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6年 第19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2016, 19(06):  621. 
    摘要 ( )   PDF for PC (338KB) ( )  
    乳腺肿瘤;筛查;死亡率
    南京,杨水祥
    2016, 19(06):  622-62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1
    摘要 ( )   PDF for PC (645KB) ( )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心血管医师的关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了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有关,但是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不一。对于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应用他汀类药物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但是其心血管事件上的获益大于其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淑辉,张强,杨丽红,杨蕊珂,郑红梅
    2016, 19(06):  628-6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2
    摘要 ( )   PDF for PC (588KB) ( )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经多导睡眠图(PSG)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亲脂性他汀组60例和亲水性他汀组60例。亲脂性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亲水性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均1次/d,睡前口服,连续用药6个月。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患者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SG监测AHI及觉醒次数。结果  治疗前,亲脂性他汀组与亲水性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hs-CRP、NT-proBNP水平、LVEF、LVEDD、AHI、觉醒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亲水性他汀组患者TG、TC水平较亲脂性他汀组降低(P<0.05),AHI、觉醒次数较亲脂性他汀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LDL-C、ALT、AST、Scr、hs-CRP、NT-proBNP水平、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s-CRP、NT-proBNP水平、LVEDD、AHI、觉醒次数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LT、AST、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及睡眠呼吸指标,亲水性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水平方面优于亲脂性他汀类药物,而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在改善睡眠呼吸指标方面优于亲水性他汀类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舍予,侯清涛,田浩明
    2016, 19(06):  633-63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3
    摘要 ( )   PDF for PC (612KB) ( )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药物之一,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不同阶段,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本文系统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客观评估他汀类药物在非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侯清涛,李舍予,田浩明
    2016, 19(06):  639-64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4
    摘要 ( )   PDF for PC (568KB) ( )  
    慢性肾脏病所致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而在透析患者中使用调脂药物一直备受争议,目前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尚未证实他汀类药物能使透析患者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对肾移植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也因缺少大样本研究数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部分观察性研究,就他汀类药物对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星,吴锦丹,吴秋霞,蒋兰兰,沈赟,张文礼,罗勇,袁璐,许向红,陈颖越,马建华
    2016, 19(06):  644-6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5
    摘要 ( )   PDF for PC (540KB) ( )  
    目的  研究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急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予胰岛素泵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泵治疗,禁酒结束第1天与第2天17:30随晚餐分别饮用等量的矿泉水和白酒,饮用矿泉水和白酒者次日检测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根据患者饮酒后24 h是否出现低血糖分为无低血糖组(25例)和低血糖组(15例)。结果  患者饮水后MDA、sICAM-1水平与饮酒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水后MDA水平低于无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饮水后sICAM-1水平、饮酒后sICAM-1水平与无低血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低于饮水后(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高于饮水后(P<0.05)。结论  随餐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的急性影响随血糖水平而异,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适量饮用白酒可能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则不建议饮酒,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袁彬,何胜虎,冯凯,沈巍,江武,邱炜炜,季小波,蒋敏勇,祝兴超,黄辉,高永兴
    2016, 19(06):  648-6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6
    摘要 ( )   PDF for PC (518KB) ( )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及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男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高血压分级为1~2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各80例。奥美沙坦酯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d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口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功能和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性功能评定按照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勃起功能、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性欲、总体满意度分值评价男性性功能。结果  奥美沙坦酯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各有5例患者因血压持续不达标而退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2、0.811,P>0.05)。治疗前两组勃起功能、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性欲、总体满意度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交满意度、达到高潮能力、总体满意度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勃起功能、性欲评分均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勃起功能、性欲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两组治疗后E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7,P=0.094)。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ED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ED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94)。治疗前两组睾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睾酮水平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睾酮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能提高男性高血压患者睾酮水平,改善性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田雨,李俊霞,田原,刘冠伊,王化虹,刘新光
    2016, 19(06):  652-657,66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7
    摘要 ( )   PDF for PC (815KB) ( )  
    背景  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上升,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内镜随访的3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发生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为结局事件,以患者的病程为时间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13例发生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2例、克罗恩病1例;腺瘤样病变或肿物(ALM)10例、异型增生相关病变或肿物(DALM)3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疾病活动程度和疾病复发情况与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有回归关系(P<0.05);性别、起病年龄、结肠癌家族史、吸烟、病变范围和接受至少2年以上的5-氨基水杨酸(5-ASA)/柳氮磺胺吡啶(SASP)维持治疗与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无回归关系(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无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者、中度活动者及疾病偶发患者的累计生存率高于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者、重度活动者及疾病频发/持续活动患者(χ2值分别为4.631、7.382、13.438,P值分别为0.031、0.007、<0.001)。10例ALM患者中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1例多发ALM患者行全结肠切除;3例DALM患者1例行全结肠切除,2例因病情较重或全身情况差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隆起型异型增生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影响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疾病活动程度和疾病复发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左杏果,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
    2016, 19(06):  658-66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8
    摘要 ( )   PDF for PC (770KB) ( )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有无重度贫血、血β2微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低蛋白血症、血钙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骨病分级(MBD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有无复杂核型(G显带核型分析)、有无淀粉样变、有无肾损伤、有无截瘫及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有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时间1.0~180.0个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及采用生存曲线分析DS分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19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的预后。结果  202例MM患者中53例(26.2%)达到CR,96例(4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例(14.4%)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1%。截至随访时间死亡120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0.6%、36.1%、7.6%。OS为1.0~180.0个月,中位OS为51.0个月;PFS为1.0~91.0个月,中位PFS为38.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OS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重度贫血、复杂核型、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PFS有回归关系(P<0.05)。不同DS分期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不同DS分期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37及32.2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重度贫血〔32%(8/25)与6.2%(11/177),χ2=0.512,P=0.039〕、有无淀粉样变〔66.7%(4/6)与7.7%(15/196),χ2=11.460,P=0.007〕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β=2.178,SE=0.915,Wald χ2=5.669,P=0.017,OR=8.826,95%CI(1.470,53.002)〕。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M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高龄、合并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的患者预后较差,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期,ISS分期较DS分期更有预测预后的意义,合并淀粉样变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大。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对预测患者预后有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慧芸,王烨,姜盈缨,金丽茵,刁洁华,徐世荣,宋道平
    2016, 19(06):  666-67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09
    摘要 ( )   PDF for PC (634KB) ( )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 〔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44例为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9例为稳定性冠心病组,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本社区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体检健康者136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规则治疗1年,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和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及1年后检测血清 Lp(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TC、L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后Lp(a)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Lp(a)、LDL-C水平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TC、HDL-C、TG水平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Lp(a)、TC、LDL-C、T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TC、LDL-C水平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Lp(a)水平与TC、LDL-C、HDL-C、TG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Lp(a)水平变化与TC、LDL-C、HDL-C、TG水平变化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结论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患者和体检健康者,Lp(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Lp(a)与其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未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江罗佳,秦晓华,黄翀,房向东,涂卫平
    2016, 19(06):  672-67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0
    摘要 ( )   PDF for PC (762KB) ( )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E1组):未加任何刺激物;rHuEPO对照组(E2组):rHuEPO终浓度为20 U/ml;人纯化清蛋白诱导组(E3组):人纯化清蛋白终浓度为5 mg/ml;E4组:加人纯化清蛋白(5 mg/ml)和rHuEPO(5 U/ml);E5组:加人纯化清蛋白(5 mg/ml)和rHuEPO(10 U/ml);E6组:加人纯化清蛋白(5 mg/ml)和rHuEPO(20 U/ml);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的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组(E7组):加ROCK抑制剂Y27632(10 μmol/L),30 min后加人纯化清蛋白(5 mg/ml)。采用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刺激16、24、48、72 h时各组细胞增殖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RhoA、ROCK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结果  16 h时,各组细胞增殖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时,各组细胞增殖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6组高于E1组、E2组,E4~E6组高于E3组,E7组低于E3组,E5组、E6组高于E4组,E6组高于E5组(P<0.05)。各组RhoA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6组高于E1组、E2组,E4~E6组低于E3组,E5组、E6组低于E4组,E6组低于E5组(P<0.05)。各组ROCK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6组高于E1组、E2组,E4~E7组低于E3组,E5组、E6组低于E4组,E6组低于E5组(P<0.05)。各组α-SM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5组高于E1组、E2组,E4~E7组低于E3组,E5组、E6组低于E4组,E6组低于E5组(P<0.05)。各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6组低于E1组、E2组,E4~E7组高于E3组,E5组、E6组高于E4组,E6组高于E5组(P<0.05)。各组F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3~E5组高于E1组、E2组,E4~E7组低于E3组,E5组、E6组低于E4组,E6组低于E5组(P<0.05)。E3组、E4组、E5组、E6组RhoA mRNA与ROCK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人纯化清蛋白能诱导HK-2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进而发生RIF,而rHuEPO通过阻断EMT的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RIF发生,且在一定范围内rHuEPO水平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晓蕾,赵志钢,骆方军,朱涛辉
    2016, 19(06):  678-68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1
    摘要 ( )   PDF for PC (681KB) ( )  
    目的  检测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阳性率,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患者35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BASDAI>4)21例和稳定组(BASDAI≤4)14例,另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分析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5),与C反应蛋白(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A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BASDAI、ESR、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浙江省丽水市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增加,CD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在AS活动期明显增加,与疾病的炎性反应指标相关,可能在AS的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贾勇,梅祎祎,盛楚乔,潘雅洁,程增霞,程繁银
    2016, 19(06):  683-6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2
    摘要 ( )   PDF for PC (670KB) ( )  
    目的  了解≥55岁城市居民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各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人口比例和经济水平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县6个行政区22个街道41个社区随机抽取≥55岁丹东市常住居民(在本地累计居住时间≥6个月)4 903人作为调查对象,剔除信息不全等问卷,有效问卷4 571份,有效率为93.23%。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检出情况等,包括9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慢性颈/腰椎病、心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型糖尿病、脑卒中、抑郁症、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癌症。结果  丹东市≥55岁居民4 571人,其中慢性病检出人数2 337人,检出率为51.13%。高血压检出率为38.63%(1 766/4 571)、慢性颈/腰椎病检出率为13.08%(598/4 571)、心脏病检出率为11.62%(531/4 571)、COPD检出率为8.40%(384/4 571)、2型糖尿病检出率为5.82%(266/4 571)、脑卒中检出率为5.78%(264/4 571)、抑郁症检出率为3.13%(143/4 571)、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2.58%(118/4 571)、癌症检出率为2.36%(108/4 571)。女性高血压、心脏病、2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抑郁症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慢性颈/腰椎病、COPD、脑卒中、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癌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患有慢性病2 234人,占48.87%;患有1种慢性病1 010人,占22.10%;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880人,占19.25%;同时患有3种慢性病384人,占8.40%;同时患有4种及以上慢性病63人,占1.38%。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1 327人,慢性病共病检出率为29.03%,女性慢性病共病检出率高于男性〔31.45%(734/2 334)与26.51%(593/2 237),P<0.05〕。慢性病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与慢性颈/腰椎病、心脏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抑郁症、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P<0.05);慢性颈/腰椎病与心脏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P<0.05);心脏病与脑卒中、抑郁症相关(P<0.05);脑卒中与抑郁症相关(P<0.05);COPD与抑郁症相关(P<0.05);2型糖尿病与脑卒中、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P<0.05);抑郁症与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关(P<0.05);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与癌症相关(P<0.05)。结论  丹东市≥55岁居民慢性病检出率较高,且慢性病共病检出率较高,多种慢性病存在相关关系。慢性病共病现象研究对我国社区医疗卫生综合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共病的深入研究,干预共享行为危险因素,可以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蕾,巧丽番·阿力哈孜,陈凤辉,程祖亨,邱长春,玛依拉·吾甫尔
    2016, 19(06):  688-6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3
    摘要 ( )   PDF for PC (707KB) ( )  
    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长寿成为人类长久的追求,而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则是其重要措施。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  2015年1-3月简单随机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2个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人群共562例及61个维吾尔族非长寿家系人群共608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水平并计算血压异常检出率。结果  自然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6和0.401,P<0.001);非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9和0.415,P<0.001)。自然长寿家系血压异常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365,P<0.001);非长寿家系血压异常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468,P<0.001)。自然长寿家系男性舒张压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女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0~<10岁、40~<50岁舒张压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50~<60岁、60~<70岁、70~<80岁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80~<90岁收缩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非长寿家系,尤其在女性及50岁及以上更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峰,郑仿,闫家文,赵书晓,黄新,马林枫,郑艺,钟新兰,赵军辉,伍松合
    2016, 19(06):  693-69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4
    摘要 ( )   PDF for PC (757KB) ( )  
    目的  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25只)和模型组(65只),A组随机取20只,模型组在验证造模成功后随机取60只,模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进一步分为对照组(B组,20只)、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C组,20只)、非那雄胺片组(D组,20只)。A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之后B组大鼠0.9%氯化钠溶液灌胃,C组大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溶液灌胃,D组大鼠非那雄胺片溶液灌胃。于末次灌胃治疗结束24 h后进行前列腺组织标本采集。记录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FGF表达水平。结果  B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大于A组(P<0.05);C组、D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小于B组(P<0.05)。B组、C组、D组VEGF、bFGF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VEGF、bFGF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进而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增生指数,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先庚,刘祥敏,龙芋君,蒋晓静,彭思涵,张辉
    2016, 19(06):  698-70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5
    摘要 ( )   PDF for PC (597KB) ( )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孕鼠子代行为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3月选取SD 大鼠(90日龄左右),按雌∶雄=2∶1 比例随机合笼交配,将初次交配成功的36只雌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PTSD组、中药组,每组12只。PTSD组和中药组大鼠于孕中期(妊娠第7~13天)进行PTSD造模。空白组和PTSD组正常实验条件下常规饲料喂养,中药组造模同时予以金匮肾气丸饲料至分娩。子鼠出生24 h内,测量身长、尾长。子鼠出生第30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计算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OE%)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OT%)。子鼠出生第30天采集股动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5-HT水平。结果  3组子鼠出生当天身长、尾长及出生第30天OE%、OT%、血清5-H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SD组子鼠出生当天身长、尾长及出生第30天OE%、OT%、血清5-HT水平低于空白组和中药组(P<0.05);空白组与中药组子鼠出生当天身长、尾长及出生第30天OE%、OT%、血清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匮肾气丸可纠正PTSD孕鼠"胎损"引起的子鼠生长发育迟缓及行为学改变,改善子鼠5-HT 水平,降低应激损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丁卓玲,邓明凤,唐元艳,黄俊,陈永玲,张利铭
    2016, 19(06):  702-7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6
    摘要 ( )   PDF for PC (570KB) ( )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减量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简称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2例,以DAC联合方案治疗〔第1~5天地西他滨20 mg·(m2)-1·d-1 ,静脉滴注;第6~8天米托蒽醌8~12 mg/m2,静脉滴注;第6~8天、第10天阿糖胞苷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细胞遗传学变化:染色体异常率、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记录患者生存状况(自治疗结束随访至2013年12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经1个疗程DAC联合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33.3%)、部分缓解(PR)3例(25.0%)、未缓解(NR)5例(41.7%),缓解总有效率(ORR)为58.3%(7/12)。5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41.7%)患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为60.0%(3/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结论  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耐受性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楼正才,陈华英,吴小洪
    2016, 19(06):  706-7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7
    摘要 ( )   PDF for PC (628KB) ( )  
    目的  比较高剂量、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鼓膜创伤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耳鼻咽喉科门、急诊收治的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次接诊时鼓膜创伤性穿孔大小及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85例和高剂量组83例。低剂量组给予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1次/d,2~3滴/次(0.10~0.15 ml);高剂量组给予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1次/d,5~6滴/次(0.25~0.30 ml)。随访至鼓膜创伤性穿孔愈合或治疗3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穿孔时间、脓性耳漏发生率、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3个月后,168例患者中11例失访。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穿孔时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脓性耳漏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愈合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穿孔、大穿孔患者穿孔时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穿孔、大穿孔患者脓性耳漏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愈合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15例继发脓性耳漏的中穿孔患者,13例(86.7%)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4±4.7)d;13例继发脓性耳漏的大穿孔患者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1±5.3)d。结论  每天持续小剂量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维持鼓膜潮湿环境足以引起鼓膜创伤性穿孔愈合,避免脓性耳漏;大剂量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引起的鼓膜水样环境反而引起脓性耳漏,延长愈合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蔡耿喜,卢绮思,刘情,姚广裕,陈路嘉,叶长生
    2016, 19(06):  710-71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8
    摘要 ( )   PDF for PC (643KB) (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t-AL)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并分析2009-2014年南方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癌t-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使用了蒽环类药物,8例使用了环磷酰胺,5例接受过放疗,9例患者均使用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位潜伏期为23个月;7例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和2例治疗后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发现11q23、21q22、t(8;21)、t(15;17)等染色体平衡异位,发现AML1/ETO(+)、PML/RARα(+)、MLL(+)分子遗传学异常。8例患者接受化疗,3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9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2个月,3年生存率为44.4%;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31个月;2例HSCT成功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4个月,3年生存率为100.0%。结论  乳腺癌患者接受烷化剂、蒽环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发生t-AL,且以t-AML为主,常合并多种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异常;t-AL治疗以化疗为主,HSCT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t-AL患者预后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少灵,邹亚伟,翟莺莺
    2016, 19(06):  715-71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19
    摘要 ( )   PDF for PC (661KB) ( )  
    目的  分析白血病与非白血病患儿重症肺炎临床诊治差异,以提高儿童重症肺炎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91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患有白血病将患儿分为白血病组(30例)和非白血病组(61例)。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结果  白血病组患儿以发热、气促为主要症状,大多缺乏其他症状及阳性体征;并发症以口腔炎、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颅内感染为主;病原学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白菌为主;血常规检查大多数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分析以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为主,Ⅰ型呼吸衰竭及Ⅱ型呼吸衰竭各6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样高密度影;治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3.3%,死亡2例,病死率为6.7%。非白血病组患儿多有咳嗽、发热、气促、喘息表现,出现症状、阳性体征较多;并发症以脓胸、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为主;病原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血常规检查大多数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CRP水平升高;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分析以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为主,Ⅰ型呼吸衰竭8例,Ⅱ型呼吸衰竭5例;胸部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侧肺局部斑片状实变影;治愈5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5.1%,死亡3例,病死率为4.9%。结论  白血病与非白血病患儿重症肺炎临床表现、病原学、治疗有很大区别,早期认识发病的高危因素,正确处理白血病化疗时并发的感染,是化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勇,纪华安,蒋延英
    2016, 19(06):  720-7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0
    摘要 ( )   PDF for PC (709KB) ( )  
    目的  探讨砷角化病患者的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砷角化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掌跖角化过度,12例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点状、疣状、皮角样、角化斑片样皮损,其中6例出现鲍温病、6例出现鳞状细胞癌、2例出现反复难愈性皮肤溃疡,11例患者出现皮肤疣状增生物,8例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加深,6例患者指、趾甲变色,部分伴有白色横纹,6例患者出现瘙痒、针刺样疼痛等症状,3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4例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症状;18例血砷及尿砷水平均升高,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下降,2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升高;掌跖角化区域皮损病理学检查可出现多样性变化;二巯基丙磺酸钠、阿维A治疗有效,伴发鲍温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行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较低。结论  砷角化病患者少见且接触途径多样,皮损特点及皮肤临床表现多样化,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皮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药物联合手术治疗预后较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专题研究
    李娜,孙先勇
    2016, 19(06):  724-7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1
    摘要 ( )   PDF for PC (700KB) (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的首要致盲疾病。5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尽管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对AM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但由于该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其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同时也无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近几年AM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指出AMD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量的调节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对于AM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需大量研究加以证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家立,王东洋,伍亮,张洪安
    2016, 19(06):  729-7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2
    摘要 ( )   PDF for PC (586KB) ( )  
    由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下腰痛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无明确的定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就国内外文献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今后能够制定高效、合理的诊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鑫,刘阳,吕晓楠,李国强,李国锋,魏路清
    2016, 19(06):  733-73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3
    摘要 ( )   PDF for PC (722KB) ( )  
    背景  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  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14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15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类型(术后、内科疾病、创伤)、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VAP发生率、VAP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无VAP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高的APACHEⅡ评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亦是VAP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艳,张小宁,茹姗
    2016, 19(06):  738-7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4
    摘要 ( )   PDF for PC (719KB) ( )  
    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0例为前庭性偏头痛组,后循环缺血〔包括小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例为后循环缺血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冷热试验。结果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病变侧前庭-眼动反射(VOR)慢相的增益值低于正常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VOR慢相的增益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3组VOR慢相的增益值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P<0.05);前庭性偏头痛组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P<0.01)。3组冷热试验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P<0.01)。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视频头脉冲试验可用于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洪磊,徐旭娟,陆凤英,许旸晖
    2016, 19(06):  743-74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6.025
    摘要 ( )   PDF for PC (467KB) ( )  
    目前置入有创动脉留置针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操作过程中会有血液回流,污染管道。本研究组研制了一种改进后有创动脉留置针,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利用监护仪上的有创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引导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加操作者的信心,极大增加操作成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