD组(P<0.001)。156例原发性PD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91.7%)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症状(91.0%)、体温调节障碍(59.6%)、心血管系统症状(50.0%),发生率较低的是瞳孔调节障碍(12.2%)和性功能障碍(5.1%)。与NAutD组相比,AutD组MMSE总分(Z=-3.826,P<0.001)、MoCA总分(Z=-2.921,P=0.003)及其亚项命名(Z=-2.868,P=0.004)、注意(Z=-2.968,P=0.003)、语言(Z=-3.546,P<0.001)、延迟回忆(Z=-2.804,P=0.005)评分均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OPA-AUT总分(rs=-0.214、-0.181)及其泌尿系统评分(rs=-0.245、-0.191)、体温调节评分(rs=-0.215、-0.225)与MMSE总分及MoCA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高,涉及多个系统;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认知障碍越严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Delphi法构建帕金森病社区规范管理方案
朱振峰, 何怡婧, 管强, 靳令经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1): 82-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3
摘要453)   HTML20)    PDF(pc) (2149KB)(309)    收藏
背景

帕金森病(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长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际上已经开始建立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合作的PD患者全程管理模式,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家庭、社会的负担。我国卫生管理体制与国外不同,目前尚缺乏适合我国的PD社区管理方案。

目的

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全科医生使用的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

方法

检索2010-01-01至2020-12-31国内外发表的与PD诊疗管理相关的指南、规范和共识等文献,经全文筛选和提取,纳入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的备选条目;进一步通过专家访谈,结合循证依据,拟定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讨论条目;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适合我国全科医生使用的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

结果

本研究邀请函询专家16名,两轮Delphi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4和0.85,两轮问卷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48(P<0.05)和0.255(P<0.05)。最终构建了包含"管理对象和内容""上转建议""接收建议""疾病管理"4部分共77个条目的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

结论

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本研究所形成的PD社区规范管理方案可以指导全科医生参与PD临床随访和日常管理,以此来提高社区PD管理服务水平、减轻PD患者经济压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先天性左侧颈内动脉缺失继发帕金森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孙小玲, 李志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03): 386-3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6
摘要770)   HTML11)    PDF(pc) (1969KB)(271)    收藏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失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与颈动脉闭锁以及颈内动脉(ICA)相关结构异常有关。临床症状谱从无症状到Horner综合征、视野缺失、三叉神经痛、搏动性耳鸣、记忆力障碍/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垂体功能减退和多器官发育畸形等。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左侧ICA缺失伴Horner综合征以及动脉瘤,并继发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例,回顾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疾病发展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合并症的识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减退研究进展
黄根, 曹惠敏, 余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20): 2558-25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45
摘要731)   HTML21)    PDF(pc) (2118KB)(394)    收藏

帕金森病显著的临床特征之一是面部表情减退,主要表现为自主性、情绪性等面部表情受损,且通常是双侧对称的。近年来有大量研究阐述了帕金森病表情减退发生的相关机制,包括含基底核区功能障碍、面部情绪识别功能缺陷、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但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表情减退与帕金森病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对表情减退进行科学地量化与评估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于其治疗方案也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帕金森病患者表情减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研究
石小雪, 郑晋华, 马建军, 王治东, 孙文华, 栗铭检, 黄珅, 胡世玉, 李东升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6): 669-6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6
摘要934)   HTML26)    PDF(pc) (1057KB)(477)    收藏
背景

吞咽困难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导致肺炎、营养不良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但目前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07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吞咽困难与流涎发生情况、疾病分期与严重程度、焦虑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对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7例PD患者中45例发生吞咽困难(观察组),62例未发生吞咽困难(对照组),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2.1%(45/107)。两组患者年龄、Hoehn-Yahr分级(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 Ⅰ评分、UPDRS Ⅱ评分、UPDRS Ⅲ评分、流涎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DRSⅢ评分≥35分〔OR=7.639,95%CI(2.750,21.219)〕、流涎〔OR=3.336,95%CI(1.178,9.447)〕、HAMA-14评分≥13分〔OR=2.847,95%CI(1.027,7.894)〕、尿酸<251 μmol/L〔OR=0.354,95%CI(0.129,0.971)〕是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PDRS Ⅲ评分、流涎、HAMA-14评分、尿酸预测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682、0.638、0.670,灵敏度分别为69.4%、56.5%、59.7%、64.5%,特异度分别为80.0%、80.0%、71.1%、66.7%,约登指数分别为0.494、0.365、0.308、0.312。

结论

UPDRSⅢ评分≥35分、流涎、HAMA-14评分≥13分、尿酸<251 μmol/L是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4项指标对PD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及平衡状况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许晓辉, 田俊梅, 蔡卫卫, 赵永飞, 王裕鹏, 刘超, 段智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36): 4607-46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0
摘要495)      PDF(pc) (1010KB)(399)    收藏
背景 营养不良作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营养不良、肌肉减少、平衡障碍有可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身体成分、平衡状况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风险、髋部骨折(HF)风险,利用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UPDRSⅢ)、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进行调查,并进行股骨颈骨密度T值、身体成分测定。分析骨折风险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在控制年龄、性别、股骨颈骨密度T值后对骨折风险和各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未来10年MOF风险、UPDRS Ⅲ评分、体脂率(BFR)、三头肌皮褶厚度低于女性,股骨颈骨密度T值、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高于女性(P<0.05)。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BFR呈负相关(P<0.05)。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WHR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男性、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成分、股骨颈骨密度T值有所不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量的减少、平衡能力下降、病情严重程度是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量,尤其关注高龄女性,对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张新楠,黄颖,秦瑶,崔靖,葛晓燕,韩红娟,刘龙,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24): 3060-30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601
摘要495)   HTML2)    PDF(pc) (1339KB)(174)    收藏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不同运动亚型早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研究
楼跃,乔松,王晏雯,蔡苗,庄丽英,刘小利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12): 1487-14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20
摘要481)   HTML3)    PDF(pc) (1046KB)(442)    收藏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于PD,尤其是早期PD的非运动症状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早期PD患者在认知功能、额叶功能、情绪和睡眠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等非运动症状方面的差别,探讨非运动症状与早期PD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6例早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IGD)组及混合型(IT)组。比较三组早期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MDS-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老年抑郁量表(GDS-30)、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自主神经量表(SCOPA-AUT)的评估结果。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分别为76例、32例、8例。三组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AB、GDS-30、MAES、SCOPA-AU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的非运动症状是PD的常见症状,在PD早期就可以出现,PIGD型和IT型的非运动症状较TD型严重,对早期PD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分型有助于在临床诊疗中更有效地评估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发生时间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8): 959-9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6
摘要566)      PDF(pc) (1037KB)(163)    收藏
背景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仅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临床前期症状之一,也是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促进因素。然而,RBD的不同出现时间与PD临床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不同RBD 发生时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5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36例。同期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RBD将PD患者分为伴RBD组和不伴RBD组,根据RBD发生时间分为先发RBD亚组和后发RBD亚组。比较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多巴胺药物用量(左旋多巴剂量当量LEDs)、PD病程、Hoehn-Yahr分级、有无震颤、帕金森病症状偏重侧、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有无直立性低血压(OH)、是否存在幻觉、是否痴呆。结果 伴RBD组47例,不伴RBD组89例;先发RBD亚组9例,后发RBD亚组38例。伴RBD组较不伴RBD组PD病程长,Hoehn-Yahr分级高,LEDs剂量大,幻觉、OH和痴呆发生率高,MMSE评分低(P<0.05)。伴RBD和不伴RBD组幻觉、OH、痴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后发RBD亚组较先发RBD组的MMSE评分下降、痴呆发生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先发RBD亚组与后发RBD亚组MMSE评分低,痴呆发生率高(P<0.05)。结论 PD运动症状后出现RBD可能是加重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帕金森病便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及全科管理
邵双阳,刘颖,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36): 4626-46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24
摘要535)      PDF(pc) (1068KB)(415)    收藏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由于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特点,因此在全科门诊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帕金森病便秘患者很是常见。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预防和治疗,笔者认为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强调个体化治疗是根本。帕金森病便秘属于共病范畴,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帕金森病及便秘的各自情况及其相互联系,遵循全人全程的理念,制定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及时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氧-针-康”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多巴胺的影响
石强,罗琴,龚亲平,王岗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7): 3460-34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81
摘要440)      PDF(pc) (1126KB)(456)    收藏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D主要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患者运动能力逐渐下降,最终造成生活难以自理。目前药物为干预PD的主要手段。而近年来,除药物治疗以外,非药物治疗干预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针刺、高压氧疗法、康复功能训练等,然而尚未整合成统一的方案。目的 探寻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对PD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P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西药对照组、“氧-针-康”组,每组30例。西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氧-针-康”方案是把多种干预手段融入90 min内的高压氧舱,包括五行音乐疗法、针刺、功能训练等;“氧-针-康”组流程同观察组的“氧-针-康”方案;三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指标为PD评分量表-Ⅲ(UPDRS-Ⅲ)、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稳定极限范围(LOS),以及临床疗效、CRP、DA。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UPDRS-Ⅲ评分、BBS评分、LOS、CRP、DA以及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和“氧-针-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与“氧-针-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治疗PD患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平衡的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DA的丢失,同时还可高效率地融合多种治疗,让治疗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及其与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杨海婷,尤和阳,杨晨,吴蕾*,丁小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 (23): 2901-29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87
摘要465)      PDF(pc) (1020KB)(233)    收藏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终身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PD中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疼痛是困扰最严重的非运动症状,需要临床医生重点关注并给予合理的治疗以此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目的 收集统计并比较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P)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分析疼痛与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及门诊诊治的PD及VaP患者各6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基于评分的King's帕金森疼痛量表(KPPS)收集患者的疼痛信息,分为伴有和不伴疼痛患者。依据HY分级评估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使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VaP患者年龄大于PD患者,病程短于PD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PD患者,体质指数高于PD患者,KPPS评分低于PD患者,UPDRS-Ⅲ评分高于PD患者,疼痛发生率低于PD患者(P<0.05)。VaP疼痛患者年龄大于PD疼痛患者,病程短于PD疼痛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肩背及颈椎所占比例低于PD疼痛患者(P<0.05)。PD患者疼痛部位多见于肩背、腰椎、下肢等,VaP患者疼痛部位多见于下肢及腰椎。所有伴有疼痛的PD患者接受了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为主)缓解其运动症状,伴有疼痛的VaP患者中21例(72.4%)接受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为主)缓解其运动症状。伴有疼痛的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UPDRS-Ⅲ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DQ-39评分高于不伴疼痛者(P<0.05)。伴有疼痛的VaP患者体质指数小于不伴疼痛者,PDQ-39评分高于不伴疼痛者(P<0.05)。结论 PD及VaP患者均易出现疼痛,运动症状、情绪障碍越严重,患者疼痛发生率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疼痛的认识,并对其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认知行为疗法减轻帕金森病患者抑郁或焦虑的Meta分析
张星星,周晨,段宏为,王筱筱,王爱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7): 2084-20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56
摘要424)      PDF(pc) (1558KB)(731)    收藏
背景 抑郁、焦虑等症状是帕金森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在患者所有症状中排名前5名。不仅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传统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易成瘾,心理疗法不良反应少且节省经济成本。认知行为疗法(CBT)是被众多心理疗法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大量研究证实其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效果显著。目的 系统评价CBT减轻帕金森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5月,收集有关CBT治疗帕金森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4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抑郁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1.15,95%CI(-2.18,-0.13),P=0.03〕、焦虑评分〔SMD=-0.80,95%CI(-1.40,-0.21),P=0.008〕、心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SMD=-1.27,95%CI(-1.96,-0.59),P=0.000 3〕较对照组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CBT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后即刻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效果不佳(P>0.05),但可明显改善随访时评价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P<0.05)。结论 CBT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恢复,尤其是治疗结束长期随访的效果,但短期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干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帕金森病疼痛的药物治疗
申雅恋,承欧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16): 2008-20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41
摘要354)      PDF(pc) (2684KB)(487)    收藏
疼痛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患病率从40%~85%不等,疼痛的患者更容易合并其他非运动症状,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归纳总结了帕金森病疼痛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报道和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帕金森病疼痛患者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为完善帕金森病疼痛诊疗规范提出新的
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火针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疼痛患者三例的效果研究
李筱媛,王洪娟,尹爱兵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 (3): 329-3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62
摘要517)      PDF(pc) (1075KB)(477)    收藏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伴发疼痛是困扰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慢性帕金森病伴发疼痛常见于帕金森病患者中晚期,发病机制复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左旋多巴剂量会增加“异动症”风险,使用镇痛药物存在一定用药风险。本文报道火针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不同类型帕金森病伴发疼痛患者3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提示火针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伴发疼痛,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水平研究
赵振华,汪效松,魏振,何莹超,程琼,汪银洲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2): 2720-27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050
摘要313)      PDF(pc) (1091KB)(469)    收藏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40例,根据Hoehn-Yahr(H-Y)分期将其分为早期PD组(n=23)和中晚期PD组(n=17);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与PD患者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浆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DJ-1蛋白水平。结果 3组血浆MDA、8-OHd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血浆MDA水平高于对照组,早期PD组血浆8-OHd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浆DJ-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MDA水平高于健康人群,早期PD患者8-OHdG水平高于健康人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多系统萎缩误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一例报道及诊断思路分析
尹顺雄1*,唐妍妍1,闵连秋2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21): 2638-26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41
摘要422)      PDF(pc) (1639KB)(621)    收藏
多系统萎缩(MSA)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似,两者极易混淆误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MSA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增强临床医生对MSA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帕金森病患者起始用药分析
赵学军,吴蕾*,丁小灵*,牛西远,尤和阳,鲁亚楠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5): 1874-187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38
摘要268)      PDF(pc) (1087KB)(436)    收藏
背景 国内对新发帕金森病(PD)患者起始用药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调查PD患者的起始药物选择,探讨PD患者用药现状。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初次住院治疗的15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发病年龄、发病症状、发病至确诊时间、起始药物选择类型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 单用左旋多巴(LD)型92例,LD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LD+DA)型30例,LD加其他抗PD药物(LD+X)型3例,DA加其他抗PD药物(DA+X)型23例,非LD并非DA型8例。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发病症状PD患者起始药物选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至确诊时间PD患者起始药物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是PD患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D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他抗PD药物的使用率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石源源,王天俊*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14): 1757-176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98
摘要357)      PDF(pc) (1144KB)(609)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对PD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定量磁共振已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其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成为PD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D神经影像学发展、rs-fMRI及rs-fMRI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肠脑轴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何屹,余刚,郑鹏,王昊天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9): 1020-10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007
摘要305)      PDF(pc) (1320KB)(501)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肠道与大脑之间主要依靠神经通路、内分泌途径以及免疫途径进行信息交流。肠神经系统可能作为α突触核蛋白播散的渠道,通过迷走神经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有学者认为PD发病最初可能起源于肠道。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肠脑轴在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D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及解释部分临床表现,并可能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重组慢病毒携带酪氨酸羟化酶对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干预研究
董小林,战丽萍,邬刚,李青芸,魏欢,李建辉,李妍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 (8): 933-93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44
摘要314)      PDF(pc) (2098KB)(433)    收藏
目的 利用携带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对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评估基因疗法对帕金森病症状缓解和黑质神经元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分离、培养和鉴定胎鼠原代神经元,抽提胎鼠原代神经元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克隆大鼠TH(rTH)基因,将rTH基因构建至慢病毒质粒,包装rTH重组慢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法体外检测大鼠成纤维细胞REF中rTH基因表达。通过脑内立体定位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给予Lv-rTH重组慢病毒(Lv-rTH治疗组)、未携带基因的慢病毒Lv-NC(Lv-NC治疗组)及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注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通过阿扑吗啡诱发旋转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进行神经元恢复评分。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了胎鼠原代神经元,成功克隆了rTH基因,并将rTH基因构建至慢病毒质粒,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成纤维细胞REF中均表达rTH基因。3组大鼠治疗前1周自发旋转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治疗0、1、2、3、4、5、6、7、8、9、10周自发旋转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0、1、2、3、4、5、6、7、8、9、10周,Lv-NC治疗组和Lv-rTH治疗组大鼠自发旋转速率较对照组增快(P<0.05);治疗2、3、5、6、8、9、10周,Lv-rTH治疗组大鼠自发旋转速率较Lv-NC治疗组减慢(P<0.05)。Lv-NC治疗组和Lv-rTH治疗组大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Lv-rTH治疗组大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所占比例较Lv-NC治疗组升高(P<0.05)。结论 通过脑内立体定位注射,将表达rTH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递送至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和黑质能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并恢复TH阳性神经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2)
24. 淋巴细胞亚群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蒋森1,高华2,李沛珊3,杨新玲3*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26): 3251-32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26.011
摘要295)      PDF(pc) (3748KB)(439)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细胞亚群与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T、B淋巴细胞亚群与P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09-30。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609例,病例组7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较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WMD=-6.48,95%CI(-8.41,-4.56),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SMD=-0.99,95%CI(-1.27,-0.71),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SMD=-0.17,95%CI(-0.61,0.27),P=0.44〕、B淋巴细胞计数〔SMD=-0.25,95%CI(-0.61,0.12),P=0.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3、CD+4T淋巴细胞可能与PD的发病风险相关,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亚群与PD的发病风险未见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微生物-肠-脑轴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关小雪,承欧梅*,王雨婵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24): 3051-305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4.y11
摘要357)      PDF(pc) (765KB)(667)    收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肠道与大脑的双向调节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提出了微生物-肠-脑轴。微生物-肠-脑轴的失调不仅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本文总结了有关微生物-肠-脑轴与帕金森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分析表明微生物-肠-脑轴的提出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并为未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或降低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1)
26. 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评价进展
徐季超,倪秀石*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 (11): 1398-140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5
摘要347)      PDF(pc) (734KB)(487)    收藏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疾病呈现缓慢进展的趋势。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依靠量表,目前评价的量表可分为普适量表和特异性量表。本文就帕金森病的各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idu(3)
27. 以躯干前屈症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王彦永,马晓伟,刘娜,王华龙,王铭维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20): 2490-24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0.027
摘要358)      PDF(pc) (582KB)(437)    收藏
躯干前屈症(CC)是帕金森病(PD) 较少见的临床表现,临床易漏诊。本文报道了以CC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D患者10例,PD病程5~15年,PD起病至发生CC间隔2~12年,7例患者具有运动并发症,均服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本文探讨了PD患者出现CC的机制,如椎旁肌肉病变、PD药物诱导、轴性或运动性肌张力障碍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其他症状关系的研究
李金虹,钱进,富欣然,徐陶,徐媛,李良媛,张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7): 2002-200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7.004
摘要321)      PDF(pc) (625KB)(374)    收藏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运动障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HAMA评分≥14分或HAMD评分≥20分,满足一项即可入选情绪障碍组,不满足者入选非情绪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定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RLSRS)评定患者日间嗜睡、夜间睡眠情况及不宁腿综合征程度。结果  1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绪障碍组81例(45.0%),非情绪障碍组99例(55.0%)。情绪障碍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情绪障碍组与非情绪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组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帕金森病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曲小丽,余刚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2): 1371-137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2.003
摘要212)      PDF(pc) (531KB)(479)    收藏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是指由帕金森病(PD)所致的对日常生活功能影响很小且没有进展为痴呆的一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对预测帕金森病痴呆(PDD)的风险有潜在价值。随着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对PD-MCI诊断标准的提出,一系列研究应用此标准在PD-MCI发生、发展等方面提供新观点,并对此诊断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本文就PD-MCI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临床亚型特点、诊断、转归、治疗做一综述,提示PD-MCI发病率较高,有多种临床亚型,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研究
梁若冰,雷晶,张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0): 1165-11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3
摘要268)      PDF(pc) (586KB)(370)    收藏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并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0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08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β1-42水平。以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及Hoehn-Yahr(H-Y)分级判断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析血清Aβ1-42水平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性别分层,两组男性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女性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分层,两组≤60岁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岁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民族分层,两组汉族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吾尔族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患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β1-42水平与PD患者病程无相关性(rs=0.06,P>0.05);与UPDRS第Ⅰ部分评分(rs=-0.11,P>0.05)、第Ⅱ部分评分(rs=-0.09,P>0.05)、第Ⅲ部分评分(rs=0.10,P>0.05)无相关性;与H-Y分级呈负相关(rs=-0.25,P<0.05)。结论  PD患者血清Aβ1-42水平较低,血清Aβ1-42水平可能为PD临床诊断中的新型生物学指标,但尚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维吾尔族与汉族帕金森病患者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分析
李桂花,夏欢,杨新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04): 437-44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4.016
摘要460)      PDF(pc) (594KB)(336)    收藏
目的  探讨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新疆伊犁地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流行病学调查中及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PD患者420例为病例组(包括维吾尔族200例、汉族220例),同时选取流行病学调查中及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健康体检者400例为对照组(包括维吾尔族198例、汉族20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和基因测序方法对两组人群进行检测,分析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在420例PD患者和400例健康体检者中,仅出现2例汉族PD患者发生Thr12Met位点杂合变异AG基因型,且2例PD患者均是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未发现有纯合变异AA基因型,维吾尔族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纯合变异AA基因型和杂合变异AG基因型。ATP13A2基因Thr12Met多态性在所有病例组与对照组、维吾尔族病例组与对照组、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维吾尔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组、EOPD组与晚发型帕金森病(LOPD)组、男病例组与女病例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率均极低,且Thr12Me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无明显差异;Thr12Me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民族、发病年龄及性别均为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维生素D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姜艳,刘晓林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22): 2742-274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8
摘要208)      PDF(pc) (458KB)(364)    收藏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在骨骼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肌肉、免疫、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PD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探讨维生素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PD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而且可以为其诊疗过程提供简单、有效的指导。本研究对维生素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P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外周血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水平研究
许晓辉,马聪敏,韩月珍,李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21): 2507-251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1.004
摘要213)      PDF(pc) (479KB)(316)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外周血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免疫反应片段之比(βAPPr)的变化,分析βAPPr与PDD的关系,为PDD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PD)患者124例,按是否合并痴呆分为PDD组59例和对照组65例。评价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βAPPr。结果 PDD组患者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CDR评分、UPDRS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DD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βAPPr(5.43±0.92)低于对照组的(7.88±1.32)(t=6.28,P<0.001)。PDD组患者βAPPr与MoCA评分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能力、延迟回忆能力、定向力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D患者血小板βAPPr较PD患者下降,血小板βAPPr有可能成为PDD诊断的外周血生物学指标之一,外周血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水平有可能为研究PD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谢微嫣,王艺铮,王晓民,贺毅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21): 2555-255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1.013
摘要240)      PDF(pc) (903KB)(315)    收藏
目的 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 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 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辅酶Q10对1-甲基-4-苯基吡啶帕金森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高俊鹏,周子懿,向军,陈依萍,罗恩丽,蔡定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18): 2179-21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8.014
摘要244)      PDF(pc) (999KB)(391)    收藏
目的 探讨辅酶Q10(CoQ10)在不同给药时间窗干预1-甲基-4-苯基吡啶(MPP+)-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标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MPP+黑质内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oQ10预防性给药组、CoQ10治疗性给药组,每组12只。比较4组大鼠行为学(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前肢跨步运动试验、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情况,测定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免疫荧光强度、多巴胺(DA)神经元存活率、线粒体酶复合体Ⅰ(Complex Ⅰ)的活性。结果 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转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22.299,P<0.01;F时间=132.494,P<0.01;F组间=99.994,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前肢跨步运动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0.622,P<0.01;F时间=107.880,P<0.01;F组间=45.621,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281,P<0.05;F时间=120.000,P<0.01;F组间=40.200,P<0.01)。4组大鼠OX-42免疫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0,P<0.01);模型组、CoQ10预防性给药组、CoQ10治疗性给药组OX-42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4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757,P<0.01);Co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高于模型组(q=9.136,P<0.01)。假手术组、模型组、CoQ10预防性给药组、Co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的Complex Ⅰ活性分别为(174.3±27.2)、(93.5±17.0)、(151.3±21.9)、(116.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95,P<0.01);Co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Complex Ⅰ活性高于模型组(q=6.507,P<0.01);Co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Complex Ⅰ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50,P>0.05)。结论 CoQ10预防性给药对MPP+-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omplex Ⅰ活性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新疆地区不同临床分型帕金森病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王艳艳,阿克博塔·阿历戈伐,杨新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7): 775-77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7.011
摘要195)      PDF(pc) (1824KB)(287)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不同临床分型帕金森病(PD)患者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PD患者259例,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农药接触史、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BMI)等。结果  震颤型142例、强直-少动型90例、混合型27例。震颤型、强直-少动型、混合型PD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吸烟史、饮茶史、农药接触史、职业PD患者临床分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文化程度、BMI PD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饮茶史与震颤型有回归关系,年龄、吸烟史与强直-少动型有回归关系,民族与混合型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PD患者以震颤型和强直-少动型为主,不同临床分型PD患者年龄分布不同,汉族、饮茶者较少以震颤型起病,高龄、吸烟者主要以强直-少动型起病,汉族主要以混合型起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研究
王晏雯,乔松,刘小利,蔡苗,李雅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1): 51-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1.014
摘要303)      PDF(pc) (565KB)(337)    收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了解清除Hp治疗对PD患者运动症状波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89例,据微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Hp组和非Hp组。非Hp组采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Hp组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p根除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 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及“开关现象”的“开”、“关”期时间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用UPDRS Ⅳ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UPDRS 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p组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UPDRS Ⅲ评分、UPDRS 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后UPDRS Ⅲ评分、UPDRS 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以增加PD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Hp感染的PD患者行Hp根除治疗可以改善其运动症状,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Delphi法构建帕金森病社区规范管理方案
朱振峰, 何怡婧, 管强, 靳令经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
预出版日期: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