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栏目: 论著 栏目: 论著 https://www.chinagp.net zh-cn https://www.chinagp.net/CN/1007-9572/current.shtml https://www.chinagp.net 1007-9572 <![CDATA[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26 背景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是一种衡量血红蛋白糖化程度的简易指标,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等多种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关于HG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HUA)发生情况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HGI对T2DM患者发生HUA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建立档案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 19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HGI。根据HGI三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低HGI组(HGI<-0.94%)、中HGI组(-0.94%≤HGI<0.27%)和高HGI组(HGI≥0.2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绘制HG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T2DM患者发生HU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低HGI组、中HGI组和高HGI组T2DM患者HUA的发生率分别为17.09%(68/398)、27.14%(108/398)和31.66%(126/398)。中HGI组和高HGI组患者HUA发生率均高于低HGI组(χ2值分别为11.672、22.9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8,95%CI(1.029,1.067)〕、皮下脂肪面积(SFA)〔OR=1.006,95%CI(1.001,1.010)〕、三酰甘油(TG)〔OR=1.096,95%CI(1.034,1.16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560,95%CI(0.326,0.961)〕、HGI〔OR=1.360,95%CI(1.208,1.531)〕是T2DM患者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校正年龄、SFA、TG、HDL-C影响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HGI组患者发生HUA的风险是低HGI组的1.855倍〔95%CI(1.283,2.681),P<0.001〕,高HGI组患者发生HUA的风险是低HGI组的2.192倍〔95%CI(1.530,3.141),P<0.001〕。HGI联合临床指标〔 Logit(P)=-4.549+0.618×中HGI组+0.785×高HGI组+0.039×年龄+0.008×SFA+0.088×TG-0.750×HDL-C〕诊断T2DM患者发生HU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CI(0.68,0.75)〕,最佳截断值为0.208,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53.5%,约登指数为0.322。

结论

HGI升高的T2DM患者更易发生HUA,且HGI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HUA的临床指标。

]]>
<![CDATA[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8 背景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DPN的危险因素,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辅助临床预测DPN患者的可视化评价工具。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 =11 265)和验证组(n=3 75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由验证组评估DPN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结果

15 020例T2DM患者中,无DPN患者8 887例,DPN患者6 133例。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95%CI(1.031,1.03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OR=11.881,95%CI(10.756,13.135)〕、糖尿病病程〔OR=1.070,95%CI(1.061,1.078)〕、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37,95%CI(1.209,1.266)〕、高密度脂蛋白(HDL)〔OR=0.894,95%CI(0.877,0.901)〕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8〔95%CI(0.851,0.865)〕,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2〔95%CI(0.840,0.86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9,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风险的净收益更高。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并验证一种高精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变量包括年龄、DR、糖尿病病程、HbA1c、HDL),有助于提高DPN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
<![CDATA[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66 背景

吞咽困难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导致肺炎、营养不良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但目前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07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吞咽困难与流涎发生情况、疾病分期与严重程度、焦虑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对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7例PD患者中45例发生吞咽困难(观察组),62例未发生吞咽困难(对照组),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2.1%(45/107)。两组患者年龄、Hoehn-Yahr分级(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 Ⅰ评分、UPDRS Ⅱ评分、UPDRS Ⅲ评分、流涎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DRSⅢ评分≥35分〔OR=7.639,95%CI(2.750,21.219)〕、流涎〔OR=3.336,95%CI(1.178,9.447)〕、HAMA-14评分≥13分〔OR=2.847,95%CI(1.027,7.894)〕、尿酸<251 μmol/L〔OR=0.354,95%CI(0.129,0.971)〕是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PDRS Ⅲ评分、流涎、HAMA-14评分、尿酸预测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682、0.638、0.670,灵敏度分别为69.4%、56.5%、59.7%、64.5%,特异度分别为80.0%、80.0%、71.1%、66.7%,约登指数分别为0.494、0.365、0.308、0.312。

结论

UPDRSⅢ评分≥35分、流涎、HAMA-14评分≥13分、尿酸<251 μmol/L是PD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4项指标对PD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CDATA[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20 背景

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但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同期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益阳市南县麻河口镇、南洲镇、乌嘴乡、茅草街镇非糖尿病者202例为对照,均于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使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股骨颈、总髋骨密度;使用欧姆龙内脏脂肪检测仪测量皮下、内脏脂肪面积。采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问卷)评估未来10年主要部位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若为糖尿病人群,不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风险因素所得结果用FRAX1表示;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因素则将所得结果用FRAX2表示。

结果

2型糖尿病男性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高于非糖尿病男性,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男性,FRAX1(主要部位)低于非糖尿病男性(P<0.05)。2型糖尿病女性年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女性,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FRAX1(髋部)、FRAX2(主要部位)、FRAX2(髋部)高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后,2型糖尿病女性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FRAX1(髋部)、FRAX2(髋部)呈正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有较高的体质量、BMI及内脏脂肪面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较低,其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及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且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绝经后女性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

]]>
<![CDATA[年龄休克指数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9 背景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急诊患者就诊的常见急症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

目的

比较休克指数(SI)、年龄休克指数(Age-SI)和改良休克指数(MSI)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因急性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急诊科分诊护士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计算SI、Age-SI和MSI。分析SI、Age-SI和M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入住ICU、接受输血治疗、接受内镜/结肠镜(E/C)干预和死亡〕的价值。

结果

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158例(52.32%)至少有1种不良结局,38例(12.58%)入住ICU,136例(45.03%)接受输血治疗,54例(17.88%)接受E/C干预,12例(3.97%)死亡。有不良结局的患者SI、Age-SI和MSI均高于无不良结局的患者(P<0.05)。SI、Age-SI和M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ge-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高于SI(P=0.013)和MSI(P=0.024);SI和M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SI、Age-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入住ICU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Age-SI和M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E/C干预有统计学意义(P<0.05)。Age-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临界值为45.1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结局数量与SI(rs=0.255,P=0.002)、Age-SI(rs=0.360,P<0.001)和MSI(rs=0.246,P=0.002)呈正相关。

结论

Age-SI预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价值优于SI和MSI,且Age-SI在分诊中易于计算。

]]>
<![CDATA[不同运动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72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间常见疾病,可导致早产、巨大儿、剖宫产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GDM患者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GDM患者提供更适宜的运动方式。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AT)组70例、抗阻运动(RT)组70例、RT+AT组70例。AT组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步行运动,RT组患者采用坐位举重哑铃,RT+AT组采用中等强度步行+坐位哑铃联合方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及分娩时检测孕妇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观察妊娠结局。

结果

AT组、RT组、RT+AT组最终有65例、64例、62例完成试验。各组干预1、3个月FBG、2 hPBG、SBP、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HbA1c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RT组和RT+AT组干预3个月时DBP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1个月时(P<0.05)。干预3个月后,RT+AT组2 hPBG、HbA1c水平均低于AT组和RT组(P<0.05)。三组胎龄、早产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胰岛素使用人数、孕晚期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AT组和RT组,RT组和RT+AT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AT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T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AT组(P<0.05)。

结论

AT、RT、RT+AT均能改善GDM患者的代谢指标,RT+AT更适宜;RT+AT改善GDM患者母婴结局优于AT、RT。

]]>
<![CDATA[多模态超声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4 背景

我国高龄产妇在产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高龄产妇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高危人群。

目的

应用盆底二维、三维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确立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指标及界值。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6~8周)高龄产妇(年龄≥35岁)105例为高龄组,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等临床综合指标及临床诊断分为SUI亚组(51例)与非SUI亚组(5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适龄产妇(<35岁)89例为适龄组。产妇均接受多模态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静息及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移动度(h1BL、h2BL、ΔhBL)、尿道倾斜角及尿道旋转角度(UIA1、UIA2、URA)、膀胱尿道后角(PVUA1、PVUA2)、肛提肌裂孔面积(LHA1、LHA2)、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值及变化量(E1、E2、ΔE)。比较高龄组与适龄组多模态超声参数、SUI检出率;比较SUI亚组与非SUI亚组多模态超声参数;以临床诊断SUI为金标准,绘制多模态超声参数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高龄组产妇h1BL、h2BL、ΔhBL、PVUA1、LHA2均大于适龄组,E1双侧、E2双侧、ΔE双侧均小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中SUI检出率〔48.6%(51/105)〕高于适龄组〔32.6%(29/89)〕(χ2=5.081,P=0.028)。SUI亚组产妇h1BL、h2BL、ΔhBL、UIA2、URA、PVUA1、PVUA2、LHA1、LHA2均大于非SUI亚组,E1双侧、E2双侧、ΔE双侧均小于非SUI亚组(P<0.05)。绘制多模态超声参数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ROC曲线,结果显示,h1BL、h2BL、ΔhBL、PVUA1、PVUA2、LHA1、LHA2、E2双侧、ΔE双侧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AUC均>0.700,其中h1BL、h2BL、LHA1、ΔE双侧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AUC均>0.850,当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8 cm、-0.50 cm、16.79 cm2、16.85 kPa时,灵敏度分别为82.4%、83.3%、94.1%、88.9%,特异度分别为90.2%、85.2%、90.2%、87.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联合指标诊断SUI的函数为PRESUI=-3.691×h2BL-0.952×LHA1+0.675×ΔE,联合指标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AUC为0.992〔95%CI(0.982,0.999)〕,最佳截断值为0.571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1%、96.3%。

结论

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较适龄产妇松弛明显,尤其是SUI患者,多模态超声可以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h1BL、h2BL、LHA1、ΔE双侧及联合指标均可作为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指标,其中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较高。

]]>
<![CDATA[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关联及性别差异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91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对全身多个靶器官造成损害。研究证实HUA与炎性标志物密切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在社区易获得,研究MHR与HUA间的关联对社区HUA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MHR与HUA的关联,探讨MH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的价值及性别差异。

方法

收集参加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检的人群的一般资料及检验数据,计算MHR。共纳入体检信息完整的中老年人12 305例,其中男5 498例(44.7%),女6 807例(55.3%)。HUA定义为女性血尿酸(SUA)>360 μmol/L,男性SUA>420 μmol/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UA与MHR的关系,并按性别分层。

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人HUA总患病率为15.8%(1 948/12 305),男性为17.7%(974/5 498),女性为14.3%(974/6 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MONO)〔男性:OR=2.010,95%CI(1.265,3.194);女性:OR=5.427,95%CI(3.059,9.627)〕、MHR〔男性:OR=1.918,95%CI(1.111,3.313);女性:OR=6.073,95%CI(2.984,12.358)〕是男性和女性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男性和女性MHR与HUA的发生风险均呈独立相关,与男性相比,MHR与HUA患病率的相关性在女性中更显著。

]]>
<![CDATA[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的疗效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02 背景

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治疗上体现个体化,降糖使用的胰岛素为小剂量静脉滴注,但相关研究指出全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同样能起到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的效果,且使用更加简易方便。

目的

探讨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的血糖缓解情况。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糖危象患者115例,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72例,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n=58)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n=57)。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使用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使用门冬胰岛素,患者血糖达标前,两组胰岛素用量均为0.10~0.15 U·kg-1·h-1。观察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DKA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HHS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均可有效缓解血糖,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可作为高血糖危象患者降糖的注射方式之一。

]]>
<![CDATA[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59 背景

西藏地处高原,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发,但目前对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溃疡出血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报道较少见。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高危溃疡出血及再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7—2020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且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住院患者212例。根据胃镜下病变Forrest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Ⅰa~Ⅱb级)和低危组(Ⅱc级和Ⅲ级)。高危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亚组和无再出血亚组。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2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42∶1;胃溃疡出血125例(59.0%),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7例(41.0%);高危组86例(40.6%),低危组126例(59.4%);再出血亚组12例(14.0%),无再出血亚组74例(86.0%)。高危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再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高于低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GB〔OR=1.007,95%CI(1.001,1.014),P=0.028〕和BUN〔OR=1.061,95%CI(1.003,1.121),P=0.037〕是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再出血亚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无再出血亚组(P<0.05)。

结论

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入院时HGB、BUN水平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时PLT、ALB水平可能是高危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