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1年 第24卷 第32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专题研究
    《缓解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委员会
    2021, 24(32):  4037-40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1KB) ( )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一直被认为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手术能够促进合并超重和肥胖的T2DM缓解,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物。T2DM缓解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依从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远期还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速度,降低终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帮助我国临床医生规范开展在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中缓解T2DM相关的临床诊疗工作,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特制定《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宇成,陈治伟,陈瑞珍
    2021, 24(32):  4049-40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7KB) ( )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作为指南对心力衰竭分类的依据。随着心力衰竭诊疗技术的进展,更多心力衰竭患者出现LVEF的改善。2021年多国心力衰竭学会联合报告,对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作了统一名称和定义,但目前仍缺乏权威指南讨论HFimpEF的诊疗。故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对HFimpE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讨论HFimpEF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天理
    2021, 24(32):  4055-40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08KB) (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特征和预防卒中的危险分层显然是不够的。对斑块和动脉壁基于成像特征如斑块内出血(IPH)、溃疡、新生血管、纤维帽(FC)厚度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等的无创评估是指导治疗的基本方法。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像中,血管壁成像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US)诊断方法的更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薛超,李庆林,王涵,张生奎,秦盛,袁聚祥
    2021, 24(32):  4061-40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5KB) ( )  
    背景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我国倒班工人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对于倒班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并且也较少有研究探讨倒班、不良生活方式与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目的 探究倒班及不良生活方式对钢铁工人高胆固醇血症的联合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选择某钢厂2017年职业体检的员工,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评估调查表》收集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家族史等)、倒班情况(倒班时间、倒班开始年龄等)、个人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 );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倒班年限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RCS结果,对倒班年限进行分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倒班和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通过计算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来评价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根据RCS结果分为0 年、>0~年、23.8~年 3组,以是否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倒班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0~年倒班年限中,倒班与高胆固醇血症呈正相关(P<0.05)。吸烟、饮酒、BMI均与高胆固醇血症呈正相关(P<0.05)。体力活动与DASH饮食评分在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变量后与高胆固醇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当综合考虑时,不良生活方式评分3分及以上组合的工人患高胆固醇血症是不良生活方式评分1分及以下工人的1.703倍。倒班年限在23.8年内且不良生活方式评分3分及以上的工人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是从不倒班、不良生活方式评分1分及以下工人的2.527倍。仅研究倒班年限在23.8年以内的工人时,发现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RERI为1.559(0.186,2.928),AP为46.26(4.36,88.17)。结论 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均会使工人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增高,并且倒班与不良生活方式具有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晓茜,骆雷鸣
    2021, 24(32):  4068-40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6KB) ( )  
    背景 肺部感染多发于老年人,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有研究显示肾功能可能会影响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微生物学改变机制仍不清楚,且目前国内关于该项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特定病原学易感性及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与肺部感染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以肺部感染收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51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后首次生化学检查〔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白蛋白、eGFR〕、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病原微生物学(痰培养结果)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90 d的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根据其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及炎性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 514例患者中68例患者(13.2%)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慢性肾脏病比例、BUN、Scr、AST、ALT、白细胞计数、NLR高于生存组,白蛋白水平、eGFR、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2,95%CI(1.027,1.162)〕、ALT〔OR=1.013,95%CI(1.001,1.026)〕、白蛋白水平〔OR=0.814,95%CI(0.759,0.873)〕、eGFR〔OR=0.974,95%CI(0.961,0.988)〕、白细胞计数〔OR=1.116,95%CI(1.030,1.210)〕、淋巴细胞百分比〔OR=0.011,95%CI(0,0.521)〕是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最佳截断值为47 ml•min-1•(1.73 m2)-1,灵敏度为36.8%,特异度为84.3%。eGFR<47 ml•min-1•(1.73 m2)-1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比例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例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eGFR<47 ml•min-1•(1.73 m2)-1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结论 eGFR低的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是老年肺部感染预后恶化的潜在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洁,孙国珍,杨刚,鲍志鹏,刘沈馨雨,王琳
    2021, 24(32):  4074-40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2KB) ( )  
    背景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运动耐力下降依然存在,多项研究证明房颤运动康复行之有效,依从性是决定患者运动治疗是否持续获益的关键环节。因此,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建立患者居家运动康复外部动力内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纵向随访数据,揭示运动依从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72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互联网+居家运动康复干预12周,并随访追踪至24周。收集运动后0~1周、2~4周、5~8周、9~12周、13~16周、17~20周、21~24周7个时间段内平均依从率,利用多阶段潜变量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采用稳健最大似然估计(MLR)对均值、方差和协方差进行估计;以性别、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合并症及频率依从性为协变量,对强度-时间依从性进行潜变量增长建模,采用MLR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结果 强度-时间依从性和频率依从性均为二阶二次型发展趋势模型,即依从性的发展存在转折点,在运动第12周。强度-时间依从性第一阶段(从开始到运动12周)呈二次型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随时间减缓(Q1
    =-0.062,P<0.05),第二阶段(从运动12周到24周)呈线性下降趋势(S2=-0.081,P<0.05),且个体在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依从性第一阶段呈二次型增长趋势,运动4周达到峰值,而后略有降低,第二阶段呈二次型下降趋势,下降速度随时间加快(Q2=0.003,P<0.05),且个体在初始水平和变化加速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恒定协变量中,仅有是否存在合并症对患者运动1周内依从性水平存在影响(P<0.05)。运动1周至运动24周,患者运动频率依从性对强度-时间依从性均具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 运动干预期间,强度-时间依从性和频率依从性均逐渐升高并稳定于较高水平,随访期间依从性逐渐下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初始强度-时间依从性水平较差,而频率依从性能正向预测强度-时间依从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利群,王茜,张冬花,左惠娟,林运
    2021, 24(32):  4080-40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1KB) ( )  
    背景 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 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 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 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 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雅,魏佳明,李玉莹,郭志华
    2021, 24(32):  4086-40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70KB) ( )  
    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益心泰具有较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益心泰有效组分(ECYXT)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兔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肌浆网钙泵(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采用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丙基硫氧嘧啶混悬液灌胃复制兔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17只)、ECYXT低剂量组(17只)、ECYXT中剂量组(17只)、ECYXT高剂量组(17只)和氯沙坦钾组(16只),另设正常对照组(20只)。ECYXT各剂量组分别予以浓度2.1 g/kg、4.2 g/kg、8.4 g/kg的ECYXT进行灌胃处理,氯沙坦钾组予以2.75 mg/kg氯沙坦钾悬液进行灌胃处理,心力衰竭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6组灌胃量均为每次10 ml/kg,1次/d,连续4周。比较各组兔心肌组织形态学,血清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E峰与A峰的比值(E/A比值)等心功能情况,心肌细胞[Ca2+]i浓度,心肌组织CaN、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模型组心肌细胞出现水肿、坏死,胞核皱缩,间质变宽,少许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ECYXT各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均较心力衰竭模型组有所减轻,以ECYXT中剂量组、ECYXT高剂量组、氯沙坦钾组较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模型组血清ANP、BNP水平升高(P<0.01),LVEF、LVFS、E/A比值降低(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心力衰竭模型组比较,ECYXT各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血清ANP、BNP水平降低(P<0.01),LVEF、LVFS和E/A比值升高(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ECYXT低剂量组比较,ECYXT中剂量组、ECYXT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血清ANP、BNP水平降低(P<0.01),LVEF、LVFS和E/A比值升高(P<0.01),心肌细胞[Ca2+]i浓度及心肌组织Ca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ECYXT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与ECYXT中剂量组比较,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YXT高剂量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YXT可提高心肌组织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细胞[Ca2+]i浓度,抑制心肌组织CaN mRNA及蛋白表达,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彭昊,龙博文,肖晨,邓敏,张翼
    2021, 24(32):  4094-40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90KB) ( )  
    背景 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危重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因,因而监测血清GAS、MTL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儿血清GAS、MTL的变化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300例住院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GAS、MTL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不同疾病类型、治疗前不同胃肠功能状态患儿血清GAS、MTL水平。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极危重患儿血清GAS、MTL水平高于非危重、危重患儿(P<0.05);治疗后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血清GAS、MTL水平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儿血清GA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结论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的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是不同的,临床可通过监测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来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及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颖楠,王旭明,申静蓉,崔文龙,何连菊,左春梅,蔡乐
    2021, 24(32):  4099-41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3KB) ( )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较高,治疗费用高昂,因COPD带来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目的 对云南省纳西族居民归因于吸烟和被动吸烟的COPD经济负担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8年7—8月,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抽取年龄≥35岁的纳西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测算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人均间接疾病经济负担、COPD患者的总经济负担、归因于吸烟/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结果 共发放问卷2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531份,有效回收率为97.35%。云南省纳西族居民COPD的患病率为17.66%,吸烟率为40.58%,被动吸烟率为38.29%;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01);女性被动吸烟率高于男性(P<0.001)。吸烟者〔OR=1.903,95%CI(1.507,2.404)〕和被动吸烟者〔OR=2.195,95%CI(1.718,2.805)〕患COPD的可能性高于非吸烟者和非被动吸烟者。云南省纳西族COPD患者的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 827.82元、105.00元和2 932.82元,总疾病经济负担为6 407万元;其中归因于吸烟、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分别为1 718万元、2 011万元;男性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经济负担低于吸烟,而女性则相反。结论 吸烟和被动吸烟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加大控烟力度、降低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有助于减轻COPD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芦云平,崔伟,于超,郑冬瑞,严保平,崔利军
    2021, 24(32):  4104-41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8KB) ( )  
    背景 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 探讨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BP-Ⅰ首发躁狂患者。根据复发次数分为低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和高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收集首发BP-Ⅰ时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心理认知评估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关联测验(Stroo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特征: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伴攻击特征、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治疗情况:急性期治疗时间、接受维持期治疗情况。随访7年,收集第1年内复发情况、只有躁狂发作情况、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计算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抑郁发作次数占比、躁狂发作次数占比、维持治疗次数占比;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功能水平。结果 共入组147例,完成7年随访101例,低复发组45例,高复发组56例。低复发组干扰量正确数(SIE)低于高复发组、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高于高复发组(P<0.05);低复发组中第1年内复发比例低于高复发组,只有躁狂发作者比例、维持治疗次数占比高于高复发组(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躁狂发作为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OR=0.170,P<0.05)。结论 BP-Ⅰ首发躁狂患者首次发病后执行功能相对良好的、接受维持期治疗的、只有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次数占总发作次数比例高的患者后期复发率低;首次发病缓解后第1年内复发的患者后期复发率高。其中只有躁狂发作为影响因素,单纯躁狂发作者的复发结局优于躁狂抑郁交替发作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宋苏琪,张凯,周晓琴,刘寰忠
    2021, 24(32):  4110-41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5KB) ( )  
    背景 认知功能的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对其认知功能也有损害,但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伴发OSAS患者的睡眠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比较伴OSAS和不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认知功能情况,探讨OSA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选取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31例)。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收集入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情况、体质量、身高信息,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评定入组对象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中文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的主观嗜睡倾向。通过心肺耦合分析(CPC)技术记录患者睡眠情况,睡眠参数包括睡眠总时间、熟睡时间、浅睡时间、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初入熟睡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以AHI≥5次/h为标准,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伴OSAS组(35例)和不伴OSAS组(45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组研究对象即刻记忆得分、视觉广度得分、言语功能得分、注意力得分、延时记忆得分、RBAN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OSAS组患者熟睡时间短于不伴OSAS组(P<0.05),浅睡时间、觉醒时间长于不伴OSAS组(P<0.05),AHI、阴性症状得分、PANSS总分高于不伴OSAS组(P<0.05),即刻记忆得分、视觉广度得分、言语功能得分、注意力得分、延时记忆得分、RBANS总分低于不伴OSAS组(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即刻记忆得分、视觉广度得分与病程、阴性症状得分、AHI呈负相关(P<0.05),言语功能得分与年龄、病程、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得分、浅睡时间、觉醒时间、AHI呈负相关(P<0.05),注意力得分与年龄、病程、阴性症状得分、AHI呈负相关(P<0.05),延迟记忆得分与阴性症状得分、AHI呈负相关(P<0.05),RBANS总分与病程、阴性症状得分、潜睡时间、觉醒时间、AHI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性症状得分、受教育年限是即刻记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AHI、病程是视觉广度得分、言语功能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病程是注意力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年限、AHI是延迟记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年限、病程、AHI是RBANS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不伴OSA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浅睡时间、觉醒时间等睡眠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受教育年限、病程、AHI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够早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CPC检查,并及时干预,可能减少OSAS导致的睡眠和认知损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董震,刘欣,张丽丽,王素娟,栗克清,张云淑
    2021, 24(32):  4116-41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2KB) ( )  
    背景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D2受体(DRD2)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主要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又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有关,但目前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与DRD2基因多态性和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很少。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与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就诊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75例(对照组),采用中文版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包括连线测试A(TMT-A)、持续操作测验(CP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别测量认知的7个分领域,包括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能力、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和社会认知,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研究剔除脱落样本,最终成功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73例(对照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功能评估上,患者组TMT-A评分、CPT评分、BVMT-R评分、HVLT-R评分、Stroop 色词测验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T-A评分〔OR=0.888,95%CI(0.817,0.965),P=0.005〕、CPT评分〔OR=0.856,95%CI(0.790,0.928),P<0.001〕、BVMT-R评分〔OR=0.882,95%CI(0.817,0.952),P=0.001〕及HVLT-R评分〔OR=0.807,95%CI(0.734,0.888),P<0.001〕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且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人群的认知功能优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人群;并且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与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多态性无关,但与部分认知功能有关,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能力、视觉学习和记忆能力、词语学习和记忆能力等部分认知功能越差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雪,周郁秋,刘东玮,王伟梁,孟祥宇2张春宇
    2021, 24(32):  4121-41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9KB) ( )  
    认知功能障碍贯穿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其在疾病进程中的发展轨迹仍不清楚。本文从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关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轨迹以阐明精神分裂症的性质,并回顾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方式,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相对稳定,其本质可能为一种认知疾病,今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从认知功能损害的预防、识别和干预等方面建立新的精神分裂症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晶莹,陈先睿,林刚曦
    2021, 24(32):  4126-41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27KB) ( )  
    背景 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 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 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 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 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韩姗姗,丁樱,代彦林,张霞,王龙
    2021, 24(32):  4137-41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86KB) ( )  
    背景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部分可累及肾脏发展为紫癜性肾炎(HSPN),影响预后。因此在HSP的发病早期寻找肾脏损伤的预测因子十分必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HSP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然而未见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评估HSP发病早期脂质代谢异常是否能作为HSPN的预测因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2-10。收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例数(HSPN组/非HSPN组)、观察指标〔两组人群起病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M(ApoM)〕、研究类型、发生情况(初发/复发)、病程、随访时间,运用纽卡斯尔-沃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5 312例患者,失访26例,纳入HSP患儿5 286例,其中1 997例发展为HSPN,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HSPN组患者起病时的TC水平〔WMD=0.72,95%CI(0.51,0.92)〕、TG水平〔WMD=0.61,95%CI(0.45,0.77)〕、LDL水平〔WMD=0.65,95%CI(0.41,0.89)〕高于非HSPN组,ApoM水平〔OR=0.32,95%CI(0.12,0.85)〕低于非HSPN组。结论 高水平的TC、TG和LDL可能是HSP发展为HSPN的预测因子,HDL水平与HSPN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ApoM有望成为HSPN的新独立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健钊,郭茹,苏艳玲,杨荣,李东泽,赵茜,廖晓阳
    2021, 24(32):  4145-41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4KB) ( )  
    衰弱与高血压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老年问题,无论是衰弱还是高血压,均增加了老年人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高血压指南对衰弱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关注,但目前相关指南仍缺乏针对衰弱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和管理的指导。其重要原因在于高血压与衰弱的关系不明,对衰弱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能否获益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衰弱与高血压的最新临床研究,拟从不同角度分析衰弱与高血压的关系,以期为衰弱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凌妍,沈艺,邵毅,刘芬
    2021, 24(32):  4150-41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3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7KB) ( )  
    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m6A甲基化修饰如何参与到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功能方面。关于m6A甲基化修饰调节因子在食管癌中差异表达情况的研究认为,m6A甲基化修饰调节因子有望成为食管癌潜在的预后分子标志物。本文围绕着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功能,以及m6A甲基化修饰在食管癌中的预后价值、术后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食管癌的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国桢,陈腾飞,郭玉红,冯雪,苏祥飞,胡晶,冯硕,张会娜,杜元,闫雨蒙,王雅凡,李博
    2021, 24(32):  4155-41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8KB) ( )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春苗,于辛酉,陆彪,谢新宝,梁丽俊
    2021, 24(32):  4160-41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405KB) (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病,其病因是患者体内基因突变(FECH基因)引起的亚铁螯合酶活性受损。本文通过回顾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对临床上反复曝光部位的皮疹,尤其伴有腹痛、肝损害时,应警惕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FECH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