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8, Vol. 21 ›› Issue (1): 98-103.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1

所属专题: 精神卫生最新文章合集

• 专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成年早期个体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关系及面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叶茂盛1,2,金铃1,2,周奕欣1,2,陈晨1,2,周明洁1,2*   

  1. 1.100101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100049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
    *通信作者:周明洁,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mail:zhoumj@psych.ac.cn
  • 出版日期:2018-01-05 发布日期:2018-01-05

  • Published:2018-01-05 Online:2018-01-05

摘要: 目的 了解成年早期(18~35岁)个体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面子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016年北京市某心理医院收治的142例成年早期抑郁患者为观察组,以2016年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356例成年早期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中国人人格量表第2版(CPAI-2)中人格特质的面子维度对两组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面子得分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后,两组心理韧性得分均可以负向预测抑郁得分(b值分别为-0.317、-0.524,P<0.05),两组面子得分对抑郁得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012、0.043,P>0.05);将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纳入回归方程,对照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b=-0.049,P<0.10),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0.088,P<0.05);两组面子得分均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值分别为0.007、0.025,P<0.05)。结论 降低健康个体的爱面子程度,能够缓和其低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风险性,进而有效帮助其预防抑郁症状;降低抑郁患者的爱面子程度,可以提升其高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保护性作用,进而有效帮助其缓解和调整抑郁症状。

关键词: 韧性, 心理;抑郁;面子;成年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