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75

·70·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1


                                  表 2 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情况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correct recognition of pre-stroke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 of resi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口角歪斜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言语不清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         37     21(56.8)    37(100.0) a   10(27.0)    31(83.8) a   26(70.3)     33(89.2) a
            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         38     20(52.6)    33(86.8) a    13(34.2)    30(78.9) a   21(55.3)     36(94.7) a
                   2
                 χ 值                   0.129         —           0.455       0.289        1.805        0.211
                  P 值                  0.720        0.054        0.336       0.591        0.179        0.646
                 a
              注: 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采用 Fisher's 确切概率法

                                  表 3 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情况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correct management of pre-stroke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 of resi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口角歪斜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言语不清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          37     9(24.3)     23(62.2) a    4(10.8)     18(48.6) a   11(29.7)     20(54.1) a
           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          38     10(26.3)     18(47.4)     4(10.5)     15(39.5) a    8(21.1)     19(50.0) a
                  2
                 χ 值                   0.039        1.656       <0.001       0.640        0.746        0.123
                 P 值                   0.843        0.198        0.999       0.424        0.388        0.725
                 a
              注: 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表 4 两组居民干预前后 SPDBI 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mean total score and domain scores of the SPDBI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症状警觉〔M(QR)〕             不就医行为合理化〔M(QR)〕                 症状归因(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         37   23.00(6.50)  19.00(8.50) a  16.50(22.25)  12.50(16.50)  12.41±4.43  10.06±5.24 a
            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         38   20.00(5.50)  17.00(8.25) a  14.00(16.50)  10.00(6.00) a  11.42±4.92  7.82±3.79 a
                Z(t)值                -1.775      -1.599       -0.733        -2.460         0.910 b    -1.986 b
                  P 值                 0.076       0.110        0.464        0.014          0.366       0.047
                                    习惯反应样式〔M(QR)〕             急救系统使用〔M(QR)〕                总得分〔M(QR)〕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           10.00(5.00)  7.00(5.25) a  9.50(6.25)   6.50(5.50) a  78.00(35.00)  55.60(32.25) a
              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           12.00(6.00)  5.00(3.00) a  8.00(5.25)   6.00(4.25) a  85.00(30.00)  44.00(18.25) a
                  Z(t)值              -0.112       -3.220       -0.756       -1.313       -1.267       -3.001
                    P 值              0.911        0.001         0.450       0.189         0.205        0.003
                 a
                                          b
              注: 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表示 t 值
           行为意向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损失框架视频干                            合理化、采用习惯性方式对待脑卒中先兆症状均是延迟
           预组居民 SPDBI 总得分低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                        就医的脑卒中患者倾向采用的应对方式                 [39,45-46] ,而采
           提示在倡导居民出现卒中先兆症状后快速就医方面,                             取上述应对方式,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先兆症状不
           损失框架信息比收益框架信息更有效。冉华等                    [43] 、徐     了解、不使用急救系统均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延迟就医的
           孝婷等   [44] 亦发现,对于劝导大学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                      重要因素。
           (HPV)疫苗,与收益框架信息相比,损失框架信息更                               根据前景理论:当个体接收到收益框架信息时更有
           具有说服力。                                              可能采取避险行为,而当接收到损失框架信息时,更偏
               相比于收益框架信息,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                          向于采取激进的行为来达成目标,即使其知晓采取的激
           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就医行                            进行为可能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当面对同等程度的收益
           为合理化、习惯反应样式和症状归因 3 个维度。李明慧                          和损失时,个体对其的感受是不同的,损失造成的痛苦
           等 [45] 将脑卒中患者就医轨迹分为 4 段,即识别阶段、                      与收益带来的快乐相比,损失对个体的心理刺激明显更
           反应阶段、警觉阶段、行动阶段。脑卒中先兆症状发生                            为强烈,这种心理状态又被称作损失规避                  [47] 。与疾病
           后,将脑卒中先兆症状归因于其他疾病、将不就医行为                            筛查行为    [48-49] 类似,脑卒中患者发现自身出现先兆症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