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年评价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开展10余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中国流动人口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基于2015—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指标,结合秩和比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档。
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各省Ci值在0.217~0.759。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指标分别是健康档案建档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体检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0~6岁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产后28 d内访视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健康教育服务接受率、早孕建册率、基本免费避孕药具发放覆盖率、基本免费避孕手术服务率、住院分娩率。结合秩和比法将评价结果分为4档,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次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别为2个、15个、12个和2个,地区评价结果呈现出"中部>西部>东北>东部"的特点。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和省际差距,各地需加强流动人口健康建档、高血压及糖尿病管理、老年人和儿童体检等薄弱服务项目,尤其是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及部分超大城市亟需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辖区居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若能将康复服务精准对接至有需求的人群,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在基层"的功能定位,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的对策思考,提出基层机构在服务提供上可推进个体健康管理与临床康复无缝衔接,在服务协作上可建立全科医生模式下的社区康复、组建"康复-公卫"联盟、制订个性化家医签约服务包等协作机制,在服务筹资上可充分探讨现有筹资来源的整合支付,以期为基层机构康复职能的拓展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全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国民医疗经济负担持续降低的长远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健康体检服务对老年健康异常状况检出的贡献及老年人对体检结果的获悉情况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了解≥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超重肥胖、贫血、脂肪肝、胆结石或胆囊炎几种常见病的异常检出情况。
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我国东、中、西部的3省5市2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前来就诊的≥65岁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本年度体检结果不详者),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人群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老年人(不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高血压老年人、糖尿病老年人3类,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健康体检异常检出情况)。
3 018例老年人中,2 033例(67.36%)自报健康体检异常。不同居住地类型、人群类型、所在地区、户口类型老年人自报健康体检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18例老年人中,1 174例(38.90%)自报检出血压异常,747例(24.75%)自报检出血糖异常,719例(23.82%)自报检出血脂异常,445例(14.74%)自报检出脂肪肝,393例(13.02%)自报检出超重肥胖,238例(7.89%)自报检出胆结石或胆囊炎,60例(1.99%)自报检出贫血。49.13%的已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年度体检中的血压值异常,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率为50.87%;糖尿病老年人在体检中血糖异常率为60.48%,糖尿病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率为3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老年人血压异常检出率是一般老年人的2.57倍〔95%CI(2.01,3.29)〕,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是一般老年人的1.64倍〔95%CI(1.29,2.08)〕、1.42倍〔95%CI(1.10,1.84)〕,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一般老年人的2.79倍〔95%CI(1.94,4.00)〕、2.64倍〔95%CI(1.80,3.87)〕,高血压老年人脂肪肝检出率分别是一般老年人的2.10倍〔95%CI(1.55,2.85)〕,而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贫血检出率则是一般老年人的0.25倍〔95%CI(0.13,0.47)〕、0.47倍〔95%CI(0.25,0.86)〕;农村老年人的血脂异常、胆结石或胆囊炎检出率分别是城市老年人的0.76倍〔95%CI(0.64,0.90)〕、1.32倍〔95%CI(1.01,1.73)〕(P<0.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人体检项目对老年人早发现、早知晓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3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该人群对干预实践的反馈,对于推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评受益率与满意度,为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式,于2019年11—12月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5市10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抽取2 419例≥35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般人口学信息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情况。
86.26%(2 072/2 402)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所接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其健康改善具有帮助。分别有97.15%(2 349/2 418)、94.09%(2 275/2 418)、88.16%(2 129/2 415)、87.81%(2 118/2 412)、61.36%(1 469/2 394)、95.04%(2 297/2 417)、83.67%(2 013/2 406)、82.34%(1 981/2 406)、95.53%(2 310/2 418)的高血压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护人员服务水平、体格检查、健康教育、中医药治疗、随访服务、高血压并发症筛查、血压控制效果及总体服务表示满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在基层首次发现血压异常、过去1年内接受不同随访服务次数的高血压患者的自评获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是否在基层首次发现血压异常、过去1年内接受不同随访服务次数的高血压患者总体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评受益率及满意度较高,应注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提供及城乡同质化,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开展十余年。因此评估该项目实施十年(2009—2019年)的效果和尚存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义重大。本文参照Donabedian质量理论,从项目目标、项目内容、运行机制、实施过程、产生效果等方面,总结并分析当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从六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为:基于科学论证,动态调整项目;建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适时修订项目规范,促进服务提质增效;逐步推进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价考核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加强服务协同;建立科学、长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测机制。以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参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全体人群为对象,从国家层面做出的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2019年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10周年,本文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十年效果评估项目,从全民健康覆盖、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重大制度性创新四个方面,总结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意义;同时,梳理出项目取得成功的几项主要经验,包括: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稳步提高的财政支持力度、项目实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倡和鼓励因地制宜的地方探索、坚持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五个方面;从历史性视角,通过对由中国政府主导的这一重大惠民工程的成果加以总结,以期向国内外展示新时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中国道路、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是我国新医改的重要举措,自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后,其服务经费与服务项目不断扩增,由于涉及指标较多,覆盖面较广,探寻科学、客观、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方法十分必要。
探索适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质量评价为调整相关政策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2019年2—4月,采用多阶段立意抽样方式从Z省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共选取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评价对象,记为机构A~X。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秩和比法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参考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选取12项评价指标)。
在TOPSIS法评价中,Ci值排名前三名的为A(0.917 4)、C(0.875 9)和G(0.787 9),Ci值排名后三名的为I(0.414 2)、W(0.413 7)和N(0.407 7)。在秩和比法评价中,RSR值排名前三名的为A(0.890 6)、G(0.765 6)和C(0.711 8),RSR值排名后三名的为V(0.381 9)、W(0.362 8)和K(0.357 6)。根据模糊集理论,将W1Ci+W2RSR值进行排序,依据"择多原则",排名前三名的分别为A、C和G,排名后三名的分别为I、K和W,这与TOPSIS法和秩和比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TOPSIS法和秩和比法模糊联合得到的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两者联用能克服单一使用TOPSIS法或秩和比法的局限性,适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推广应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至今已开展10余年,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最大范围的人群干预实践,了解这一人群干预实践的利用情况及其管理效果非常重要。
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管理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5个市10个区/县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的1 527例≥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健康管理效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报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34%(1 375/1 522),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率为52.80%(725/1 373),规范血糖检测率为83.69%(1 262/1 508),规范随访率为90.18%(1 377/1 527),最近1次随访中入户随访和就诊时随访比例分别为29.24%(443/1 515)和61.06%(925/1 515)。管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居家自测血糖率为53.57%(818/1 527),最近6个月规范服药率为89.26%(1 363/1 527),最近1次随访时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996/1 527),总体服务满意度为95.15%(1 453/1 527)。在年龄≥65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患者的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过去1年随访次数患者的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中医药服务接受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64岁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随时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情况、过去1年接受中医药服务情况、过去1年血糖检测次数及过去1年随访次数的患者过去1年自测血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随时查看健康档案情况患者的血糖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最近1次随访形式不同的患者的总体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影响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社区的健康管理活动,其规范实施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