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2-32-中国全科医学
P. 4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4007·
安离开,平均住床日 16 d,平均住院床日费 280 元 /d, 康复服务,从既往的被动训练、间断性康复、以缓解症
患者和家属满意度保持 98% 以上。2012—2020 年上海 状为康复目标的模式,转变成主动训练,系统康复,以
市累计服务终末期患者 3 万余人次,安宁疗护病人人均 功能恢复、提升社会生活参与度为康复目标的模式。
医药费用是机构普通病人人均医药费的 51%。 ◆ 硬件设施建设
4 总结 (1)设立中西医康复门诊,治疗区域总面积达
2
安宁疗护服务是医学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842 m ,西医康复门诊设立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
是道德与情操、人性与奉献的交汇。安宁疗护是与人民 作业治疗、语言治疗、感统治疗、高频治疗等各个区域,
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项目,已成为上海卫生健康系 配置完善各类康复设备,相关诊室建设符合专业要求,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宁疗护服务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 满足日常康复工作开展。中医康复综合服务区广泛开展
温度和良心工程,与城市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息息 针灸、拔罐、熏蒸、推拿等一系列服务,为患者提供中
相关,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幸 西医结合康复服务。
福指数。上海市在政府的重视与主导下,已经将安宁疗 (2)建设智能康复平台,引入智能康复设备如平
护服务列入政府保障提供的社区健康服务项目清单,初 衡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
步构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机构和居家服务 器人、踝关节康复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等,
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 可广泛应用于神经损伤类患者、老年病类患者、骨科术
与推动下,安宁疗护事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后患者等,建设基于循证康复路径的智能康复体系。
2
(3)设立标准化康复病区,面积 834 m ,50 张康
打造居民“家门口” 复病床,配置天轨、助浴系统等康复护理设备。在四个
2
康复智能服务平台 服务站点设立康复治疗室,康复治疗面积约 150 m ,全
天候驻扎康复治疗师,满足常见病种康复需求,让康复
魏魏 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 服务真正深入社区、家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 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社区康复人才较为紧缺,尤其是康复医师存在
2015 年中国失能、半失能的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已 较大的缺口,近年来上海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社区康
达 4 063 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 18.5%,而 60 岁以上老 复医师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年人口中约 20% 需要康复护理,预计到 2024 年我国需 本中心在上级康复医联体单位的帮助下,不断夯实
康复治疗的老年患者数将逾 6 000 万。 康复人才队伍。中心康复科医师至上级医院康复科全脱
近年来康复事业快速发展,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 产进修 2 年,专业技能和学术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的康复需求,基于康复对象行动不便和需要系统治疗的 康复治疗师就职后,至瑞金康复医院进行定期培训,掌
特点,发展社区康复具有重大价值。目前社区康复人才 握相关康复技术能力;招募康复社工参与康复科日常工
缺乏,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北京市抽样调查 18 家社区 作。邀请上级医院康复科主任担任本单位康复科顾问,
2
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疗科室,平均面积 151.24 m ,康 上级康复医师定期来中心指导开展工作,在日常的诊疗
复设备数量总计 313 台,10 万元以下的 293 台,10 万 过程中患者双向转诊、全程管理。
元以上的 20 台 [39] 。上海市社区康复开展项目主要为 ◆ 康复项目拓展
物理因子治疗(98.13%),传统康复治疗(90.62%), 中心康复医师依托智能康复设备的评估与训练系
康复评定、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认知治疗开展较 统,在疾病的早中晚各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
少 [40] 。 划,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手段,提升康复治疗的效果。
2021 年上海市提出建设社区示范性康复中心,第 秉承智能化、系统化的康复理念,搭建起一个涵盖神经
一批已经成功建成 46 家社区康复中心,2022 年将建设 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老年慢病康复等为主的临
第二批社区示范性康复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日益迫切的 床智能康复治疗平台。在保留原有物理治疗、中医药适
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本中心积极响应,先行先试,率 宜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引进冲击波治疗、悬吊系统等新
先以智能康复为核心,建立四级智慧康复网络,打造居 项目,广泛开展运动疗法、言语治疗。康复治疗的适宜
民“家门口”康复智能服务平台。 人群和病种不断地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提供同质化的康复诊疗服务 2 建设便捷的四级康复服务网络
发展社区康复的核心是可以提供与二三级医院同质 充分发挥社区康复便捷的优势,通过社区康复中心
化的康复诊疗服务,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高水平的 建设,依托康复专科医联体资源,推进三级医院 - 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