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7年 第2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7-04-15
    专题研究
    Michael von Brevern1,Pierre Bertholon2,Thomas Brandt3,Terry Fife4,Takao Imai5,Da
    2017, 20(11):  1275-128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1
    摘要 ( )   PDF for PC (890KB) ( )  
    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标准,对BPPV可操作性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介绍,包括已明确的BPPV分型和新出现的、有争议的BPPV分型,反映了当前医师对BPPV的临床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以预期,对BPPV的深入理解将进一步促进其分类的不断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舍予1*,袁祥2,李双庆3,田浩明1
    2017, 20(11):  1282-12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2
    摘要 ( )   PDF for PC (831KB) ( )  
    目前肥胖已成为困扰我国及世界重要的健康问题。虽然已有大量的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和手术治疗广泛应用于肥胖的治疗和预防,但仍难以遏制肥胖快速增长的流行趋势。因此,对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亟须创新。近年来,肥胖防控中的睡眠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其中,睡眠时间减少和夜间进食障碍作为肥胖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在临床上被严重低估。同时,肥胖作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代表的某些睡眠障碍的直接病因,在临床上需要充分的筛查和管控。目前,我国亟须增加肥胖与睡眠健康的系统性工作,以提供我国本土的临床研究资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碧1,2,王茂筠1,王怡唯1,张润1,雷飞1,3,梁宗安1*
    2017, 20(11):  1287-129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1.y05
    摘要 ( )   PDF for PC (1077KB) ( )  
    目的  探讨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8月以打鼾为主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患者1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均行整夜PSG监测,同时佩戴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进行夜间动态SaO2监测,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水平。根据体质指数(BMI)及合并MS情况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组80例,肥胖未合并MS组46例,肥胖合并MS组70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肥胖患者分为非OSAHS组(25例)和OSAHS组(9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氧减指数(ODI)在3组中对OSAHS的诊断价值。结果  肥胖未合并MS组患者年龄、颈围、腰围、颌面部异常、咽腔狭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肥胖合并MS组患者年龄、颈围、腰围、颌面部异常、咽腔狭窄、扁桃体或舌体肥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腰围大于肥胖未合并MS组(P<0.01)。正常体质量组、肥胖未合并MS组、肥胖合并MS组患者OSAHS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60.9%(28/46)、90.0%(63/70),3组OSAH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01);其中肥胖未合并MS组、肥胖合并MS组患者OSAHS检出率较正常体质量组升高(χ2=6.42、43.68,P<0.016);肥胖合并MS组患者OSAHS检出率较肥胖未合并MS组升高(χ2=13.93,P<0.016)。肥胖未合并MS组患者AHI、SaO2≤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ODI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肥胖合并MS组患者AHI、SIT90、ODI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肥胖未合并MS组,平均SaO2(MSaO2)、最低SaO2(LSaO2)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肥胖未合并MS组(P<0.05)。肥胖患者中OSAHS组有63例(69.2%)合并MS,非OSAHS组有7例(28.0%)合并MS,两组M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P<0.05)。非OSAHS组与OSAHS组肥胖患者MSaO2、LSaO2、SIT90、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质量组、肥胖未合并MS组、肥胖合并MS组ODI诊断OSAH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95%CI(0.914,1.000)〕、0.970〔95%CI(0.929,1.000)〕、0.959〔95%CI(0.907,1.000)〕。结论  夜间动态SaO2监测对初步判断MS患者合并OSAHS有一定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润1,王茂筠1,王怡唯1,胡碧1,2,雷飞1,3,梁宗安1*
    2017, 20(11):  1294-129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1.y04
    摘要 ( )   PDF for PC (709KB) ( )  
    背景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改变睡眠体位作为OSAHS的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推荐,不同肥胖程度患者改变睡眠体位是否均能影响OSAHS严重程度,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肥胖程度及睡眠体位对OSAHS的影响,以及体位性OSAHS与肥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呼吸监测室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诊断为OSAHS的患者67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PSG监测指标,根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正常组(n=139)、超重组(n=315)、肥胖组(n=224),分析其PSG监测指标及体位依赖性指数;根据体位依赖性指数将患者分为体位性OSAHS组(n=288)及非体位性OSAHS组(n=390),分析其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和PSG监测指标,以及体位性OSAHS的影响因素。结果  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微觉醒指数、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RERA)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TST)比例、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非仰卧位AHI、仰卧位AHI、体位依赖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OSAHS组患者男性比例、BMI、腰围、臀围、腰臀比、ESS评分、微觉醒指数、RERA指数、AHI、SaO2<90%时间占TST比例低于非体位性OSAHS组,MSaO2、LSaO2高于非体位性OSAHS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位依赖性指数与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呈负相关(rs=-0.295、-0.289、-0.219、-0.2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20,95%CI(0.392,0.979),P=0.040〕和BMI〔OR=0.879,95%CI(0.802,0.943),P=0.001〕与体位性OSAHS有回归关系。结论  OSAHS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而BMI与体位依赖性指数呈负相关,性别和BMI是体位性OSAHS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越高,患者改变睡眠体位对呼吸事件的影响越小,单纯改变睡眠体位可能无法改善该类患者的病情,应尽早考虑联合更为积极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佳琦,严悦蓉,余叶蓉*
    2017, 20(11):  1300-13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1.y07
    摘要 ( )   PDF for PC (691KB) ( )  
    睡眠障碍对糖代谢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睡眠障碍特别是睡眠时间缩短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并且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尤为明显。睡眠障碍所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或许是今后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回顾了睡眠障碍与糖尿病的关系、睡眠障碍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分析了睡眠障碍所致下丘脑功能改变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异常与糖代谢的关系。得出了睡眠障碍所致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是其影响糖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该部分糖尿病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绮1,2,沈节艳1*,施榕3,薛锦花2
    2017, 20(11):  1305-13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6
    摘要 ( )   PDF for PC (690KB) ( )  
    目的  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社区45~59岁居民10年ICVD的发病风险,并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选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委会中的5个居委会,其中年龄为45~59岁的常住人口均纳入本研究。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将发病危险度在中危及以上人群归为需进行社区干预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方案采用临床干预和社区宣教相结合,并依据其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690例,获得完整资料者636例,其中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439例,低危158例,中危30例,高危7例,极高危2例。需进行社区干预39例,实际完成干预34例。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前后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后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前吸烟率为38.2%(13/34),经干预后有3例戒烟,干预后吸烟率为29.4%(10/34)。干预后,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3例,低危10例;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4例,低危10例,中危6例,高危1例。结论  ICVD的危险因素在中年人群中已经存在,部分已达到了亟待干预的状况,早期对无症状危险人群的社区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晓丹,吕聪敏*,杜琼颖,田晨光,胡云霞
    2017, 20(11):  1309-131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7
    摘要 ( )   PDF for PC (1316KB) ( )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T2DM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 h监测,记录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部位,分析是否出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异常。结果  病例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100次为109例(79.0%),对照组为68例(66.7%)。病例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100次比例高于对照组(χ2=4.597,P<0.05)。病例组0:00~5:59、18:00~23: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高于对照组,6:00~11: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0:00~5: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病例组起源于左心室心尖部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高于对照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TO、TS及DRs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更加频繁,尤其在凌晨显著,以起源于左心室心尖部为主,窦性心率震荡(HRT)及DRs异常率增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董璐莹,何晓东,刘晓亚,王静,沈丹丹,樊勇*
    2017, 20(11):  1314-131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8
    摘要 ( )   PDF for PC (715KB) ( )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8~80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甲状腺疾病史及家族史,饮食及生活习惯;体格检查检测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尿碘等;采用甲状腺超声检查确诊甲状腺结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1 500例,共1 268例完成调查,实际调查率为84.53%。调查对象甲状腺结节粗患病率为27.21%(345/1 268),男性粗患病率为20.49%(118/576),女性粗患病率为32.80%(227/692)。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男性(χ2=24.080,P<0.01)。18~29、30~39、40~49、50~59、60~80岁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别为14.55%(55/378)、16.07%(45/280)、29.93%(88/294)、45.15%(93/206)、58.18%(64/110),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逐渐升高(χ2趋势=126.591,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895)、年龄(OR=1.056)、轻度进食盐习惯(OR=1.697)、吸烟史(OR=1.431)、甲状腺功能减退(OR=1.555)、甲状腺肿(OR=6.351)、糖尿病(OR=2.481)、高血压(OR=2.925)、血脂异常(OR=1.928)、BMI为24.0~27.9 kg/m2(OR=1.542)和≥28.0 kg/m2(OR=2.721)、腰围(OR=2.639)、空腹血糖(FPG)(OR=2.64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OR=2.542)、收缩压(OR=3.180)、舒张压(OR=2.928)、三酰甘油(TG)(OR=1.586)、总胆固醇(TC)(OR=1.714)、低密度脂蛋白(LDL)(OR=1.684)、糖化血红蛋白(OR=1.864)、促甲状腺激素(TSH)>4.20 mU/L(OR=1.55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OR=1.479)、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OR=1.581)是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044)、年龄(OR=1.046)和收缩压(OR=2.638)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尤其是对于女性、高龄、高血压患者,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超,迟雁*,王化虹*,吴黎红
    2017, 20(11):  1320-132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09
    摘要 ( )   PDF for PC (1530KB) ( )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病因由多因素参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其中肛管直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是参与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HR-ARM)是一项对肛管直肠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测定的新技术。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是肥大细胞分泌的重要递质,其水平可作为肥大细胞活化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目的  采用HR-ARM检测D-IBS患者是否具有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检测血MCT水平评估D-IBS患者肥大细胞活化程度,验证血MCT水平与肛管直肠运动及感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MCT作为D-IBS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D-IBS患者21例为病例组,进行HR-ARM,检测肛管静息压、静息肛管最大收缩力、高压带长度,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最大收缩压、持续挤压时间,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肛门松弛率、直肠压力及直肠肛管压力差,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等。同时纳入同时期进行HR-ARM、完成上述指标检测且评估无异常的非D-IBS患者24例为对照组。应用竞争性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MCT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病例组肛管静息压、静息肛管最大收缩力、自主缩肛运动时持续挤压时间、模拟排便时肛门松弛率、RAIR、最大耐受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静息高压带长度、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最大收缩压、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较对照组升高,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血MCT水平为(15.28±2.66)μg/L,低于病例组的(22.24±7.66)μg/L(Z=-3.628,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IBS患者血MCT水平与初始感觉阈值呈负相关(rs=-0.524,P=0.015)。结论  HR-ARM可作为临床检测D-IBS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血MCT可作为D-IBS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讨,并与肛管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飞1,李芳2,李宝重1,何明1*,徐新建1
    2017, 20(11):  1326-13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0
    摘要 ( )   PDF for PC (941KB) ( )  
    目的  探讨B型胸腺上皮肿瘤(TET)患者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4-2006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B型TET患者78例,按照WHO组织学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B1型组(n=33)、B2型组(n=22)和B3型组(n=23)。患者行完整切除术或姑息减瘤术或开胸探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6-04-30。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B1型组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7.0%(32/33),B2型组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0.9%(20/22),B3型组手术完整切除率为69.6%(16/23),3组手术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8,P<0.01)。随访结束时有35例患者死亡。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0%和51.0%。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重症肌无力(MG)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是否完整切除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WHO组织学分型〔HR=2.991,95%CI(1.592,5.871),P=0.032〕、Masaoka分期〔HR=2.304,95%CI(1.074,2.981),P<0.001〕、是否完整切除〔HR=3.179,95%CI(1.511,4.832),P=0.025〕是B型T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以及是否完整切除是B型T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新梅1,2,农清清1,2*,赵惠柳3,廖娟1,朱雪凤1,李江恒1,费梦雪1,贾雪姣1
    2017, 20(11):  1330-133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1
    摘要 ( )   PDF for PC (690KB) ( )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广西地区的1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5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并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以及MC-LR水平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肝癌组血清MC-LR水平为(0.078±0.039)μg/L,高于对照组的(0.061±0.041)μg/L(t=3.351,P<0.01)。肝癌组和对照组中不同性别、年龄、民族、HBsAg阳性、吸烟、饮酒情况者血清MC-L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HBV感染者血清MC-L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对照组中不同食鱼生、沟塘水饮用史者血清MC-L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GSH含量为(9.1±5.1)μg/L,低于对照组的(15.2±8.1)μg/L(t=-6.899,P<0.001)。按照对照组血清MC-LR的中位数(0.042 μg/L)进行暴露程度分层,肝癌组低暴露和高暴露人群GS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P=0.200);对照组低暴露人群GSH含量高于高暴露人群(t=2.090,P=0.038)。结论  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C-LR水平高于健康人群,GSH含量低于健康人群。MC-LR高暴露的健康人群血清GSH含量低于MC-LR低暴露人群。食用鱼生、长期饮用沟塘水可升高血清MC-LR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桂敏,刘丽宏,高玉环,吴晓琳,高 哲,刁兰萍*
    2017, 20(11):  1335-134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2
    摘要 ( )   PDF for PC (2943KB) ( )  
    背景  线粒体DNA(mtDNA)D-环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积累可能与患癌风险和疾病预后有关。目的  探讨mtDNA D-环区SNP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200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NHL患者190例(NHL组),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08例(DLBCL亚组),T细胞淋巴瘤(TCL)82例(TCL亚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159例为对照组。记录NHL组患者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B细胞型、T细胞型)、有无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检测NHL组与对照组mtDNA D-环区SNP。NHL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有无B症状、不同LDH、IPI NHL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DLBCL亚组患者73、200、31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CL亚组患者73、16362、249、31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146、199、309、315、1630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NHL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HR=2.104,95%CI(1.095,4.403)〕、IPI〔HR=1.827,95%CI(1.098,3.034)〕、16304位点〔HR=0.523,95%CI(0.276,0.889)〕与NHL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mtDNA D-环区SNP 16304位点与NHL患者预后相关,可通过检测mtDNA D-环区SNP 16304位点预测NHL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颜建龙1,赛音夫1,LAM HOANG TRUC1,邵文明2,谭国强3,张爱东1*
    2017, 20(11):  1341-13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3
    摘要 ( )   PDF for PC (39551KB) ( )  
    背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栓塞事件发生,故抗凝治疗在NVAF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为有效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弥补了华法林的缺陷而备受临床关注。目的  评价NOACs对国内NVAF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NOACs与华法林对NVAF患者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结果  纳入15篇文献,共2 246例患者,文献质量评分为4~5分。Meta分析显示,与华法林比较,NOACs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OR=0.65,95%CI(0.43,0.97),P=0.04〕、非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4,95%CI(0.31,0.61),P<0.001〕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5,95%CI(0.22,0.91),P=0.03〕;而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46,1.14),P=0.16〕。结论  采用NOACs治疗NVAF患者脑卒中、非严重性出血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无差异,NOACs用于治疗国内NVAF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宇,孔令超,高晓虹,王丰,梁馨予,王家凝,李晓枫*
    2017, 20(11):  1348-13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4
    摘要 ( )   PDF for PC (6814KB) (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脂联素基因rs2241766、rs26672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2016年5-12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Biosi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关脂联素基因rs2241766、rs26672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患性关系的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域、基因分型方法、样本量、年龄、基因型分布。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共显性模型比较的合并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纳入11篇文献,病例组2 934例,对照组3 721例。纳入文献NOS量表评分6~9分,平均7.8分。两组rs2241766位点显性模型〔OR=0.90,95%CI(0.74,1.08)〕、隐性模型〔OR=0.69,95%CI(0.47,1.01)〕、共显性模型(TT与GG)〔OR=0.71,95%CI(0.48,1.04)〕、共显性模型(TT与TG)〔OR=0.95,95%CI(0.84,1.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rs266729位点显性模型〔OR=0.85,95%CI(0.70,1.03)〕、隐性模型〔OR=0.78,95%CI(0.49,1.25)〕、共显性模型(CC与GG)〔OR=0.74,95%CI(0.45,1.22)〕、共显性模型(CC与CG)〔OR=0.88,95%CI(0.74,1.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尚不能说明脂联素基因rs2241766、rs26672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患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金星,俞小萍,刘祥英*,黄文剑
    2017, 20(11):  1355-135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5
    摘要 ( )   PDF for PC (699KB) ( )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的疾病谱及死因,为儿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5年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住院患儿例数及治疗转归情况、性别及年龄分布、疾病构成、住院死亡患儿性别及年龄分布、死因构成。结果  2011-2015年共收住院患儿359 627例,其中死亡676例,病死率为0.19%。2015年住院患儿人数较2011年增长19.85%。住院患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1.374,P=0.001)。住院患儿中,男童244 857例(68.09%),女童114 770例(31.91%),男女比例为2.13∶1。各年份男童、女童均以婴儿多见。2011年和2012年居前3位的疾病均为弥漫性肺炎、手足口病、新生儿肺炎,2013年和2015年居前3位的疾病均为肺部感染、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2014年居前3位的疾病为肺部感染、手足口病、新生儿肺炎。死亡676例,男童病死率为0.17%(416/244 857),女童为0.23%(260/114 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4,P<0.001)。新生儿病死率为0.35%(125/35 872),婴儿为0.24%(262/109 012),幼儿为0.15%(146/100 301),学龄前期为0.11%(67/58 500),学龄期为0.14%(76/55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12,P<0.001);其中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病死率较新生儿降低,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病死率较婴儿降低(P<0.004 5)。前3位死因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9.97%(135/676)〕,起源于围生期疾病〔13.46%(91/676)〕,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12.72%(86/676)〕。结论  2011-2015年住院患儿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死率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为住院患儿的主要病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为主要死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建军*,徐长喜,袁燕莉,张铁娟
    2017, 20(11):  1360-136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6
    摘要 ( )   PDF for PC (712KB) ( )  
    目的  分析2015年吉林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患者发现情况,为制定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3-6月,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吉林省报告的肺结核患者人口学特征、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密切接触者筛查、患者发现方式等数据。结果  2015年吉林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15 537例,其中涂阳患者4 477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56.45/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长春(64.64/10万)、四平(63.24/10万)、白城(62.26/10万)、吉林(57.66/10万)、辽源(57.40/10万)。男性肺结核发病率为77.64/10万,女性肺结核发病率为34.49/10万。0~14岁男性、女性肺结核发病率均较低,在15~24岁出现发病率小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肺结核患者职业以农牧渔民为主(8 514例,54.80%)。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报告应转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10 063例,到位9 228例,总体到位率为91.70%。共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8 282例,开展肺结核症状筛查8 280例,症状筛查率为99.98%。肺结核患者主要以被动发现方式为主,共12 815例〔98.80%(12 815/12 970)〕,主动方式(密切接触者检查、健康检查)发现患者155例〔1.20%(155/12 970)〕。结论  吉林省应加强青年和农牧渔民肺结核防治工作,扩大健康检查人群,最大限度地发现肺结核患者,减少肺结核传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桐1,朱燕波1*,严辉1,李彦妮1,林琳2
    2017, 20(11):  1364-13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7
    摘要 ( )   PDF for PC (771KB) ( )  
    目的   探讨实际收入、主观收入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批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分别是2012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体检人员1 023例、201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610例和2013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检人员595例。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际收入、主观收入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527份,有效回收率为68.54%。1 527例调查对象中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153例(10.02%),2 000~3 999元727例(47.61%),4 000~6 000元380例(24.89%),>6 000元267例(17.48%);主观收入情况一般者1 190例(77.93%),较好者217例(14.21%),较差者120例(7.86%)。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生理领域(PCS)、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和心理领域(MC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 000~3 999元、4 000~6 000元、>6 000元者PF、RP、BP、GH、PCS、SF、MCS得分均高于<2 000元者;4 000~6 000元者PCS、VT、SF、RE、MH得分均低于2 000~3 999元者(P<0.05)。不同主观收入情况者PF、RP、BP、GH、PCS、VT、SF、RE、MH、MC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收入情况一般和较好者上述指标得分均高于主观收入情况差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SF-36 PCS、MCS得分无影响(P>0.05);主观收入情况是SF-36 PCS、MC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实际收入高的人群生命质量并不一定更好,主观收入较好的人群生命质量得分较高。与实际收入相比,主观收入真正影响生命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金鑫,张水淼,尉壮壮,于波,杨悦,李佳美,邓光辉*
    2017, 20(11):  1370-137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8
    摘要 ( )   PDF for PC (964KB) ( )  
    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心理弹性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军区1 553名官兵进行团体问卷测试,测试时间为参加某军演前1周内。回收有效问卷1 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11%。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官兵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适应性调节策略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高于适应性调节策略低分组(t=-2.14,P=0.03)。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高于非适应性调节策略低分组(t=-11.93,P<0.001)。心理弹性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t=7.93,P<0.001)。应激生理反应和应激心理反应与自强、坚韧、乐观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与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适应性调节策略均呈正相关(P<0.05);自强、坚韧、乐观与适应性调节策略呈正相关(P<0.05)。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对应激反应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74,P<0.01);心理弹性在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和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60×-0.216≈0.05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06%。适应性调节策略直接作用不显著(P>0.05),心理弹性在适应性调节策略和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484×-0.216≈-0.105。模型拟合良好〔χ2/df=1.05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06,比较拟合指数(CFI)=1,拟合优度指数(GFI)=0.998,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94,基准化拟合指数(NFI)=0.998,相对拟合指数(RFI)=0.994,增量拟合指数(IFI)=1,Tucker-Lewis拟合指数(TLI)=1〕。结论  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对军人急性应激反应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适应性调节策略仅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应激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卓华1,杨华杰2*,黄翔2,田作军1,杨超豪1,刘磊1,吴宜娟1,林杰1,梁丹丹1,谭红愉1,李少明1,徐评议1*
    2017, 20(11):  1374-137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19
    摘要 ( )   PDF for PC (741KB) ( )  
    目的  了解和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总结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策略和建议。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2014年经急诊入院的90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现场追踪登记患者院内各项检查的时间;采用访谈法,以院内急诊救治为核心,对6名脑卒中急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因素。结果  903例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669例(74.09%),由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自行入院827例(91.58%),出现救治延迟570例(63.12%)。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5,P=0.023)。就诊至生命体征管理时间、就诊至病史采集时间、就诊至体格检查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检查时间、就诊至获取血样时间、就诊至神经功能评估时间、就诊至完成CT扫描时间、就诊至开始治疗时间分别与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标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院内急诊救治CT检查环节(开始CT检查至获取CT报告)中位用时43 min,占总用时51.19%;体温管理环节中位用时14 min,占总用时16.67%;神经功能评估环节中位用时12 min,占总用时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3,95%CI(1.011,1.036)〕、入院方式〔OR=0.487,95%CI(0.270,0.879)〕和是否行CT检查〔OR=1.887,95%CI(1.373,2.594)〕是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访谈定性评价显示,目前急诊科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需要大革命式的改进。结论  广州地区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象较严重,应针对院内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规范就诊流程,缩短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梦龙1,郭凯2,马永刚2,康艳飞2,文敏2,周荣斌1,2*
    2017, 20(11):  1379-138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1.y08
    摘要 ( )   PDF for PC (676KB) ( )  
    目的  了解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情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发生于院前及急诊科的非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232例,根据初始心律分为可电击心律32例(13.8%),不可电击心律200例(86.2%)。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病因、基础疾病、心血管有创检查及治疗史、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用史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影响因素。结果  可电击心律与不可电击心律患者年龄,心源性猝死、重症感染发生率、冠状动脉疾病(CA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出率,β-受体阻滞剂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感染、CAD、COPD、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史是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感染、COPD、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史是心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高危因素,其可能降低了心搏骤停患者可电击心律的发生;而具有CAD病史的患者发生心搏骤停时的初始心律多表现为可电击心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峤1,黄伍奎2,韩虎3,张健4,单莉1*
    2017, 20(11):  1383-13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1
    摘要 ( )   PDF for PC (942KB) (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NSCLC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均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统计供血动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8支供血动脉,其中主要来源为肾上腺下动脉(10支),以单支供血动脉为主(7例)。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瘤体最大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2例患者共行23次TACE治疗,单支供血动脉者行10次TACE治疗,平均(1.4±0.2)次;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行13次TACE治疗,平均(2.6±0.2)次。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TACE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P=0.004)。结论  NSCLC肾上腺转移瘤的供血动脉来源主要为肾上腺下动脉;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TACE治疗次数更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俊伟,杨建梅*,吴红花,董爱梅,袁戈恒,姚军,王薇,高燕明,张俊清,郭晓惠
    2017, 20(11):  1386-138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2
    摘要 ( )   PDF for PC (614KB) ( )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转归等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2;年龄为18~83岁,中位年龄51岁。16例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为胰岛素瘤,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胰岛素瘤患者临床上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血糖为0.85~2.56 mmol/L,同时胰岛素水平>10 mU/L有16例,胰岛素释放指数>0.4有11例,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有14例。胰岛素瘤患者行B超检查11例,5例阳性;行增强CT检查14例,11例阳性。行B超、CT检查均阴性的3例患者分别经胃镜超声、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剖腹探查术中B超及分段采血方法进行诊断。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6例,Whipple术式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胰岛素瘤患者术后低血糖均恢复。结论  胰岛细胞瘤以功能性胰岛素瘤居多,少数合并糖尿病,确诊需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水平测定及胰岛素释放指数定性诊断,增强CT定位检查阳性率高。胰岛细胞瘤良性率高,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振,陈燕启*
    2017, 20(11):  1389-13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3
    摘要 ( )   PDF for PC (685KB) ( )  
    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病非流行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并确诊的布鲁杆菌病患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提高对非流行区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北京医院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后经布鲁杆菌血培养检查阳性确诊的布鲁杆菌病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0例布鲁杆菌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3岁。均来自非牧区。3例有养羊或羊接触史,3例有进食牛羊肉史,1例有在家加工生羊肉史,3例无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10例均以发热伴或不伴其他症状就诊。首诊科室包括急诊科3例,骨科2例,呼吸科2例,风湿科1例,神经内科1例,血液科1例。10例患者布鲁杆菌血培养及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布鲁杆菌病非流行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重视散发布鲁杆菌病的可能,反复血培养为最终确诊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玉,刘芸*,黄浩宇
    2017, 20(11):  1392-139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4
    摘要 ( )   PDF for PC (804KB) ( )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健康的最严重公共问题之一。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从遗传与免疫因素、环境因素、肠脑与肠道微生物、饮食与营养、代谢、叶酸、神经生物学因素、内感觉等角度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季超,倪秀石*
    2017, 20(11):  1398-140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1.025
    摘要 ( )   PDF for PC (734KB) ( )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疾病呈现缓慢进展的趋势。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依靠量表,目前评价的量表可分为普适量表和特异性量表。本文就帕金森病的各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