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3
P. 133
·166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对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程度劣于常规护理,且与接受跑 要原因为因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样本量未达到最优标准、
步机训练或于休闲中心接受运动训练的患者相比,TR 患者的 纳入研究数量不足等因素致使证据体质量评级遭降级(导致
步行能力也较差,这可能是由于 TR 训练强度不足造成的。也 降级的因素主要为一致性、精确性和发表偏倚)。以上分析
可能意味着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恢复而言, 表明,目前诸多研究存在方案设计不严谨、分析不全面等缺陷,
“面对面”康复才是理想模式,其更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且有关 TR 技术在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并有助于最大化地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需求,研 研究样本量也不足,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原
究者需要进一步验证 TR 对“面对面”康复是否具有补充作用 始研究,尤其是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为 TR 的推广提供
或替代作用。此外,加拿大依托美国心脏病与脑卒中基金会 更好的证据支持。
开展的“脑卒中远程康复计划”系列研究得出的结果也与本 3.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TR 领域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其具
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其同样发现 TR 治疗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结果显示,TR 可作为“面对面”
复的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康复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27] 。 康复治疗或常规护理的替代或补充疗法。目前,国内有关 TR
目前,TR 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的速度较为缓慢,该领域也 应用于卒中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仍较为缺乏。现有研究多
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 TR 实施需要配备的基 侧重于探讨 TR 对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大多数研
础设施和专用资源,TR技术的可接受性、可用性,TR成本效益、 究仅利用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的量表评定 TR 对促进卒中后患
[28]
数据保护等) ,且现有 TR 相关的干预性研究在研究方案(干 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缺乏对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免疫
预技术的选择、干预强度、持续时间与频率等)的设计上存 学指标、生物标志物(如表面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认知
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均导致不同原始研究、二次研究(系 性电位 P300、磁共振影响标志物及与机体神经损伤与修复相
统评价 /Meta 分析)的效应量之间有明显的异质性。本研究仅 关的免疫学检测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的观察,并且少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纳入研究进行了分析,且纳入研究的方法 有研究者探讨“通信 / 计算机技术”(如电话、视频会议)与“远
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需谨慎看待本研究的结果。 程感知与控制 / 虚拟现实技术”(如可穿戴传感器、康复机器
3.2 TR 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Meta 分析 人)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 TR 治疗的可接受性和可用性等。
的方法学质量有待于提高 AMSTAR 2 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 未来一方面应鼓励研究者在开展 TR 相关的干预性研究时加强
入的 10 项系统评价 /Meta 分析方法学质量偏低,条目 2、7、 对客观生理指标、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关注程度,以更为客
10、15 存在报告信息缺失。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1)为降 观、全面深入地探究 TR 对卒中后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机
低系统评价 /Meta 分析的偏倚风险,加强分析的严谨性和规范 制;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设计方案,扩大样本量,控制偏倚风
性,应基于现有平台对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进行注册,并将计 险,以确保充足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出现,进而为科学、
划方案公开;(2)为避免研究者在筛选、纳入研究时受自身 规范的高质量系统评价的开展奠定基础,并为推进研究成果
的倾向性影响,研究者应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并对排除理由进 的临床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行充分阐释;(3)考虑到商业赞助对研究者开展研究的影响, 3.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1)本研究仅纳入了中、英文文献,
研究者应注明研究的经费来源;(4)考虑到由不同研究者制 可能遗漏了部分以其他语言为媒介的研究;(2)由于纳入研
定并实施的干预策略在干预技术选择、干预强度、持续时间、 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故本研究未能对效应量进行合并分
频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不同的研究之间存在异 析;(3)TR 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有关 TR 应用
质性,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研究者须选用合适 于卒中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被纳入
的效应量和统计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并对存在的异质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性予以矫正并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5)当同时存在不同偏 作者贡献:李琪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撰写、
倚风险的研究时,研究者应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 英文的修订;高静负责文章的可行性分析;苏凯奇负责
法分析偏倚风险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 文献 / 资料收集;李瑞青负责论文的修订;冯晓东对文
3.3 TR 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Meta 分析 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的证据强度偏低 尽管从现有系统评价 /Meta 分析的主要结论
本文无利益冲突。
来看,TR 应用于卒中后功能康复的疗效与“面对面”康复治
参考文献
疗或常规护理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根据 GRADE 系统对单个
[1]PANDIAN J D,GALL S L,KATE M P,et al. Prevention of
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时,则发现“日常生活活动能 stroke:a global perspective[J]. Lancet,2018,392(10154):
力”“平衡功能”2 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极低”至“中”, 1269-1278. DOI:10.1016/S0140-6736(18)31269-8.
“生活质量”“抑郁症状”2 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运 [2]CHEN Y,ABEL K T,JANECEK J T,et al. Home-based
动功能”“言语功能”2 个结局指标的证据水平为“极低”至 technologie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低”,这也提示 TR 的真实临床疗效可能与预期效应之间存 Med Inform,2019,123:11-22. DOI:10.1016/j.ijmedinf.2018.12.001.
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10 项系统评价 /Meta 分析纳入的原始 (参考文献 3~28 请扫描本文二维码获取)
研究未对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及选择性报告等方面的 (收稿日期:2021-10-22;修回日期:2022-03-28)
内容进行(清楚地)描述导致设计方案的偏倚风险较高;次 (本文编辑:陈俊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