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 2022, Vol. 25 ›› Issue (16): 1923-1928.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1
• Comments •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2-02-08
Revised:
2022-04-24
Published:
2022-06-05
Online:
2022-05-05
Contact:
Qingfeng DU
About author:
通讯作者:
杜庆锋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hinagp.net/EN/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61
阶段划分 | 标志事件 | 特点 | 工作重点 | 工作成效 | 存在问题 |
---|---|---|---|---|---|
专家科研探索阶段(1959—1993年) | 1959年的全国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营养调查,标志着慢性病防治相关工作启动 | 以专家科研攻关、大医院的临床治疗为主 | 开展心脑血管、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 | 1969年的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防治、1986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影响世界 | 慢性病防治未被纳入政府工作 |
管理网络建立阶段(1994—2008年) | 1994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设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处,标志着慢性病防治被纳入政府工作 | 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政策不断出台 |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防治工作 | 2008年,我国省、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设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100.0%、62.8%、43.7%,国家慢性病防治网络基本建成 | 疾病治疗管理优先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期筛查等 |
专项经费支持阶段(2009—2016年)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发布,国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每年15元,逐年增加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 高度重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14项服务中有5项与慢性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血压及糖尿病管理等 | 我国用于慢性病预防的费用仅占慢性病卫生费用的1.26% |
国家规划落实阶段(2017年至今) |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发布,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慢性病防治专项规划 | 突出政府和区域医疗生态系统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 | "早癌"筛查,健康环境建设,对肥胖的关注度增加 | 我国开始全面探索慢性病防控,建立了一批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出现了一些防控好的典型社区,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出现糖尿病发病率拐点的城市 | 财政经费多投入在一级和三级预防,基层二级预防(筛查、早期诊断与非药物干预)尚欠缺 |
Table 1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China
阶段划分 | 标志事件 | 特点 | 工作重点 | 工作成效 | 存在问题 |
---|---|---|---|---|---|
专家科研探索阶段(1959—1993年) | 1959年的全国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营养调查,标志着慢性病防治相关工作启动 | 以专家科研攻关、大医院的临床治疗为主 | 开展心脑血管、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 | 1969年的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防治、1986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影响世界 | 慢性病防治未被纳入政府工作 |
管理网络建立阶段(1994—2008年) | 1994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设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处,标志着慢性病防治被纳入政府工作 | 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政策不断出台 |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防治工作 | 2008年,我国省、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设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100.0%、62.8%、43.7%,国家慢性病防治网络基本建成 | 疾病治疗管理优先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期筛查等 |
专项经费支持阶段(2009—2016年)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发布,国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每年15元,逐年增加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 高度重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14项服务中有5项与慢性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血压及糖尿病管理等 | 我国用于慢性病预防的费用仅占慢性病卫生费用的1.26% |
国家规划落实阶段(2017年至今) |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发布,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慢性病防治专项规划 | 突出政府和区域医疗生态系统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 | "早癌"筛查,健康环境建设,对肥胖的关注度增加 | 我国开始全面探索慢性病防控,建立了一批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出现了一些防控好的典型社区,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出现糖尿病发病率拐点的城市 | 财政经费多投入在一级和三级预防,基层二级预防(筛查、早期诊断与非药物干预)尚欠缺 |
管理模式 | 基本信息 | 管理理念 | 系统结构 | 操作方法 | 输出效果 | ||||||
---|---|---|---|---|---|---|---|---|---|---|---|
地点 | 时间 | 管理对象 | 应用场景 | 管理主体 | 层级关系 | 干预措施 | 激励方式 | 信息化 | |||
慢性病照护模型(CCM) | 美国 | 20世纪90年代 | 患有2种或以上慢性病的联邦医疗保险受益人 | 社区 | 医疗保险推动的慢性病随访管理 | 卫生保健团队包括护士、药师、医生等 | 市场化主导的团队协作 |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帮助患者有效开展自我管理,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 绩效薪酬支付 | 智能的决策支持与临床信息系统 | 该模式已被世界众多国家引荐/应用,在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常见慢性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不能扭转慢性病"三高三低"态势 |
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ICCC) | 中低收入国家 | 2002年 | 签约的普适性慢性病患者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全科医生主导,将宏观政策、中观组织、微观家庭/患者相结合 | 全科医生团队和社区合作伙伴 | 全科医生主导的团队协作 | 规范培养从事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疾病管理、健康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 | 绩效薪酬支付 | 尚未体系化 | 能够改进生物学指标,在糖尿病、高血压管理方面效果明显;可降低心脏病病死率,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寿命,节省医疗开支;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自我照护,甚至提高患者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 |
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型(CDSMP) | 美国 | 20世纪90年代 | 普适性慢性病患者 | 社区 |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患者自我管理 | 健康培训师 | 培训与被培训关系 | 以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培养个体的自我管理技能 | 绩效薪酬支付 | 培训网站 | 在骨关节炎防控方面取得成效 |
Table 2 Analysis of three maj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s in foreign countries
管理模式 | 基本信息 | 管理理念 | 系统结构 | 操作方法 | 输出效果 | ||||||
---|---|---|---|---|---|---|---|---|---|---|---|
地点 | 时间 | 管理对象 | 应用场景 | 管理主体 | 层级关系 | 干预措施 | 激励方式 | 信息化 | |||
慢性病照护模型(CCM) | 美国 | 20世纪90年代 | 患有2种或以上慢性病的联邦医疗保险受益人 | 社区 | 医疗保险推动的慢性病随访管理 | 卫生保健团队包括护士、药师、医生等 | 市场化主导的团队协作 |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帮助患者有效开展自我管理,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 绩效薪酬支付 | 智能的决策支持与临床信息系统 | 该模式已被世界众多国家引荐/应用,在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常见慢性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不能扭转慢性病"三高三低"态势 |
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ICCC) | 中低收入国家 | 2002年 | 签约的普适性慢性病患者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全科医生主导,将宏观政策、中观组织、微观家庭/患者相结合 | 全科医生团队和社区合作伙伴 | 全科医生主导的团队协作 | 规范培养从事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疾病管理、健康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 | 绩效薪酬支付 | 尚未体系化 | 能够改进生物学指标,在糖尿病、高血压管理方面效果明显;可降低心脏病病死率,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寿命,节省医疗开支;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自我照护,甚至提高患者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 |
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型(CDSMP) | 美国 | 20世纪90年代 | 普适性慢性病患者 | 社区 |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患者自我管理 | 健康培训师 | 培训与被培训关系 | 以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培养个体的自我管理技能 | 绩效薪酬支付 | 培训网站 | 在骨关节炎防控方面取得成效 |
国家 | 基础信息 | 管理理念 | 系统结构 | 操作方法 | 输出效果 | |||||
---|---|---|---|---|---|---|---|---|---|---|
时间 | 疾病人群类型 | 缘由 | 理念 | 管理主体 | 层级关系 | 干预措施 | 激励方式 | 信息化支持 | ||
美国 | 20世纪80年代 | 癌症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 | 面临医疗费用增长、健康影响工业劳动力的双重挑战 | 市场主导,医学/流行病学理论框架 | 病案管理师 | 市场化主导的横向合作和政府支持的垂直层级关系 | 注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的早期筛查 | 绩效薪酬支付 | 健康管理平台和用户端APP、数字药物 | 延缓并发症发生,增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医疗费用 |
芬兰 | 1972—1997年 |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者,吸烟群体 | 北卡地区是全世界心脏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故开展目的为降低该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社会科学的组合理论框架 | 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护士 | 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沟通机制 | 改善人群生活、行为方式,注重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 | 参与者成就感 | 慢性病相关信息监测 | 慢性病死亡率下降,风险因素减少,健康行为增加,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
澳大利亚 | 2005年至今 | 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卒中和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等慢性病人群 | 约3/4的居民有1种或以上慢性病症状,给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 以全科医学为主体 | 全科医生 | 市场化主导的横向合作和政府支持的垂直层级关系 | 减少危险因素、疾病早期发现、急症管理、疾病护理 | 医疗保险激励 | 慢性病管理网络和全科医生信息系统 | 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日本 | 1996年至今 |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等生活习惯疾病患者,以及40~74岁人群 | 应对高度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 | 法律权威和医疗福利相结合 | 专科医生/医疗保险机构 | 法律主导下横向合作的架构,渗透到日常生活 | 法规先行,体检筛查,由专业保健师进行健康指导 | 积分制和惩罚/激励制度 | 全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 日本慢性病问题得到较好控制,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
Table 3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国家 | 基础信息 | 管理理念 | 系统结构 | 操作方法 | 输出效果 | |||||
---|---|---|---|---|---|---|---|---|---|---|
时间 | 疾病人群类型 | 缘由 | 理念 | 管理主体 | 层级关系 | 干预措施 | 激励方式 | 信息化支持 | ||
美国 | 20世纪80年代 | 癌症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 | 面临医疗费用增长、健康影响工业劳动力的双重挑战 | 市场主导,医学/流行病学理论框架 | 病案管理师 | 市场化主导的横向合作和政府支持的垂直层级关系 | 注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的早期筛查 | 绩效薪酬支付 | 健康管理平台和用户端APP、数字药物 | 延缓并发症发生,增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医疗费用 |
芬兰 | 1972—1997年 |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者,吸烟群体 | 北卡地区是全世界心脏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故开展目的为降低该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社会科学的组合理论框架 | 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护士 | 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沟通机制 | 改善人群生活、行为方式,注重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 | 参与者成就感 | 慢性病相关信息监测 | 慢性病死亡率下降,风险因素减少,健康行为增加,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
澳大利亚 | 2005年至今 | 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卒中和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等慢性病人群 | 约3/4的居民有1种或以上慢性病症状,给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 以全科医学为主体 | 全科医生 | 市场化主导的横向合作和政府支持的垂直层级关系 | 减少危险因素、疾病早期发现、急症管理、疾病护理 | 医疗保险激励 | 慢性病管理网络和全科医生信息系统 | 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日本 | 1996年至今 |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等生活习惯疾病患者,以及40~74岁人群 | 应对高度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 | 法律权威和医疗福利相结合 | 专科医生/医疗保险机构 | 法律主导下横向合作的架构,渗透到日常生活 | 法规先行,体检筛查,由专业保健师进行健康指导 | 积分制和惩罚/激励制度 | 全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 日本慢性病问题得到较好控制,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
[1] |
|
[2]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EB/OL]. [2021-04-05].
|
[3] |
人民日报. 我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4 028个[EB/OL]. [2021-04-05].
|
[4] |
李立明,吕筠. 中国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实践的历史与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8):741-745.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08.001.
|
[5] |
白雅敏,刘敏,陈波,等. 1984—2014年我国慢性病防控相关重要政策的回顾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8):563-567.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6.08.002.
|
[6] |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通知[EB/OL]. [2021-04-10].
|
[7]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EB/OL]. [2021-04-10].
|
[8] |
刘晓娜,赵根明,徐望红. 我国慢性病防控典型成功案例及启示[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3):169-174.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6.03.003.
|
[9] |
孔灵芝,常继乐. 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
[10] |
吴静. 基本卫生保健理论与慢性病社区防控[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20.
|
[11]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21-04-21].
|
[12] |
US Centre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Chronic care management(CCM) Toolkit[EB/OL]. [2021-04-21].
|
[1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framework[EB/OL]. [2021-04-21].
|
[14] |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CDSMP) [EB/OL]. [2021-04-21].
|
[15] | |
[16] |
王荣英,贺振银,赵稳稳,等. 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1989-1993.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7.001.
|
[17] |
郭咸纲. 管理模式(理论篇):决定企业成功的七种管理模式研究[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
[18] |
|
[19] | |
[20] |
应亮,杨辉. 澳大利亚慢性病管理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4):4184-4189.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38.
|
[21] |
徐望红,张勇,王继伟,等. 中日两国慢性病防控策略比较及政策启示[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8):593-596.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6.08.009.
|
[22] |
曾志童,王朝昕,王慧,等. 基于国内外最新指南的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分析及我国发展前景:以糖尿病为例[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037-104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8.
|
[23] |
于晓松,路孝琴.全科医学概论[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24]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EB/OL]. (2020-09-18)[2021-07-01].
|
[25] |
高剑波. "一带一路"大数据定量分析:任务、挑战及解决方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
[1] | LIN Kai, YAO Mi, CHEN Zhang, JI Xinxin, LIN Runqi, CHEN Yongsong, Sim MOIR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sponding Approach of Treatment Burden of Type 2 Diabetes: a Video Recording-based Analysi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4): 4302-4307. |
[2] | LI Jingjing, YUAN Ding, WANG Xiuling, KANG Hongfei, LAI Chengcheng, WANG Peisong, LU Guangping, GAO Yanxia.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ce Resident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4): 4322-4328. |
[3] | YU Xinyan, ZHAO Jun, ZHAO Xiaoye, JIANG Qingru, CHEN Yatian, WANG Yan, ZHANG Haicheng. Application of Mobile Smart Healthca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Primary Car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3): 4167-4172. |
[4] | ZHOU Yingda, ZHUO Shuxiong, YANG Xi, JIN Hua, YU Dehua.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Pathway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dically Unexplained Disease in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c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1): 3939-3944. |
[5] | YU Dehua. Scientific Research Conception Guided by General Practice Thinking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1): 3872-3876. |
[6] | LOU Zheng, LIU Ying, REN Jingjing. Visits for Medically Unspecified Disease in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s of County General Hospital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1): 3945-3950. |
[7] | HONG Yuchun, WU Hua, DU Yishan, LI Shuran, SUN Wenmin, YE Mingyu, ZHANG Yongjian, LI Yang. Develop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Diagnostic Terminology and Coding and Empirical Study on Its Applica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1): 3896-3901. |
[8] | LI Fangjian, JI Zequan, YE Huiling, YAN Ping, CHEN Dexiong, ZHANG Kouxing, LIANG Xiang, WANG Jiaji, HU Bingji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Past 30 Year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31): 3915-3921. |
[9] | PAN Ye, LIU Zhihui, HU Qianqian, WANG Liuyi. Patterns of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among Chinese Elderl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9): 3608-3615. |
[10] | WANG Xiaoran, ZHANG Dan. Influence of Multimorbidity on Anxiety Symptoms among Chinese Elderly People: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tud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9): 3622-3627. |
[11] | GUO Jia, SUN Huajun, CHEN Ying, ZHANG Jiawen, ZHANG Yaxin, MA Ying, DU Yue. Construction of On-sit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Preventive Services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8): 3489-3495. |
[12] | CHENG Xiaoran, ZHANG Xiaotian, LI Mingyue, CHENG Haozhe, TANG Haoqing, ZHENG Huixian, ZHANG Baisong, LIU Xiaoyun.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s Follow-up on Health Behaviors and Blood Pressure/Glucose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the Context of Treatment-prevention Integra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8): 3482-3488. |
[13] | LI Bing, YANG Shan, WANG Cong, CHEN Jinjing, XU Zhiwei, LIU Xiaoyu, WANG Liuyi. Perceptions toward General Practice Career among Non-targeted Admission General Medical Graduates Completing the Standardized General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8): 3544-3550. |
[14] | YIN Zhaoxia, LIU Caiyun, ZHANG Baoshuang, CHEN Yanli, GONG Weiji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gnition and Formulation of Faculty Teaching Objective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cy Practitioners: a Qualitative Stud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8): 3533-3538. |
[15] | SUN Mengjie, LIU Lamei, WANG Jia'nan, WANG Peng, ZHANG Zhenxiang. A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the Real Experiences and Care Experience during Hospital-to-home Transi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3, 26(28): 3565-3572.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