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0年 第23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专题研究
    高雪,龙燕,蔺莉
    2020, 23(15):  1838-18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63
    摘要 ( )   PDF for PC (1322KB) ( )  
    妊娠期母体患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对子代的远期智力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对妊娠期母体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子代远期智力的影响进行综述,得出母体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子代的智力发育,但是对于引起这种变化的具体机制以及如何消除这类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方案,仍需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提供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宏宽
    2020, 23(15):  1843-18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62
    摘要 ( )   PDF for PC (1341KB) ( )  
    重度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频率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消耗着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对于重度哮喘患者效果有限且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亟须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前学术界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根据其病理机制可分为Th2型哮喘与非Th2型哮喘,通过一系列生物标志物的评估确定患者的内在型,进而选择合适的针对各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即精准治疗,在重度哮喘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哮喘的内在型分型及相对应的精准治疗做一系统阐述,旨在为重度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宇航
    2020, 23(15):  1848-18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43
    摘要 ( )   PDF for PC (1290KB) ( )  
    颈椎病(CS)既往被视为外力劳损引起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多从结构改变方面予以研究,而对其形成的免疫机制研究较少。肠道菌群(IF)已被证明广泛参与了人体各组织系统的免疫调节,其同样可能通过免疫炎症途径影响CS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IF失调对骨骼、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组织产生的影响,阐述IF失调可能以肠脑轴为主干作用于颈部相应组织,引发颈周组织病变。由IF失调形成的长期低度免疫炎性反应可引起骨骼、血管、神经和肌肉等颈周组织的损伤,是CS形成的根本基础,而劳损只是辅助性因素,颈周组织退变亦只是过程或结果。CS绝不仅是颈椎老化废用的表现,其更应被视为肠源性免疫紊乱引起的颈部损伤。在CS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合理饮食以保护胃肠道功能,维持IF的既有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永利,张振香,符博
    2020, 23(15):  1853-18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8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9KB) ( )  
    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在影响其用药信念、用药行为和健康转归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关注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或可为解决其用药问题提供新角度,但鲜有研究对国内外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研究进展进行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患者用药负担的定义,并对国内外开展的有关老年慢病共存患者用药负担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其用药负担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即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药物本身特征、患者用药态度和药物素养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等,以期为降低我国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闫巍,陈雪,丁静
    2020, 23(15):  1859-1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25
    摘要 ( )   PDF for PC (1082KB) ( )  
    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用药种类繁多,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产生诸多危害,同时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的现状及多种危害,提出组建由药师参与的全科诊疗团队对老年共病患者实行综合评估,应用Beers标准及药物适宜性指数(MAI)为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全科医师应做好老年共病患者的社区随访工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监测用药的安全性,采用加强医疗照护、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措施减少多重用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永利,张振香,林蓓蕾,郭亚雯,符博
    2020, 23(15):  1864-18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4
    摘要 ( )   PDF for PC (1783KB) ( )  
    背景 多重用药负担是影响患者用药信念、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安全的核心要素,医务人员以患者用药负担为中心进行评估,可及时发现其用药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制定科学化的药物干预方案,但目前国内尚且缺乏科学、有效的工具来评价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目的 汉化用药生活问卷(LMQ)并分析其在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信效度,为明确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用药负担现况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正译、校对、回译、专家审核、认知性访谈、预调查对LMQ进行汉化,最终形成了包括8个维度39个条目的中文版LMQ(初始版)。2019年4—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二街)、林山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新区科学大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中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为调查对象。本研究第一阶段收集数据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60例;第二阶段用于重测信度评估,重测间隔时间为2~4周,最终确定样本量为30例(从第一阶段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第三阶段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样本量为37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LMQ(初始版)对其进行调查,评价中文版LMQ(初始版)的信效度。结果 第一阶段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1%;第二阶段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三阶段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LMQ(初始版)各条目得分与其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17~0.658(P<0.01);中文版LMQ(初始版)各条目决断值(CR)均>3.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LMQ(初始版)的KMO值为0.87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8 139.877,P<0.01,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共提取出特征根>1.000的公因子有8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780%,各条目在所属公因子上的载荷量均>0.40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预设模型拟合指标不理想,根据指标提示进行模型修正,添加8条协方差相关关系后,各拟合指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容效度:中文版LMQ(初始版)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6~1.00,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9。信度:中文版LMQ(初始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0.943;中文版LMQ(初始版)的折半信度为0.817,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841~0.947;中文版LMQ(初始版)的重测信度为0.904,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02~0.875。最终形成中文版LMQ,其包括8个维度39个条目,分别为用药态度(7个条目)、实践困难(6个条目)、医患关系(5个条目)、用药效果(5个条目)、干扰日常生活(6个条目)、副作用(4个条目)、用药行为(3个条目)、经济负担(3个条目)。结论 中文版LMQ利用39个条目从用药态度、实践困难、医患关系、用药效果、干扰日常生活、副作用、用药行为及经济负担8个方面了解患者的用药负担,信效度良好,且操作简单、评估较全面、条目通俗易懂,可以有效评估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居家生活过程中各方面的用药负担,并为医务人员制定精准化药物支持干预方案提供测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杜发旺,李玲,吴强,陈丹丹,吴玥婷,王纪人,陈保林
    2020, 23(15):  1873-18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2
    摘要 ( )   PDF for PC (1076KB) ( )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常存在急性血糖升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多种复杂的临床因素可能引起急性血糖升高。急慢性血糖比值可能成为评估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急慢性血糖比值与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CCU住院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共272例,进行30 d随访,终点事件是死亡。依据终点事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住院即刻测量急性血糖(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依据HbA1c计算慢性血糖,并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分析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急慢性血糖比值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急慢性血糖比值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存活组256例、死亡组1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s分级Ⅱ~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急慢性血糖比值为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110、0.073、35.885,P<0.05)。依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8)和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4)。生存分析显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的短期累积生存率(90.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短期累积生存率(97.8%)(χ2=6.932,P=0.008)。进一步行非糖尿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非糖尿病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患者短期累积生存率(92.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97.5%)(χ2=4.465,P=0.03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累积生存率(86.0%)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100.0%)(χ2=5.658,P=0.017)。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增加(P<0.05)。结论 急慢性血糖比值是反映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不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急慢性血糖比值较高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低,短期预后差;急慢性血糖比值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可将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高于此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且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腾腾,徐新娟,张俊仕,刘海明,梁晓慧
    2020, 23(15):  1879-1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2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久畅,张琳,杨丹,杨小霞,李明泽,廖鑫,高琳
    2020, 23(15):  1884-18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29
    摘要 ( )   PDF for PC (1061KB) ( )  
    背景 维生素D作为肥胖、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之一,但关于维生素D在超重或肥胖男性早期糖尿病肾病(EDKD)中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超重或肥胖的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初诊男性T2DM患者261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及体质指数(BMI)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82)、正常体质量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n=47)、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组(OWB-DM组,n=65)、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OWB-MAU组,n=67)。根据血清25(OH)D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超重或肥胖患者分为Q1组〔血清25(OH)D<18.13 μg/L,n=33〕、Q2组〔18.13 μg/L≤血清25(OH)D<21.22 μg/L,n=33〕、Q3组〔21.22 μg/L≤血清25(OH)D<24.32 μg/L,n=32〕、Q4组〔血清25(OH)D≥24.32 μg/L,n=34〕。收集男性T2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超重或肥胖男性T2DM患者24 hUAE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MAU的关系。结果 DM组、MAU组、OWB-DM组、OWB-MAU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DM组〔(26.14±3.40)μg/L〕相比,MAU组、OWB-DM组及OWB-MAU组血清25(OH)D降低〔(20.84±4.12)、(23.46±3.35)、(18.00±4.46)μg/L,P<0.05〕;与MAU组、OWB-DM组相比,OWB-MAU组血清25(OH)D降低(P<0.05)。Q1、Q2、Q3、Q4组24 h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Q2、Q3、Q4组24 hUAER〔38.50(18.25,78.85)、27.90(19.95,69.80)、20.0(13.20,24.50)mg/24 h〕均低于Q1组〔72.80(54.70,133.20)mg/24 h,P<0.05〕,Q4组24 hUAER低于Q2、Q3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男性患者24 hUAER与HDL-C、血清25(OH)D呈负相关(rs=-0.199、-0.405,P<0.05),与BMI、SBP、DBP、2 hPG、TG呈正相关(rs=0.257、0.350、0.282、0.421、0.20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SBP、2 hPG是超重或肥胖男性T2DM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OR=0.717、1.173、1.327,P<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男性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其24 hUAER与低水平的血清25(OH)D、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血清25(OH)D的降低及SBP、2 hPG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超重或肥胖男性患者EDKD的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含俏,刘涵,金倩莹,乔昆,Ali Akbar,张曼华,李星明
    2020, 23(15):  1889-18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53
    摘要 ( )   PDF for PC (1090KB) ( )  
    背景 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尼古丁依赖的重要因素,关于吸烟原因和心理社会因素联合影响尼古丁依赖程度的研究较少见。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吸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对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8—2019年,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北京市12家社区的吸烟者407人,纳入戒烟干预研究队列,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收集吸烟者的人口学信息,采用尼古丁依赖量表评估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采用拒烟自我效能问卷、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吸烟者心理特质的调查。探讨人口学信息和心理特质得分与尼古丁依赖量表得分的相关关系;以尼古丁依赖程度为因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心理特质指标。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9%。不同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尼古丁依赖程度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问卷总分及积极/社会情景、消极/情绪情景、习惯/成瘾情景维度得分,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中心理意向、手口活动、享乐、镇静、刺激、成瘾及自动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rs=-0.224)、拒烟自我效能问卷总分(rs=-0.398)及积极/社会情景维度(rs=-0.292)、消极/情绪情景维度(rs=-0.226)、习惯/成瘾情景维度(rs=-0.465)得分与尼古丁依赖程度呈负相关(P<0.05),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中的心理意向(rs=0.120)、手口活动(rs=0.240)、享乐(rs=0.354,P<0.05)、镇静(rs=0.239)、刺激(rs=0.227)、成瘾(rs=0.426)和自动(rs=0.298)因子得分与尼古丁依赖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t=-3.151)、习惯/成瘾情景维度得分(t=-5.401)、享乐因子得分(t=2.736)和成瘾因子得分(t=3.111)是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影响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习惯成瘾情境下的拒烟自我效能和吸烟原因中的享乐因素以及成瘾因素,应从社会心理层面与成瘾方面入手进行吸烟者的戒烟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泽丹,吴京,陈林江,王涵菁,马明,林丽丽
    2020, 23(15):  1895-19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5
    摘要 ( )   PDF for PC (1374KB) ( )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DR的筛查主要依赖眼底照相检查,而血清胱抑素C(Cys-C)由于不受年龄、种族及肌肉重量的影响,具有更敏感、更准确的特性,在微血管病变的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血清Cys-C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直径相关性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 探讨血清Cys-C水平变化对T2DM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视网膜动脉直径(RAE)、视网膜静脉直径(RV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筛查为T2DM的患者11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彩色眼底照片,选择患者左眼1.0~1.5 PD范围内的视网膜颞上侧动脉和颞上侧静脉,利用ImageJ软件测量RAE、RVE,计算AVR。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ys-C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及血清Cys-C水平对RAE、RVE、AVR的影响。结果 血清Cys-C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呈正相关(rs分别为0.193、0.821、0.501、0.678,P<0.05),血清Cys-C水平与总二氧化碳(CO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s=-0.281、-0.745,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DN)、DR的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未合并以上疾病患者(P<0.05)。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07±0.23)、(1.31±0.64)、(2.12±1.7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5,P=0.00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eGFR是血清Cys-C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VE与血清Cys-C水平呈正相关(rs为0.236,P<0.05);AVR与Cr、血清Cys-C水平呈负相关(rs分别为-0.190、-0.299,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冠心病、血清Cys-C水平异常是RVE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s-C水平预测AVR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5〔95%CI(0.508,0.721)〕,血清Cys-C水平预测AVR异常的最佳临界值是1.105 mg/L,约登指数为0.26,灵敏度为0.673,特异度为0.582。结论 血清Cys-C水平受UA、eGFR影响;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DR的程度越严重,RVE越大、AVR越小,RVE水平与血清Cys-C水平呈正相关,AVR与血清Cys-C水平呈负相关,RAE与血清Cys-C水平无相关关系;当血清Cys-C≥1.105 mg/L,可预测AVR<2/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本田,蒋海涛,王玲,刘黔蜀,王红
    2020, 23(15):  1904-19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6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8KB) ( )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 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董琳,雷祖宝,许萍,杨万春
    2020, 23(15):  1910-19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82
    摘要 ( )   PDF for PC (1100KB) ( )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常见的易被低估的血管性疾病,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现有的检测方式以及风险评估效果有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能是深静脉血栓(DVT)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Padua评分和MPV均为基层医院廉价、易获得的指标,研究两项指标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研究Padua评分联合MPV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临床高度疑似VTE且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或双下(上)肢加压深静脉彩超或深静脉造影检查。按照研究标准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HR)、D-二聚体、Padua评分、血小板计数(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将基线资料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其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基线资料中Padua评分、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dua评分〔OR=1.930,95%CI(1.326,2.809),P=0.001〕、MPV〔OR=2.566,95%CI(1.482,4.444),P=0.001〕是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对于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Padua评分对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95%CI(0.607,0.839)〕,最佳截断值≥4.5分,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15,约登指数为0.41;MPV对其预测的AUC为0.771〔95%CI(0.661,0.881)〕,最佳截断值≥10.35 fl,灵敏度为0.655,特异度为0.852,约登指数为0.51;Padua评分≥4.5分并且MPV≥10.35 fl对其预测的灵敏度为0.350,特异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35;当Padua评分≥4.5分或MPV≥10.35 fl对其预测的灵敏度为0.910,特异度为0.700,约登指数为0.61。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预测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Z=-22+Padua评分+2×MPV。结果显示,对于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Z评分对其预测的AUC=0.851,95%CI(0.754,0.947),Z≥1.90时,约登指数为0.63。结论 Padua评分、MPV是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Padua评分、MPV单独指标对发生病症的临床预测价值有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Z评分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对该类病症的预测价值。Padua评分≥4.5分且MPV≥10.35 fl联合诊断,特异度高,可能成为一种诊断非VTE患者的临床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秀芳,刘丽,周郁秋
    2020, 23(15):  1916-19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03
    摘要 ( )   PDF for PC (1037KB) ( )  
    背景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以并发肾、心脑血管等多器官疾病,目前痛风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到揭示,但鲜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全面评估痛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健康素养状态。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并了解痛风患者的一般感知能力及知识需求状况,为增强我国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自身管理能力、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大庆市第五医院3家医院确诊为痛风的中青年患者,信息饱和后停止招募,共招募13例患者。采用非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如下主题:痛风患者的疾病感知能力〔包括对痛风的认知及知晓情况较差;严重的疼痛可影响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感知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的原因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就诊状况及行为(包括首次发病对疾病认识缺乏;就医体验不良)、痛风药物管理计划(包括药物选择依从性低、治疗方案的知晓及应对差)、痛风非药物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社会资源互动、疾病信息挖掘)。结论 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疾病相关信息获取途径单一,对疾病和治疗判断片面,因此不能有效进行疾病管理,阻碍医疗决策制定。提示根据需求状况、针对具体薄弱环节提升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对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媛,田云粉
    2020, 23(15):  1921-19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66
    摘要 ( )   PDF for PC (2236KB) ( )  
    背景 肝糖原累积病是一组罕见的累及肝脏的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疾病,各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已取代有创性肝穿刺酶活性检测的确诊方法,对肝糖原累积病的确诊、分型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的 研究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择2015—2018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临床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病,采用二代测序法(NGS)对糖原累积病(GSD)相关基因外显子区直接测序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对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6例患儿均有肝脏肿大、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乳酸升高,尿酸升高4例,胆固醇升高2例。尿蛋白阳性4例,尿酮体阳性4例,1例酮体可疑阳性。4例矮小。3例患儿存在G6PC突变,其中2例为c.648G>T纯合突变,1例为c.262delG/c.648G>T复合杂合突变,均可确诊为GSDⅠa型。1例患儿因已死亡不能行基因检测,其父母分别检出G6PC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49delCinsGGTA、c.262delG,推断患儿为GSDⅠa型。1例患儿检出SLC37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109G>A/c.572C>T,确诊为GSDⅠb型。1例患儿检出AGL基因 c.579delC纯合突变,确诊为GSDⅢ型。结论 本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均有肝肿大、低血糖、高脂血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普遍伴有高乳酸、高尿酸、尿酮体阳性及身材矮小。GSDⅠa型最多见,共4例,G6PC突变类型为c.648G>T、c.262delG突变;GSDⅠb型1例,SLC37A4 c.572C>T突变是已知中国人常见突变,c.1109G>A为新发现突变;GSDⅢ型1例,AGL基因c.579delC突变为已知致病突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殷慧慧,杜建玲,王艾红,门莉莉,陈正女,安丽
    2020, 23(15):  1928-19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41
    摘要 ( )   PDF for PC (1078KB) ( )  
    背景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发展且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管理。目的 探讨MMC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试验组(n=70)。对照组接受常规入院全面评估和常规出院个性化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即进入MMC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年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9例,最终纳入试验组66例、对照组65例。干预1年后,对照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依从性及SCSCA量表总分低于试验组(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年后,试验组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两组T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C管理模式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降低患者的FPG、2 hPG和HbA1c,改善患者TG、LDL-C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徒宏亮
    2020, 23(15):  1932-19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54
    摘要 ( )   PDF for PC (1050KB) ( )  
    背景 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我国血脂异常人群中最常见的脂蛋白代谢或运转异常类型。国内外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作为慢性病防控的基层关卡,社区全科医生有必要对各种来源的社区相关人群进行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综合干预和按有关指南进行选择性用药治疗。目的 探讨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社区干预措施及治疗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9月在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接诊、健康体检及承接上级专科医院下转的符合研究标准的329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将患者分为极高危(n=32)、高危(n=93)和中低危(n=204)。入组后由社区医生为其提供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如饮食调节、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健康宣教等。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改善情况。结果 329例患者干预后依从性优于干预前(Z=256.206,P<0.05)。患者干预后TC、LDL-C、TG低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前后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高危、中低危患者干预后BMI改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Z值分别为30.019、230.882、184.877,P<0.01)。结论 混合性高脂血症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制定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选用降脂药物治疗,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血脂指标及BMI均有改善,值得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谭玲琳,余峰,张智若,陈茜,胡星宇,张静
    2020, 23(15):  1936-19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822
    摘要 ( )   PDF for PC (1328KB) ( )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严峻的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因此,了解上海市学生体质指数(BMI)分布情况及肥胖流行现状,对我国进行儿童肥胖标准的修订和精准干预十分重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学生BMI分布特征和肥胖流行现状,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从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度学生健康体格检查(以下简称体检)资料中,选取基本人口学信息、身高和体质量资料完整,月龄≥84个月(7岁)且<216个月(18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95 360名(其中男生49 926名、女生45 434名)。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并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7~18岁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及计算出的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与“2005年九城数据”BMI百分位数曲线(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来自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2014年中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7~18岁汉族城市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比女生曲线BMI高,且男女生之间没有交叉。与“2005年九城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相比,不同性别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随年龄上升趋势相同,但在相同年龄时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均高于“2005年九城数据”。上海市闵行区男生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为15.9%、20.6%、36.5%,女生为7.8%、12.8%、20.6%,均高于2014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标准化水平。小学阶段(7~11岁):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4.36、39.88,P值均<0.001),公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Ⅰ类、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87、43.78,P值均<0.05)。中学阶段(12~18岁):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公办学校(χ2=15.08,P<0.05),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7)。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群体中,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较女生曲线BMI高;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较明显,建议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采取社区-学校-家庭联动干预措施,为降低成年期慢性病患病率打好前期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汝满,安娜,徐明芝,冯海欢,李洪
    2020, 23(15):  1942-19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47
    摘要 ( )   PDF for PC (1062KB) ( )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前常因肾脏原发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而进入尿毒症期后多种原因可致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低下,是肺结核侵犯的主要人群。海南省属于中国肺结核高发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肺结核患病率数据长期缺如。目的 调查2017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结核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寻找下一步结核病防控突破点。方法 选取2017-01-01至2017-12-30在海南省33家二级以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行MHD的患者2 385例为调查对象。由海南省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统一制定调查表后发放给各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的医疗质控员进行调查与数据资料登记。调查表包含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胸部CT正常患者、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出现非活动性肺结核、疑似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 385份,回收有效问卷1 917份,有效回收率为80.37%。1 917例MHD患者中,胸部CT正常457例(23.84%),非活动性肺结核336例(17.53%),疑似肺结核1 045例(54.51%),肺结核79例(4.12%)。不同性别、年龄、医保类型、肾脏原发病、区域分布的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4岁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45~59、60~74、75~89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59岁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75~89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海南省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为原发病的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以糖尿病肾病(DN)为原发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东部、南部、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南部、西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492,95%CI(1.303,1.709)〕、区域分布〔北部:OR=5.299,95%CI(3.493,8.038);南部:OR=2.320,95%CI(1.469,3.663);西部:OR=3.817,95%CI(2.454,5.937)〕是MHD患者出现疑似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373,95%CI(1.160,1.625)〕、区域分布〔北部:OR=3.739,95%CI(2.219,3.299);南部:OR=1.929,95%CI(1.079,3.448);西部:OR=2.332,95%CI(1.327,4.100)〕是MHD患者出现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OR=2.073,95%CI(1.172,3.665)〕、年龄〔OR=1.944,95%CI(1.466,2.578)〕、区域分布〔北部:OR=5.103,95%CI(1.710,15.224);南部:OR=4.650,95%CI(1.458,14.828);西部:OR=3.260,95%CI(1.004,10.579)〕是MHD患者出现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7年海南省MHD患者CT检查结果示肺结核患病率为4.12%,将CT检查结果中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进行汇总,总的临床肺结核患病率为56.83%;且肺结核患病率在老年、男性、有居民医疗保险的MHD患者中较高,同时在不同原发病患者中,DN患者结核患病率显著高于PGN;海南省中部区域MHD患者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病率均为全省最低。年龄、区域分布是MHD患者出现疑似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响因素,性别是MHD患者出现肺结核的影响因素,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家威,樊琼玲,罗园园,詹怀峰,王红军,陈蕊,徐月贞,陶宁,由淑萍
    2020, 23(15):  1950-19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98
    摘要 ( )   PDF for PC (1265KB) ( )  
    背景 随着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日趋增高,预计未来MS将造成十分沉重的疾病负担。有研究显示,对MS患者随访5年发现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MS患者增高5.5倍。因此,深入研究MS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调查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的7 453例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MS患病率进行标化,探讨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为35.11%,标化患病率为33.46%;随着BMI增大,MS患病率增高(χ2趋势=1 485.436,P<0.05);通过对年龄和MS组分个数做拟合回归曲线,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MS组分个数随之增多,拟合方程为y=0.333+0.029x,拟合优度指数R2=0.61;在控制了年龄、BMI、文化程度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饮食习惯荤食为主、嗜盐、嗜油、吸烟、经常喝酒、每天喝酒、偶尔锻炼、不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是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率较高,性别、荤素搭配、嗜盐、嗜油、吸烟情况、喝酒情况、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是新疆牧区哈萨克族牧民MS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广杰,贾宇轩,徐文华,李冰,孙鹏莉,李立哲,韩亚青,刘庆熠
    2020, 23(15):  1956-19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09
    摘要 ( )   PDF for PC (1066KB) ( )  
    背景 随着螺旋CT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和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部同时性多发磨玻璃结节(SM GGNs)被发现。目前Fleischner学会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出台了单发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但对于SM GGNs的诊治尚无公认的参考经验。目的 结合肺部SM GGNs患者影像学资料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制定肺部SM GGNs的诊治流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2018年12月诊治的54例肺部SM GGN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扫描并标注病灶,根据病灶形态、直径、密度、实性成分占比,将符合标准的病灶设立为主导病灶。结合病灶位置和特点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结果 5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40个,其中主导病灶58个,非主导病灶82个。CT引导下穿刺单侧15例,双侧10例。穿刺病理结果示:腺癌20个、伏壁状肿瘤12个、良性结节3个。54例患者中7例(服用靶向药物2例、穿刺结果为良性疾病3例、射频消融治疗2例)未行手术,余47例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共切除主导病灶50(86.2%)个和非主导病灶35(42.7%)个,诊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19例,原发肺癌26例,非典型上皮样结节及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各1例,继续随访磨玻璃结节(GGNs )55个。所有患者随访2~43个月,健康生存。结论 SM GGNs术前可根据影像学资料和CT穿刺病理结果制定合适手术策略,使患者得到合理诊治,避免不必要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婵娟,周彩云
    2020, 23(15):  1961-19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81
    摘要 ( )   PDF for PC (1970KB) ( )  
    异位葡萄胎在临床上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极低,且易被漏诊、误诊。本文报道了2例异位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1为部分性葡萄胎,患者2为完全性葡萄胎合并宫颈恶性肿瘤,两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异位妊娠,并首先按照异位妊娠治疗,造成了误诊、误治;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异位葡萄胎。后续又补充治疗,得以痊愈。以上两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上均有欠缺,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阐述异位葡萄胎典型临床表现和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