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启保, 罗潇, 陈玲, 曹俊达, 李菊香, 徐劲松, 苏海. 收缩压昼夜变异率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60-3765. |
[2] |
吴文俊, 卫靖靖, 李雪, 任红杰, 于瑞, 彭广操, 朱明军.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方药规律[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87-3795. |
[3] |
贾高鹏, 陈秋雨.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基于CYP2C19相关基因检测[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0): 3779-3786. |
[4] |
韩冰, 杜淑珍, 孟晓雪, 张璐, 陈梓娴, 滕凤玲.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骨膜蛋白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79-2984. |
[5] |
王汝朋, 南京, 胡奕然, 杨升华, 金泽宁.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指数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4): 2985-2992. |
[6] |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3): 2878-2884. |
[7] |
杨继, 张垚, 赵英强, 张秋月.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2): 2750-2761. |
[8] |
沈明妹, 吕俞娇, 张尚博, 周鑫辰, 董姝含, 张卓, 刘永超. 钙敏感受体在心肌损伤中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301-2306. |
[9] |
朱子一, 何贵新, 秦伟彬, 宋惠, 张利文, 唐伟智, 杨斐斐, 刘凌云, 欧阳彬. 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及其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8): 2294-2300. |
[10] |
贺婷, 李佳, 谭文彬. 循环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7): 2101-2112. |
[11] |
黄晓韩, 朱铁英, 彭楠, 高恒波, 田英平, 姚冬奇.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98-1902. |
[12] |
绳菁煜, 刘凡凡, 马梅, 田霖, 刘雨桐, 刘凤敏, 高杉, 于春泉. 冠心病患者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31-1839. |
[13] |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朱莉.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一项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84-1890. |
[14] |
孙沁瑜,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91-1897. |
[15] |
曹干, 邓毅凡, 何胜虎, 张晶.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78-1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