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2-24-中国全科医学
P. 11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059·
2
③肾脏:血肌酐升高≥参考值上限的 1.5 倍持续时间 >7 d P<0.10、I >50% 则表明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
或血肌酐≥ 26.5 μmol/L 持续时间 >48 h,尿量 <0.5 ml·kg -1 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临床异质性明显,则需进行亚组分
-1
·h 持续时间≥ 6 h。(3)干预措施:入院后接受常规治 析(如根据对照组患者具体营养方式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
疗,包括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性分析等。
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试验组患者入院 24 h 内 2 结果
进行肠内营养(在内镜或 X 线引导下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筛选流程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3 295
并给予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 24 h 后进行肠内营养或 篇,剔重后获得文献 2 141 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文献
经口饮食,或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经中心静脉或外周 1 850 篇,进一步阅读全文、结合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排除文
静脉给予营养治疗)。(4)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病死 献 278 篇,最终纳入 13 篇文献 [15-27] ,包含 1 193 例患者。
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 1。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胰腺感染发生率、治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 纳入研究的基本
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特征详见表 2,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详见表 3。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 2.3 Meta 分析结果
1.2.2 文献排除标准 (1)非中、英文语种;(2)重复发表; 2.3.1 病死率 8 项研究 [15,20-21,23-27] 结局指标涉及病死率,
2
(3)个案报告、综述、会议论文;(4)数据不可用。 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14,I =38%),采用固定效应模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 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进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 〔RR=0.61,95%CI(0.39,0.95),P=0.03〕,差异有统计学
以协助判断。采用事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包括:(1) 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干预措施为入院 24 h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如文题、作者姓名、发表时间等;(2) 后给予经口饮食时 [20-21]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如各组例数、年龄等;(3)干预措施 学意义〔RR=0.89,95%CI(0.51,1.54),P=0.67〕;对照组
的实施细节;(4)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5)所关注 患者干预措施为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时 [23-27] ,试验组
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28,95%CI(0.11,0.73),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参照 Cochrane 手册,由两名 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 2。
研究者采用 RCT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14] 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 2.3.2 MODS 发生率 7 项研究 [15,17,20-22,24-25] 结局指标涉及
2
险进行评价。 MODS 发生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87,I =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二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
分类变量以 RR 及其 95%CI 表示,连续性变量以 MD 及其 MODS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6,95%CI(0.36,0.86),
95%CI 表示。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间的 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
2
2
异质性分析采用 χ 检验,若 P ≥ 0.10、I ≤ 50% 则表明纳 患者干预措施为入院 24 h 后给予肠内营养时 [15,17] ,两组患
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 者 MODS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4,95%CI
表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RCTs
发表 例数(对照组 性别(男 / 女) 年龄(岁) 干预措施 结局
第一作者
年份 /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指标
许健 [15] 2018 29/26 14/15 14/12 40.8±2.1 41.5±2.6 入院 24~72 h 给予鼻肠管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②
姚红兵 [16] 2014 32/32 17/15 18/14 35.2±5.5 35.8±6.2 入院 48 h 后给予鼻肠管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④
王颖 [17] 2021 30/30 15/15 14/16 49.2±9.8 49.2±8.9 入院 48 h 后给予鼻肠管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②④
陈远忠 [18] 2019 40/40 29/11 28/12 48.5±3.8 48.3±3.3 入院 48 h 后给予鼻肠管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④
WANG [19] 2021 63/64 40/23 38/26 47.3±9.9 46.4±9.7 入院 72 h 后给予鼻肠管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④
STIMAC [20] 2016 107/107 57/50 53/54 26.0~90.0 28.0~88.0 入院第 3 天给予经口饮食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②
BAKKER [21] 2014 104/101 59/45 55/46 65.0±15.0 65.0±16.0 入院 72 h 后给予经口饮食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②③
张弛 [22] 2020 50/50 27/23 29/21 45.2±8.9 45.6±8.5 入院 24 h 内给予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②
LOUIE [23] 2005 18/10 9/9 6/4 59.0±15.3 65.3±18.3 入院 24 h 内给予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③
ECKERWALL [24] 2006 25/23 — — 60.0~80.0 58.0~80.0 入院 24 h 内给予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②③
PETROV [25] 2006 34/35 24/10 27/8 41.0~70.0 42.0~67.0 入院 24 h 内给予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②③
GUPTA [26] 2003 9/8 3/6 4/4 38.0~86.0 56.0~89.0 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
刘广裕 [27] 2016 63/63 — — 44.2±0.7 42.5±1.9 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 入院 24 h 内给予鼻肠管营养 ①
注:—表示未提及;①表示病死率,②表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③表示胰腺感染发生率,④表示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
状况评价系统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