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1
P. 9
·13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行远程指导的家庭肺康复较院内肺康复更可取的证 以,建议心肺功能较差、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
据。肺康复可以改善 COPD 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 COPD 患者采取间歇训练的方式,以患者较为适应的
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可以减少近期(≦ 4 周)急 训练方式和强度进行。
性加重再入院率,且可以改善焦虑和抑郁 [5] 。英国 临床上,对大多数心肺功能较好的 COPD 患者,
胸科协会(BTS)建议伴活动受限〔改良版英国医学 可以以耐力训练、抗阻力 / 力量训练为主,间歇训练
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 2 分〕的 为辅。而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则应以间歇训练
COPD 患者行肺康复治疗,推荐患者于出院后 1 个月 为主,耐力训练、抗阻力 / 力量训练为辅。GOLD 指
内开始治疗并至少持续 6 周,每周至少开展 2 次审 南新增了对无慢性低氧血症而仅在运动后出现血氧
查评估 [12] 。GOLD 指南指出,B、C、D 组 [4] 患者 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可以在运动期间增加氧供以提
均可考虑实施肺康复,但其禁忌证包括存在运动风 高运动耐力的内容。其中对于长期氧疗(LTOT)的
险(如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不利因素(如严重关节 GOLD 3~4 级 COPD 患者在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时,
炎) [5] 。本课题组建议,符合 BTS 和 GOLD 标准的 GOLD 指南建议采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吸入治
COPD 患者均可于出院后 1~2 周,在医生指导下开始 疗(high-flow nasal therapy,HFNT)即通过鼻腔以
肺康复治疗,以 6~8 周为 1 个疗程并终身坚持。拟 20~60 L/min 的流速吸入湿化的空气 - 氧气混合物〔吸
行肺康复的每位患者均需进行呼吸功能、运动耐力、 入氧浓度(FiO 2 )<30%〕。研究表明,运动期间给
合并症以及认知语言 - 心理社会问题等的评估。 予 HFNT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GOLD 3~4 级 COPD 患
3.1 运动训练 据 BTS 成人肺康复质量标准,肺康 者的呼吸肌负荷和呼吸频率,延长呼气时间 [5] 。因
复计划首先应包括有监督、个体化、循序渐进的运 此,本课题组建议,长期氧疗的 GOLD 3~4 级 COPD
动训练。运动耐力是健康状况损伤的评价指标和疾 患者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辅助给予 HFNT。如果条件允
病预后的预测因子 [13] ,开始运动训练前可利用 6 分 许,对于 mMRC 评分≥ 2 分的其他患者也可考虑给
钟步行测试(6-MWT)、穿梭步行测试(SWT)或 予 HFNT。
心肺运动测试(CPET)对其进行评估。 3.2 替代性运动训练 目前替代性运动训练在肺康
3.1.1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也称适应性训练,是肺康 复中显现了一定益处,但研究还不够全面充分,尚
复中最常用的训练模式,包括下肢和 / 或上肢训练, 待更多研究证据支持。
其中骑脚踏车(固定式)、跑步(跑步机)或步行 3.2.1 呼吸再训练 呼吸困难患者多存在不利于肺
等下肢训练是大多数肺康复项目的核心,能够在一 通气和肺换气的浅快呼吸,而降低呼吸频率和延长
定程度上改善 COPD 患者的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和生 呼吸时间的呼吸再训练具有潜在益处。研究表明,
活质量 [11] 。另有研究表明,持续 12~15 个月的下肢 瑜伽和吹笛样呼吸法可增加潮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训练还具有降低 COPD 急性加重风险的潜在作用 [5] 。 并减轻呼吸困难 [15] 。为期 4 周的有监督的膈式呼吸
进行耐力训练时,患者需佩戴测力仪(手臂或腿部), 能够改善呼吸困难、增加 6-MWT 距离 [16] 。但也有
并应以最大功率的 60% 或以上持续锻炼 20~30 min。 研究表明,膈式呼吸增加了呼吸功且加重了呼吸困
3.1.2 抗阻力 / 力量训练 抗阻力 / 力量训练比耐力 难 [17] 。所以,本课题组期待后续研究能够支撑一套
训练有更大的潜力来改善肌力。抗阻力训练可降低耗 行之有效的呼吸再训练方法,若患者采取正确的训
氧量、减轻呼吸困难,这对耐力训练耐受性较差的 练方法则可从中获益。
患者可能是有利的 [11] 。在进行抗阻力 / 力量训练和 3.2.2 呼吸肌训练(VMT) 研究表明,与骨骼肌训
耐力训练时,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合并症等, 练相似,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也可在特定的训练(超
训练时间和强度需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过最大力量的 30%)下增强 [18] 。吸气肌肌力下降在
3.1.3 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是指高强度训练与休息 COPD 患者中十分明显,研究发现吸气肌训练(IMT)
或低强度训练交替进行,但通常需要达到与持续训 可改善吸气肌肌力、6-MWT 距离及减轻呼吸困难 [19] 。
练相近的总做功。研究表明,对于中、重度 COPD 患 但与上肢和下肢耐力运动训练一样,IMT 的最佳持续
者间歇负荷训练与持续负荷训练在生存质量、6-MWT 时间、频率和强度仍未确定。所以,本课题组也期
及 BODE 指数〔由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气 待后续研究能够支撑一套行之有效的 VMT 方法,患
流阻塞程度(obstruction)、呼吸困难(dyspnea)、 者以最佳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进行训练,从而使
运动耐力(exercise)组成〕的改善方面相似 [14] 。所 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