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 2025, Vol. 28 ›› Issue (01): 77-82.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1
• Original Research·Focus on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 Previous Articles
Received:
2023-04-10
Revised:
2024-09-12
Published:
2025-01-05
Online:
2024-10-30
Contact:
XIAO Weizhong, YANG Zhenhua
通讯作者:
肖卫忠, 杨振华
作者简介:
作者贡献:
宋一帆负责设计研究方案,研究过程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论文起草;韩庆烽负责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论文的修订;肖卫忠负责提出研究思路,获得项目支持,文章的质量控制与审查,对文章整体负责;杨振华负责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过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对文章整体负责。
基金资助: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hinagp.net/EN/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1
指标 | 条目数 | Kendall's W系数 | χ2值 | P值 |
---|---|---|---|---|
一级指标 | 5 | 0.299 | 14.333 | 0.006 |
二级指标 | 30 | 0.189 | 65.946 | <0.001 |
Table 1 The coordination of expert opinions
指标 | 条目数 | Kendall's W系数 | χ2值 | P值 |
---|---|---|---|---|
一级指标 | 5 | 0.299 | 14.333 | 0.006 |
二级指标 | 30 | 0.189 | 65.946 | <0.001 |
指标 | 重要性赋值均值( | 变异系数 | 满分率(%) |
---|---|---|---|
一、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4.830±0.389 | 0.08 | 83.33 |
1.掌握全科临床基础知识: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能力 | 4.830±0.389 | 0.08 | 83.33 |
2.常见病房急重症评估及处理 | 4.330±0.778 | 0.18 | 50.00 |
3.对慢病患者代谢-血管-靶器官损害综合评估 | 4.670±0.651 | 0.14 | 75.00 |
4.病房常见病及其伴随疾病的诊断、治疗 | 4.750±0.452 | 0.10 | 75.00 |
5.学习慢病患者内脏康复评估及指导 | 4.330±0.651 | 0.15 | 41.67 |
6.通过自主查阅书籍杂志网络文献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 4.170±0.577 | 0.14 | 25.00 |
7.掌握最新指南,理解归纳并灵活应用 | 4.500±0.522 | 0.12 | 50.00 |
二、资料采集利用 | 4.580±0.515 | 0.11 | 58.33 |
1.准确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病史 | 4.920±0.289 | 0.06 | 91.67 |
2.关注患者的就医背景,从生物学、心理精神、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层面充分了解患者 | 4.750±0.452 | 0.10 | 75.00 |
3.能运用正确的查体手法,获取并辨识各种体征 | 4.920±0.289 | 0.06 | 91.67 |
4.能合理选择、判断和利用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 4.920±0.289 | 0.06 | 91.67 |
5.能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自己的想法印证,辨证思考 | 4.580±0.515 | 0.11 | 58.33 |
6.病史书写能力:规范书写SOAP病例,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及时、规范书写病例文书 | 4.500±0.522 | 0.12 | 50.00 |
7.表达能力:清楚、简洁、调理的总结病史,症状体征描述准确,言语使用恰当 | 4.580±0.515 | 0.11 | 58.33 |
三、诊断分析利用 | 5.000±0.000 | 0.00 | 100.00 |
1.对所获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形成初步诊断 | 4.750±0.452 | 0.10 | 75.00 |
2.诊断形成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科学依据充分 | 4.830±0.389 | 0.08 | 83.33 |
3.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诊断,掌握不同疾病之间的鉴别要点,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误诊、漏诊 | 4.670±0.492 | 0.11 | 66.67 |
4.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 4.580±0.515 | 0.11 | 58.33 |
四、治疗决策能力 | 5.000±0.000 | 0.00 | 100.00 |
1.从患者个体化角度进行危险分层并确立治疗目标 | 4.750±0.452 | 0.10 | 75.00 |
2.根据患者资料,轻重缓急决定检查项目,制定合理的初步治疗方案 | 4.670±0.492 | 0.11 | 66.67 |
3.向患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的治疗 | 4.500±0.522 | 0.12 | 50.00 |
4.根据健康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 | 4.580±0.515 | 0.11 | 58.33 |
5.有强烈的全人照顾意识,通过躯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 4.670±0.492 | 0.11 | 66.67 |
6.有系统性的临床思维,重视多病共存,明确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相关性 | 4.580±0.515 | 0.11 | 58.33 |
7.有对未来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 | 4.670±0.492 | 0.11 | 66.67 |
8.根据患者的需求,通过会诊、转诊、随访等为患者协调各类资源(专科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 4.250±0.754 | 0.18 | 41.67 |
9.多学科协作思维:必要时调动各科室专家资源,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4.250±0.622 | 0.15 | 33.33 |
五、沟通与合作能力 | 4.920±0.289 | 0.06 | 91.67 |
1.积极地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信息 | 4.750±0.452 | 0.10 | 75.00 |
2.能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向对方传递正确的信息 | 4.830±0.389 | 0.08 | 83.33 |
3.能有效地与同事、老师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 4.330±0.651 | 0.15 | 41.67 |
Table 2 The results of expert inquiry letters
指标 | 重要性赋值均值( | 变异系数 | 满分率(%) |
---|---|---|---|
一、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4.830±0.389 | 0.08 | 83.33 |
1.掌握全科临床基础知识: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能力 | 4.830±0.389 | 0.08 | 83.33 |
2.常见病房急重症评估及处理 | 4.330±0.778 | 0.18 | 50.00 |
3.对慢病患者代谢-血管-靶器官损害综合评估 | 4.670±0.651 | 0.14 | 75.00 |
4.病房常见病及其伴随疾病的诊断、治疗 | 4.750±0.452 | 0.10 | 75.00 |
5.学习慢病患者内脏康复评估及指导 | 4.330±0.651 | 0.15 | 41.67 |
6.通过自主查阅书籍杂志网络文献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 4.170±0.577 | 0.14 | 25.00 |
7.掌握最新指南,理解归纳并灵活应用 | 4.500±0.522 | 0.12 | 50.00 |
二、资料采集利用 | 4.580±0.515 | 0.11 | 58.33 |
1.准确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病史 | 4.920±0.289 | 0.06 | 91.67 |
2.关注患者的就医背景,从生物学、心理精神、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层面充分了解患者 | 4.750±0.452 | 0.10 | 75.00 |
3.能运用正确的查体手法,获取并辨识各种体征 | 4.920±0.289 | 0.06 | 91.67 |
4.能合理选择、判断和利用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 4.920±0.289 | 0.06 | 91.67 |
5.能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自己的想法印证,辨证思考 | 4.580±0.515 | 0.11 | 58.33 |
6.病史书写能力:规范书写SOAP病例,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及时、规范书写病例文书 | 4.500±0.522 | 0.12 | 50.00 |
7.表达能力:清楚、简洁、调理的总结病史,症状体征描述准确,言语使用恰当 | 4.580±0.515 | 0.11 | 58.33 |
三、诊断分析利用 | 5.000±0.000 | 0.00 | 100.00 |
1.对所获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形成初步诊断 | 4.750±0.452 | 0.10 | 75.00 |
2.诊断形成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科学依据充分 | 4.830±0.389 | 0.08 | 83.33 |
3.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诊断,掌握不同疾病之间的鉴别要点,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误诊、漏诊 | 4.670±0.492 | 0.11 | 66.67 |
4.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 4.580±0.515 | 0.11 | 58.33 |
四、治疗决策能力 | 5.000±0.000 | 0.00 | 100.00 |
1.从患者个体化角度进行危险分层并确立治疗目标 | 4.750±0.452 | 0.10 | 75.00 |
2.根据患者资料,轻重缓急决定检查项目,制定合理的初步治疗方案 | 4.670±0.492 | 0.11 | 66.67 |
3.向患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的治疗 | 4.500±0.522 | 0.12 | 50.00 |
4.根据健康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 | 4.580±0.515 | 0.11 | 58.33 |
5.有强烈的全人照顾意识,通过躯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 4.670±0.492 | 0.11 | 66.67 |
6.有系统性的临床思维,重视多病共存,明确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相关性 | 4.580±0.515 | 0.11 | 58.33 |
7.有对未来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 | 4.670±0.492 | 0.11 | 66.67 |
8.根据患者的需求,通过会诊、转诊、随访等为患者协调各类资源(专科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 4.250±0.754 | 0.18 | 41.67 |
9.多学科协作思维:必要时调动各科室专家资源,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4.250±0.622 | 0.15 | 33.33 |
五、沟通与合作能力 | 4.920±0.289 | 0.06 | 91.67 |
1.积极地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信息 | 4.750±0.452 | 0.10 | 75.00 |
2.能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向对方传递正确的信息 | 4.830±0.389 | 0.08 | 83.33 |
3.能有效地与同事、老师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 4.330±0.651 | 0.15 | 41.67 |
指标 | λmax | CI | CR |
---|---|---|---|
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 5.077 | 0.019 | 0.017 |
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 |||
1.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7.348 | 0.058 | 0.044 |
2.资料采集利用 | 7.159 | 0.026 | 0.020 |
3.诊断分析利用 | 4.060 | 0.020 | 0.022 |
4.治疗决策能力 | 9.216 | 0.027 | 0.019 |
5.沟通与合作能力 | 3.000 | 0.000 | 0.000 |
Table 3 Determine the matrix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指标 | λmax | CI | CR |
---|---|---|---|
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 5.077 | 0.019 | 0.017 |
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 |||
1.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7.348 | 0.058 | 0.044 |
2.资料采集利用 | 7.159 | 0.026 | 0.020 |
3.诊断分析利用 | 4.060 | 0.020 | 0.022 |
4.治疗决策能力 | 9.216 | 0.027 | 0.019 |
5.沟通与合作能力 | 3.000 | 0.000 | 0.000 |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组合权重 | 排序 |
---|---|---|---|---|---|
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0.198 | 1.掌握全科临床基础知识: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能力 | 0.246 | 0.049 | 7 |
2.常见病房急重症评估及处理 | 0.081 | 0.016 | 29 | ||
3.对慢病患者代谢-血管-靶器官损害综合评估 | 0.141 | 0.028 | 16 | ||
4.病房常见病及其伴随疾病的诊断、治疗 | 0.236 | 0.047 | 9 | ||
5.学习慢病患者内脏康复评估及指导 | 0.136 | 0.027 | 18 | ||
6.通过自主查阅书籍杂志网络文献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 0.070 | 0.014 | 30 | ||
7.掌握最新指南,理解归纳并灵活应用 | 0.090 | 0.018 | 28 | ||
资料采集利用 | 0.198 | 1.准确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病史 | 0.168 | 0.033 | 13 |
2.关注患者的就医背景,从生物学、心理精神、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层面充分了解患者 | 0.093 | 0.018 | 27 | ||
3.能运用正确的查体手法,获取并辨识各种体征 | 0.205 | 0.040 | 10 | ||
4.能合理选择、判断和利用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 0.168 | 0.033 | 12 | ||
5.能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自己的想法印证,辨证思考 | 0.102 | 0.020 | 25 | ||
6.病史书写能力:规范书写SOAP病例,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及时、规范书写病例文书 | 0.152 | 0.030 | 14 | ||
7.表达能力:清楚、简洁、调理的总结病史,症状体征描述准确,言语使用恰当 | 0.113 | 0.022 | 23 | ||
诊断分析利用 | 0.227 | 1.对所获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形成初步诊断 | 0.248 | 0.056 | 3 |
2.诊断形成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科学依据充分 | 0.248 | 0.056 | 2 | ||
3.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诊断,掌握不同疾病之间的鉴别要点,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误诊、漏诊 | 0.295 | 0.067 | 1 | ||
4.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 0.209 | 0.047 | 8 | ||
治疗决策能力 | 0.227 | 1.从患者个体化角度进行危险分层并确立治疗目标 | 0.119 | 0.027 | 17 |
2.根据患者资料,轻重缓急决定检查项目,制定合理的初步治疗方案 | 0.149 | 0.034 | 11 | ||
3.向患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的治疗 | 0.102 | 0.023 | 22 | ||
4.根据健康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 | 0.102 | 0.023 | 21 | ||
5.有强烈的全人照顾意识,通过躯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 0.110 | 0.025 | 20 | ||
6.有系统性的临床思维,重视多病共存,明确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相关性 | 0.128 | 0.029 | 15 | ||
7.有对未来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 | 0.094 | 0.021 | 24 | ||
8.根据患者的需求,通过会诊、转诊、随访等为患者协调各类资源(专科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 0.110 | 0.025 | 19 | ||
9.多学科协作思维:必要时调动各科室专家资源,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0.087 | 0.020 | 26 | ||
沟通与合作能力 | 0.150 | 1.积极地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信息 | 0.333 | 0.050 | 6 |
2.能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向对方传递正确的信息 | 0.333 | 0.050 | 5 | ||
3.能有效地与同事、老师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 0.333 | 0.050 | 4 |
Table 4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组合权重 | 排序 |
---|---|---|---|---|---|
临床知识学习及扩展 | 0.198 | 1.掌握全科临床基础知识: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能力 | 0.246 | 0.049 | 7 |
2.常见病房急重症评估及处理 | 0.081 | 0.016 | 29 | ||
3.对慢病患者代谢-血管-靶器官损害综合评估 | 0.141 | 0.028 | 16 | ||
4.病房常见病及其伴随疾病的诊断、治疗 | 0.236 | 0.047 | 9 | ||
5.学习慢病患者内脏康复评估及指导 | 0.136 | 0.027 | 18 | ||
6.通过自主查阅书籍杂志网络文献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 0.070 | 0.014 | 30 | ||
7.掌握最新指南,理解归纳并灵活应用 | 0.090 | 0.018 | 28 | ||
资料采集利用 | 0.198 | 1.准确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病史 | 0.168 | 0.033 | 13 |
2.关注患者的就医背景,从生物学、心理精神、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层面充分了解患者 | 0.093 | 0.018 | 27 | ||
3.能运用正确的查体手法,获取并辨识各种体征 | 0.205 | 0.040 | 10 | ||
4.能合理选择、判断和利用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 0.168 | 0.033 | 12 | ||
5.能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自己的想法印证,辨证思考 | 0.102 | 0.020 | 25 | ||
6.病史书写能力:规范书写SOAP病例,根据临床路径要求及时、规范书写病例文书 | 0.152 | 0.030 | 14 | ||
7.表达能力:清楚、简洁、调理的总结病史,症状体征描述准确,言语使用恰当 | 0.113 | 0.022 | 23 | ||
诊断分析利用 | 0.227 | 1.对所获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形成初步诊断 | 0.248 | 0.056 | 3 |
2.诊断形成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科学依据充分 | 0.248 | 0.056 | 2 | ||
3.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诊断,掌握不同疾病之间的鉴别要点,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误诊、漏诊 | 0.295 | 0.067 | 1 | ||
4.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 0.209 | 0.047 | 8 | ||
治疗决策能力 | 0.227 | 1.从患者个体化角度进行危险分层并确立治疗目标 | 0.119 | 0.027 | 17 |
2.根据患者资料,轻重缓急决定检查项目,制定合理的初步治疗方案 | 0.149 | 0.034 | 11 | ||
3.向患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或伴随疾病的治疗 | 0.102 | 0.023 | 22 | ||
4.根据健康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 | 0.102 | 0.023 | 21 | ||
5.有强烈的全人照顾意识,通过躯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 0.110 | 0.025 | 20 | ||
6.有系统性的临床思维,重视多病共存,明确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相关性 | 0.128 | 0.029 | 15 | ||
7.有对未来长期慢病管理的意识 | 0.094 | 0.021 | 24 | ||
8.根据患者的需求,通过会诊、转诊、随访等为患者协调各类资源(专科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 0.110 | 0.025 | 19 | ||
9.多学科协作思维:必要时调动各科室专家资源,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 0.087 | 0.020 | 26 | ||
沟通与合作能力 | 0.150 | 1.积极地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信息 | 0.333 | 0.050 | 6 |
2.能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向对方传递正确的信息 | 0.333 | 0.050 | 5 | ||
3.能有效地与同事、老师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 0.333 | 0.050 | 4 |
[1] |
贾建平. 全科医学概论[M]. 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2] |
吴燕,赵燕萍,黄晓霞,等. 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04-1509.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13.007.
|
[3] |
国家卫生计生委.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EB/OL]. [2020-09-12].
|
[4] |
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 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8-08-27)[2020-09-12].
|
[5] |
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政策解读[EB/OL].(2018-10-08)[2020-09-12].
|
[6] |
张孝骞. 谈谈疾病的诊治:附一例的诊断经过[J]. 实用内科杂志,1982(1):8-10.
|
[7] |
唐晴,孙晓楠,张静,等. 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探究[J]. 医学教育管理,2019,5(3):214-217.
|
[8] |
陈韶华,王筝扬.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美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milestones评价系统解读与思考[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2):121-126.
|
[9] |
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等. HALC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3):1606-1609,1625.
|
[10] |
晁冠群,方力争. 基于美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展的邵医模式SWOT分析[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0,4(3):275-279. DOI:10.3969/j.issn.2096-4293.2020.03.020.
|
[11] |
陈燕,张艳萍,马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3):374-378.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14.03.024.
|
[12] |
邵婷婷,芮娜,朱怀刚,等. 情景模拟辅以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9):201-203.
|
[13] |
张士文,付天星,华成舸,等.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口腔全科医师规培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7-19.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1.01.010.
|
[14] |
杜丽雪,陈嘉林. 美国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史[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6):1908-1914.
|
[15] |
郝立晓,王婷,陈丽芬,等. 全科医学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269-2276.
|
[16] |
|
[17] |
RCPSC.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M]. Ottawa: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
[18] |
李文惠,陈校云,李祥文,等. 美国milestone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及启示[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9):884-888.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4.09.006.
|
[19] |
陆萍,陆志敏,钱志芳. 基于德尔菲法的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53-3560.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69.
|
[20] |
邱艳,叶康丽,曹恒,等. 基于德尔菲法的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科研能力评价构建研究[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6(6):534-538.
|
[21] |
景城阳,刘瑞雪,褚红玲,等. 医学研究领域德尔菲法实施和报告标准(CREDES)解读[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3,23(2):233-239. DOI:10.7507/1672-2531.202210047.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